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近年来,心理学对于自尊心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进展。过去,我们都觉得高自尊的人,应该会过得比低自尊的人来得更好;但是,后来的研究却发现,有一些高自尊的人,其实过得不是那么的快乐。 ---www.psy0898.com
《钢铁人医生》寻找健康的高自尊
一、精彩书评:
这几天读了一本书,名为《钢铁人医生》[1],由于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写得很好,所以决定写一篇文章来跟大家分享。
钢铁人医生,本名许超彦,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他从小到大,都和第一名脱不了关系,也娶了一个漂亮的太太,是人们眼中的温拿中的温拿(winner中的winner)。
但是,2009年元旦的一场滑雪意外,却让他失去了胸口以下的知觉,从此以后,再也站不起来……。不过,却因为这场意外,让他更加地贴近人生的快乐,活出了更美好的生活。
关于他的介绍,我想,大家还是阅读这本书,会知道得比较详细。不过在书中,他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一段关于感恩的故事。
在书中,许超彦医生说,许多人的问题,都出在了比较的心态。有一些人,在受伤之后,总是会说:「你有的我没有,你当然可以怎么样,我就是不行。」其实不只是那些脊椎受伤的病人,一般人也是一样,我们往往会去看到自己所没有的,而不是看到自己比别人多了什么。而许医生之所以能够在受伤之后,仍然保持着乐观,就是他不断学着去看,自己比别人多了什么,而自己又比之前有了什么进步。
「因为我是完全损伤,医生说的没错,我这辈子不可能站起来走,学理上完全正确。因此,每当我看到自己有进步,就会感谢上帝。四年来,我往返医院复健次数超过五百次。我总是在尝试,是不是可能多做到一些事,这是凭信心的行动,这个过程要激发创意,就像创造新的生活,一点一滴建立回来。」许超彦医生在书中说道。
关于比较,在社会心理学里面,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确实,社会比较是每个人都会做的。当你考差的时候,你发现旁边那个比你更差,你就会觉得好过一点,这叫做向下比较(downward comparison)。我们常常透过贬抑他人,来使得自己好过一点,但在此同时,你也必须给他人负评;这似乎和许医生所提到的那种比较不太相同。许医生似乎不是要我们去贬抑他人来提升自我,而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去看看自己身上有了什么长处、优势与进步。
近年来,心理学对于自尊心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进展。过去,我们都觉得高自尊的人,应该会过得比低自尊的人来得更好;但是,后来的研究却发现,有一些高自尊的人,其实过得不是那么的快乐。我们应该也有过类似的经验吧!身边有一些高自尊的朋友,他们会不断地散发能量,来关心身边的人;但是有另一群高自尊的人,是不断透过向下比较、贬抑嘲讽他人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高自尊。心理学家Michael Kernis发现,那是因为后面的那群人,并不是真的那么高自尊,Kernis把他们称为脆弱高自尊(fragile high self-esteem)[2]。脆弱高自尊包含了三种:不一致高自尊( inconsistencies high self-esteem)、不稳定高自尊(unstable high self-esteem )、条件高自尊(conditions of high self-esteem)。
不一致高自尊的人,如果用一般的自尊量表来测验他们,会发现他们是高自尊的人;前面提到的那种,不断透过嘲讽、贬抑他人,来维持自己高自尊的人,就是属于这一类。但是当我们用一种称为内隐连结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3]的方式,来测量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时,会发现他们和真正的高自尊不同,他们内心的自尊心是很低的,只是他们害怕被拆穿,所以必须不断伪装自己,来使得自己看起来光鲜亮丽[4]。
