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EAP >

企业EAP:洛萨达线和魔力数值2.9013

发布时间:2012-11-15 10:48 类别:企业EAP

  
  心理导读:最近一期电视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中,因为主持人和嘉宾老板们的“精彩”表演,让全世界华人和心理学者们都熟悉了一个术语,叫做“洛萨达线”。   ——www.tspsy.com
  
企业EAP:“洛萨达线”和魔力数值2.9013

企业EAP:洛萨达线和魔力数值2.9013
 
  一、揭秘《非你莫属》中神秘“洛萨达线”和魔力数值2.9013
  
  1、事件导读:
  
  最近一期电视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中,因为主持人和嘉宾老板们的“精彩”表演,让全世界华人和心理学者们都熟悉了一个术语,叫做“洛萨达线”。在这期节目里,湛卢文化的总经理陈晓晖向第二位求职者——北大心理学女硕士黄梦妮提出了一个“洛萨达线”的问题。事实上,“洛萨达线”并不是《非你莫属》里所说的统计概念,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2、名词解释:
  
  洛萨达线,又名洛萨达比率,是指“积极度:消极度 = 2.9013 ”这样一个比率。是美国组织心理学家Marcial Losada在研究不同团队的表现差异时发现的。洛萨达提出一个命题,一个人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是由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综合而成。其中的比例大致是17:6,除出来的值约为2.9013,被称作心理学的魔力数值。凡大于此值的则称为位于“洛萨达区”。洛萨达等人发现这条线区分出了两类人:能够充分理解他人的,和不能的。
  
  3、洛萨达提出:
  
  当积极情绪比为17,消极情绪比为1的时候,人是最积极向上的。当积极情绪低于17,消极情绪高于1的时候,人会达不到积极情绪的最高值,这个积极的值越低,人越消极。可当积极情绪超过11的时候,也就是说当17:1的比例被打破,例如达到17.6:0.4的时候,人反而开始消极,如果积极情绪超过17.6,人将急速陷入消极。这就是“洛萨达心理线”。
  
  无论多大的团队,甚至个人,当其中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比例大于2.9013时,团队或者个人就会繁荣起来,反之,则会失去活力。无论是在工作、婚姻、生活中都是如此。但是,这个比例也不宜过大,如果比例大于11.6,系统就会解体。
  
  洛萨达线(Losada Line)考察的是互动人群体系中个人活跃度的分类。洛萨达及其合作者考察了高、中、低三种绩效团队,并研究了积极评价与消极评价的比例值与整个团队绩效的相关性。这里的积极和消极指的是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而非个人情绪。
  
  一个团队中所出现的积极评价(比如”想法很不错!”)和消极评价(比如“完全是不靠谱的胡思乱想。”)的比例,洛萨达最开始测量的是三种团队:高效团队的比例是5.6:1,中效团队是1.9:1,而低效是0.36:1。Barbara和Losada在2005年的论文是综合了Losada之前的研究(商务方面),John Gottman的研究(婚姻方面)以及R.M. Schwartz(个人方面)的结果,发现让团队就会繁荣起来(flourish)的最低比例是2.9:1,反之就会失去活力(Languish)。
  
  在其他领域,特别是人力资源领域借鉴这一成果,尤其是在团队合作当中,有很多心理学成果被运用。这个魔力线就是其中之一。在团队当中,好员工和坏员工的比例是17:1时,这个团队是运行最健康的,反之,则会出现问题,就是说团队中如果全是好员工,将无法发挥最佳效益。
  
  4、洛萨达的理论流传不广的原因
  
  洛萨达的理论流传不广,很大原因是因为研究的范式是复杂系统论中的非线性动态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混沌理论”。混沌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于复杂巨系统来说,初始条件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洛萨达研究的是小组讨论中积极(正)和消极(负)成分的比率是否对团体绩效有影响。积极内容包括团队成员表示支持,鼓励赞赏,乃至感谢。消极内容包括反对,冷言冷语或者讽刺打击。
  
  巴巴拉.佛里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提出了关于积极(正面)情绪的一个扩展建设理论(Broaden and build theory),认为积极情绪让人进取,扩展视野和行为,更活跃。负面情绪则让人集中注意力,处于防守状态。从进化的角度来讲,积极情绪的作用是让人探索和进取,而负面情绪让人自我保护以求生存。
  
  5、那么正负情绪的比率对人生的影响如何呢?
  
