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职场心理 >

职场心理:证书代表不了能力

发布时间:2013-01-17 07:30 类别:职场心理

  
  心理导读:没有想清楚就去考证,容易陷入三种误区,让我们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获很少。   ——www.tspsy.com
  
 
职场心理:证书代表不了能力

职场心理:证书代表不了能力
  最近经常听到一些这样的对话。
  
  “我想做HR。”“考个人力资源证吧……”
  
  “我想做管理。”“考个MBA吧……我跟你说,XX学校蛮好的。”
  
  其实很多认证培训对于职场人士拓展视野、学习新知、提升系统化思考能力、隐性知识显性化都很有助益,然而没有想清楚就去考证,容易陷入三种误区,让我们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获很少。
  
  误区一:认证=目标?
  
  有个学员小A,从国外留学回来,回国后考了各种认证,比如人力资源、心理咨询师等等。然而她的苦恼是,尽管有这么多的认证,还是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让她从“海归”变成了“海待”。很多人象小A一样,对很多工作都挺感兴趣,但缺乏深入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所以才以考证、报班、出国、考研等作为目标,来减少自己无目标的焦虑感。反正有目标总比无目标好,哪怕是一个暂时的目标。所以看上去他们做了一些积极的努力,然而在拿到认证后会遇到更大的迷茫,还是要面对职业选择的问题。
  
  对于第一种人,他们需要先做一个清晰的规划,想清楚自己真正希望在职业中拿到的是什么。
  
  误区二:认证=能力?
  
  有些人希望通过认证和培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他们的困惑是:我明明报了这么多班,为什么还是得不到晋升?反而另外一个同事,没有认证却深得领导器重。他们忽略的是,认证无法代替实践。如果将学习拆分为两部分,你会发现知识是“学”来的,而技能是“习”来的。在知识层面,你的确可以通过考个证、报个班来达到;但在技能层面,唯有不断地实践、总结、改进,才能真正转化为你自己的东西,并在工作中创造价值。
  
  所以对于第二种人,他们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误区三:认证=资格?
  
  很多人觉得,当我具备了某些“资格”,我就开始做相应的事情。这种心智模式不仅体现在考证上,还体现在对工作的态度中,他们往往安于做工作职责之内的事情。比如,拿到项目经理认证,再去当项目经理;当上项目经理,再去做项目管理。所以很多人抱怨公司不给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老板觉得我凭什么把这个机会给你不给别人?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在获得这个“资格”前,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我有个朋友做IT,他花了两年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为了项目总监,管理6、7个项目。很多人认为他之所以职业发展得这么快,是因为花一年时间就考下了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的认证。然而真正的秘密是:一是他的目标很清晰,二是他有很强的行动力,三是能够做出可量化的结果。当他做技术人员的时候,跟几个同事一起做一个民航总局的项目,因为以前这个公司没有做过类似的项目,所以没有明确的制度、流程、模板,同时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马上要调到别的部门。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很崩溃,觉得有太多的不利因素。然而他却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机会,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他梳理出了同类项目所需要的几十个制度、流程和模板。当这个项目负责人调离的时候,他很自然地成为了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
  
  老板为什么升他不升别人?他说很简单:“当我做技术的时候,我按照项目经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我做了项目经理;我做项目经理的时候,按照项目总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我做了项目总监。只有你超出领导的预期,领导给你的才会超出你的预期。”
  
  换句话说,你不需要有了“雷锋”证,再去助人。
  
  (文/左明华 心理氧吧)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