「每次吵架的时候,我总是没办法先低头,好像先低头我就输了。虽然我真的很爱他,可是我就是做不到,要我先道歉、先开口结束冷战,我的面子要往哪里摆?我也很想好好珍惜这段感情,可是对我来说,这真的很难……。」这样一句话,也许会说到许多人的心坎里吧?这就是不一致高自尊的人,内心的写照吧。
不稳定高自尊的人,他们的自尊心,会随着时间和情境不断的波动,呈现一个很不稳定的状态[5]。也许前两天,才因为完成了一项作业,而感到自己很有价值;但过了两天,又因为一次小考考差了,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而条件高自尊的人,只有在获得一些特殊条件时,才会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就好像玩摩登原始人破关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个美女来亲吻你,条件高自尊的人就类似这个样子,只有在被美女亲吻的那一瞬间,自己才是有价值的;只有在考全班第一名、作业拿100分、球赛打赢、完成一项作品被称赞……等等,这些被赞美的时候,他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我们的教育,常常鼓励我们与别人竞争,而且只有在表现得比别人好时,才会受到赞美,久而久之,我们就像是那只听到铃声就流口水的狗,或是那只不断按压多巴胺电极自嗨的老鼠,只有在表现得比别人好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但是,根据过去的研究发现,夸赞孩子聪明,反而局限了孩子的发展;倒是夸赞孩子努力,会让他们表现得更好,更有求知慾。因为当孩子被灌输,只有成功才是有价值的,那么他会很难去面对失败,很容易在失败时,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之中;但是当他被灌输努力就是有价值的,那么他就不会把失败看得像是天塌下来了一般,会比较能够接受自己的挫折,而不会把自己伪装的很坚强[6]。我想,这就是真正的高自尊与脆弱高自尊的分歧点吧。
在一堂义务张老师培训课的演讲,黄柏嘉心理师提出了鼓励与赞美的区别:鼓励注重的是努力与进步,而赞美注重的是天分与成就;鼓励注重的是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投入、付出,都值得被肯定;赞美则是只有在做得好或是有成果下,才受到奖赏;鼓励强调的是具体的贡献:「你在这部分提供了协助」;赞美强调的则是比较性的评量:「你比别人优秀」;鼓励制造了勇于尝试的人,而赞美则会制造出放弃者。从黄老师的区分来看,鼓励,制造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连结,这也是真正高自尊的人在做的事情;而赞美,则是制造对立,这就是脆弱高自尊的人,不断追求的东西。
黄柏嘉老师甚至说,当他面对一个因为儿子偷窃而把儿子的手用火活活烤焦的伤害个案时,他仍然看到了这位父亲的爱子心切:「他的本心没有错,只是他用了错误的方法而已。」这个案例听起来似乎很恶心、很极端,但是如果我们回到那个爸爸的本心去看,他肯定是很想好好的爱孩子的吧!我们应该做的是鼓励他的爱子心切,以及教导他如何面对孩子的表现与自己期望之间的落差才是。
也许,我们的社会都太过于强调对立与竞争了,所以我们才用这样的方式看世界,让自己过得很不愉快,也很难面对自己的挫折与失落。不过,从现在起,你可以开始选择,用新的视野来看世界。也许一刚开始会很难,但是只要记住鼓励与赞美的不同,那么,你就能慢慢学会,用更乐观、正向的态度来看世界。多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美好,你也能慢慢成为,一个有着健康的高自尊的人。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文/Psydetective)
二、精彩书摘:
他是许超彦,一个拥有好品格、高学历、美满婚姻的精神科医师。曾经,他是人人眼中的「人生胜利组」,没想到,当他立志到中国定居、传福音时,却因一场滑雪意外,胸部以下完全瘫痪,从此失去行走的能力。
然而,他真正的胜利人生,现在才要开始……
「你做什么事情会快乐?」当这个活跃于社团、班级、人际之间的台大高材生,突然丢出这个问题时,他身旁的朋友都吓傻了。「许超彦?你怎么了?为什么问这个问题?走!去喝酒、唱KTV!」
1、自己的复活