  心理学有大量的证据证明人类对负面的东西更关注,给予的权重也大。因此佛里德里克森和洛萨达认为需要更多的积极情绪来抵消负面情绪。他们认为这个神奇的数字就是2.9。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正负情绪的比率超过这个数字,人生就会丰富,向上,进取等等好事。低于此数字就会越来越差。两者之间的差别是非线性的。
  
  他们的研究是比较进取向上和抑郁退缩的大学生每天的情绪体验。结果发现进取的大学生的比率远高于2.9,退缩的远低于2.9。高于2.9是越高越好,但是他们认为有上限。(文/JOELY)
  
  二、从《非你莫属》洛萨达线,揭示职场中的雇佣关系
  
  如果搁到两年前,我可能会头也不回地力挺《非你莫属》节目中几个有争议的选手,包括咱的英雄双行体,包括法国的晕倒留学生,和北大那个美女心理硕士。我现在真不这么想。哪怕是对那个心理硕士。
  
  1、心理学都学什么?
  
  我曾经一直很反感公众对心理学的误解读。好像读心理学的只能干三件事:1. 看看有没有心理疾病;2. 看看我心里在想什么;3.催眠。
  
  但是反过来,心理学的学生能够反驳的有力武器,也只是列举我们学过的课程是远远不止这些的。但具体说我们在这些课程中学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我们掌握到什么程度,又对实际生活有怎样的意义。多数学生只是含糊其辞。哪怕是老师们,也对这个问题很难做出很好的解答。
  
  老师们可以很快指明心理学不是什么样,但真当说清楚心理学是什么样子的时候,老师们是回避的。当然,会用一些很精明的话,比如说“我不可能以一两句话就判断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这太草率了。”一方面,专业的学者痛恨并不屑那些心理专家的大忽悠,另一方面,专业学者自己并不能拿出一套很清楚的东西来给公众解惑。这是这个学科的一些现状吧。
  
  而且,我们作为科班出身的人,受到的专业训练,还是远远不够。这也造成了我们被称为“专业”的人,并不是很有把握地专业。就像我在美帝再学过一遍统计和实验设计之后,就会惊叹国内从学生到老师很多人这里的基础差得太远太远。
  
  就像在《非你莫属》里Boss提到洛萨达线的时候,不但面试者一脸茫然,发到微博上几个做I/O的老师都居然说闻所未闻。不知道没关系,关键是自己本身无知,还要花精力去证明人家知道这个也没什么了不起。有人说这个理论是1999年提的,太旧了。那耶克斯多德森曲线还解放前发现的,不是照样Valid? 有人说这个作者其实不是什么很有名的人。那又如何?不是很有名的人,那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都知道,你科班出身的不汗颜?还有人说这个研究本身就很水,你知都不知道还好意思评价人家研究水?哎,总之,说了一大堆,就是不肯承认自己并没有把专业知识吃透。也就是国内考研不考I/O,不然这题肯定一考一个准。
  
  2、心理素质不是一句空话
  
  回到节目本身。我说这个节目好,是因为它比较真实地还原了职场。骂这个节目的,学生居多,也是情有可原的。学校里呢,权威是老师,而总的来说,老师在专业知识上是远超于学生的,遇到专业问题,学生对老师的解释是服气的。同样,一般来说老师的解释就是一个问题客观正确的解释。
  
  但实际职场中,老板是权威,你作为雇员,对老板的解释要服从。但是,老板的专业知识,未必在你之上。老板可能会对你的专业有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但你不能在老板发表意见后说老板没水平、老板是饭桶。无论他如何理解你,你都只能慢慢以能力和行动来逐渐改变。或是干脆改变不了,就要理解老板的意图。被误会两句就当场晕倒?好吧,你明天就可以不用来上班了。
  
  有些人愤慨,为什么要对人这样。呵呵,就这么个压力环境,你顶得上就上,顶不上,自然有人能顶上。
  
  (文/zbozo 心理氧吧 www.tspsy.com)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