1997年,还在台大念医学系的许超彦拥有丰富充实的生活──忙课业、玩社团、当班代,还在校际事务上完成不少里程碑,「但是,那时候我不是很开心。」一向课业顶尖、中规中矩的许超彦,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突然觉得生命中似乎缺少某种「答案」──和他以往能轻松找到、精准计算出的那种答案,完全不同。
升大三的那年暑假,许超彦走在路上,来自一群陌生人的邀请,让他停下脚步:「可以邀请你来教会看看吗?圣经里有真理。」
渴望寻找生命意义的许超彦,就这样踏入了教会,在弟兄姊妹的陪伴下,开始查考圣经,并且认真面对、悔改自己生命中的问题,同年底,许超彦就决定受洗、相信上帝─这也成为他进入精神科的契机:「我本来很内向害羞,但成为基督徒后,我在爱中成长,才懂得如何发展人际关系、如何信任人、对人有兴趣。当我开始带人读圣经时,我看到很多人生命中痛苦的一面,因而更想去帮助他们。」许超彦娓娓道来进入精神科的初衷:「现在分科很细,你可能在工作中,永远只看到一颗心脏或肾脏,但是,我希望看到『一整个人』。」
怀着接触人群的热情,在精神科工作几年、完成终身大事后,许超彦开始有新的目标─加入教会的传道团,到中国大陆传福音。「我们为了这件事情,已经准备多年,也去勘察数次。最后,我们将台北家中的东西都卖光,打算在中国长期定居,向当地学生传福音。」许超彦说:「没想到,才去四个多月就出事了。」
到中国后,在一次出游滑雪中,许超彦从最高的雪道滑下来,不料失控冲出雪道,撞上一根铁杆,断了四根肋骨,脸朝下大字型扑倒在地上。受了这么大的冲撞,躺在雪地里,身体却没有知觉,当时仍清醒的许超彦凭着自己从医所学判断,已觉不妙;在医院醒来后,许超彦果真听到医生一如他猜想的宣告:「从此以后,不能走了。」
「出意外前的我,是一个自我要求很高、很会计划的人,在教会里每天认真祷告、看圣经,努力将圣经的教导在生命中活出来。这样的我,跟上帝的关系比较像是我很乐意为上帝工作,但很少对祂依赖或呼求。」以前,许超彦很难体会圣经〈诗篇〉里大卫哀伤呼求的心情,但受伤后,圣经上许多关于苦难的记载与安慰,字字深深烙印他心里:「受伤前期,我几乎天天陷在痛苦之中,但我相信,上帝把我的性命留下来,一定有祂的原因。我对上帝的信心到了另一个境界,不再是想着自己可以为上帝做什么,而是信靠上帝的大能,胜于自己的努力。」
2、妻子的复活
其实,在意外发生当下,一同受冲击的,除了许超彦,还有他的妻子。「出意外之前,我原本是打算找她同行,但她想自己滑雪,所以我就转而找一位朋友,到最高的地方滑下来─接着,她就眼睁睁看我从山上摔下来。」知道许超彦从此不能走路之后,妻子在医院走廊放声大哭,「她很自责,觉得如果当初没有拒绝我,这件事就不会发生。」
然而,这对与上帝关系紧密的夫妻,却展露了与众不同的态度:「我们之间很坦诚,在医院的前几天,都在讨论这些事情─除了我的伤势,还有一向要求完美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传道团宣告失败、还没传福音就出事的打击……」许超彦说:「我的妻子一开始很沮丧,我安慰她,这不是她的错,也告诉她圣经上的一句话:『爱能遮掩一切的过错。』不是说上帝的爱可以大到假装没有这些错误,而是祂可以透过各种人事物,彰显祂的慈爱,而这样的恩典比起我们的过失,更值得我们定睛注视。」
「苦难熬炼人心。当苦难来临时,你是什么样的人,本质就会彰显出来。」一如许超彦说的,在意外发生之后,本性坚强勇敢的妻子,也愿意抛开失败的感受,接受上帝的方式;而原本自我要求高、非常独立的许超彦,也学会接受自己的限制,向她坦承生活上的各种不足,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密。
3、父母的复活
这场意外,也带来许超彦双亲的改变。「我的父亲曾经受洗,但后来遇到很多考验,就离上帝越来越远。」许超彦在成为基督徒后,一直想向父母传福音,却阻碍连连:「我父亲会有『选择性的耳背』─只要和他聊信仰的东西,他都会『听不到』。」许超彦笑着说。
这样的情形,却在许爸爸晚年罹癌时,有了大逆转。「我父亲后来迷上手相、紫微斗数和风水,生病时,风水师告诉他『动手术就会死』,因此他拖到最后一刻才去看医生。到医院检查时,肿瘤已经非常严重,大便也完全解不出来,最后终于被我们说服而愿意动手术。」手术后的许爸爸因失血过多,住进加护病房,却开始有了奇妙的转变:「他突然答应我们的邀请,跟着我们在医院唱诗歌──因为他一直认为这场手术会夺走他的生命,现在竟活了下来。」许爸爸开始常常感谢上帝,并跟着许超彦的妹妹上教会,「当我妹妹告诉我,爸爸蹒跚地走到台前决志信上帝时,我虽然不在现场,心中却大大地被震撼与感动。」回想起当时,许超彦仍略显激动。
后来,许爸爸的癌症每况愈下,最终在上帝的平安中辞世。同时被哀伤和安慰的情绪笼罩的许超彦,在整理许爸爸遗物时,却意外发现了一件美事:「我的父亲离世那天是2010年4月11日,后来我整理家里时,发现他年轻时受洗的照片,上头的日期正印着─1971年4月11日。」许超彦微笑着说:「那像是上帝在回应我,祂已接纳了我父亲,让我知道一切都有上帝的时间,也看到上帝对一个人是何等有耐心,从我爸爸受洗到过世的这三十九年,祂从没遗忘过他。」
许超彦和许爸爸的美好见证,也让许妈妈为之动容,跟着相信耶稣。
4、帮助他人复活
由于在许超彦的治疗过程中,身上装满了支撑身体的钢铁支架,因此被媒体称为「钢铁人医生」。现在,同时身为「医生」和「病人」的许超彦,有了以前从未看见的视野:「以前健康时,都会走到街上传福音;现在受伤了,竟更有机会传福音。我可以帮助健康的人发现身上有多少以前视而不见的祝福,也可以帮助病人得到更完善的照顾。」出了意外以后,上帝为许超彦打开无数崭新的大门─除了因媒体报导,而接到如雪片般飞来的各种演讲、活动邀约,他目前也担任「脊髓损伤基金会」的副执行长:「这对我是很大的考验,因为受伤的缘故,很容易疲累,也常常感到软弱,但每天都能靠着祷告,求上帝给我力量。」
目前,许超彦在「脊髓损伤基金会」透过社会创新的商业模式,积极帮助身心障碍朋友就业:「看到和我一样身心障碍的朋友,透过写网页、平面设计、电子商务……发挥各种长项,让我体会到上帝对每个人的照顾,不单是在心灵方面,也透过赋予一个人工作使命,完成他们生命中的期待与美好。」2013年8月,更因着邀请七、八十位身障朋友到国家音乐厅听音乐会的创举,让拥有两千席次却只有六个轮椅席的国家音乐厅,着手改善环境,想办法营造更完善的无障碍空间。许超彦说:「我体会到,只要愿意为上帝付出,一个渺小的人,也可以影响这个社会。」
一场意外,各种复活。「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十二章24节)并不只是圣经上古老虚幻的道理,而是人生实际的复活光景。(文/ 戴芯榆)
延伸阅读
[1] 《钢铁人医生:瘫了下半身,我才真正站起来》,商周出版。
[2] Michael H. Kernis (2003)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Esteem.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Institute for Behavioral Research.University of Georgia.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3, Vol. 14, No. 1, 1–26
[3] Greenwald, A. G., McGhee, D. E., & Schwartz, J. L. K. (1998).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 1464 –1480.
[4] Jennifer K. Bosson, Chad E. Lakey, W. Keith Campbell , Virgil Zeigler-Hill , Christian H. Jordan,Michael H. Kernis(2008)Untangling the Links between Narcissism and Self-esteem: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view.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2/3 (2008): 1415–1439, 10.1111/j.1751-9004.2008.00089.x
[5] Kernis, M.H., Cornell, D.P., Sun, C.R., Berry, A., & Harlow, T. (1993).There’s more to self-esteem than whether it is high or low: The importance of stability of self-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5, 6
[6] 摘录自 ETtoday〈夸赞「你好聪明」 美研究:反而会局限小孩发展〉,原文: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929/407186.htm
(文/心翔 | 来源/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