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职场心理 >

职场心理:职场拖延症你该怪谁?

发布时间:2012-11-19 09:32 类别:职场心理

  
  心理导读:根据招聘网站的调查显示,86%的职场人声称自己有拖延的习惯,明确表示自己“从不拖延”的职场人仅占4%。许多人深受拖延困扰,民间甚至还有像模像样对抗拖延症的组织“战拖会”。我们为什么要拖?拖延是不是病,要不要治呢?   --www.tspsy.com
  
职场心理:职场拖延症你该怪谁?

职场心理:职场拖延症你该怪谁?
 
  那么多的事儿堆在眼前,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去做。明明已经焦躁不安,却还要“死撑”着呆一会儿,再呆一会儿……在拥有7万余成员的豆瓣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上,大家自曝的“拖延史”五花八门,有的失去了工作,有的没能出书,有的甚至中断了学业、丢掉了文凭……而据招聘网站百伯网的调查显示,86%的职场人声称自己有拖延的习惯,明确表示自己“从不拖延”的职场人仅占4%。许多人深受拖延困扰,民间甚至还有像模像样对抗拖延症的组织“战拖会”。我们为什么要拖?拖延是不是病,要不要治呢?
  
  一、心理测试:你有工作拖延症吗?
  
  以下5条若有3条以上符合,恭喜,你已加入“拖延症候群”。
  
  1.从工作清单中挑最不重要的做,重要的工作越拖延得久,临近时间点,越想做其他事。
  
  2.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却迟迟无法动手。
  
  3.在决定静下心来做事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总在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
  
  4.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却不珍惜时间。
  
  5.本来在做一项工作,一有什么欲望和想法,就抛下手中工作去做下一件。
  
  二、全球10亿人拖并煎熬着
  
  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小晖成了知名的“拖拉机”:“比如上个礼拜总监给我们开会,说是接下一个大单子,要我们设计部门全力配合,做出一套完美的设计图。总监还把主要任务交给了我,要求内容前卫、时尚,还说‘非常看好我’,搞得我心理压力很大。我整天在思考这个方案,茶不思饭不香,却没想出让自己特别满意的切入角度。这两天休息,总监也没让我清闲,反复打电话来催,有一次还在电话里发了脾气。”小晖做设计总想做得十全十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如果发现不妥就会全盘推倒重做,“这一周来我的日子其实很难过,虽然整天坐在电脑前,但始终无法开头,从天亮坐到天黑,发现自己不是在MSN上聊天,就是不停地刷新微博,甚至还会去看自己平时很少关心的国际新闻。”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25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2.8%的人坦言自己患上了“拖延症”。其中,14.0%的人感觉自己的拖延行为“非常明显”,41.5%的人“比较明显”。这群人还被赠予一个生动的名字——拖拉机。他们往往给人以“不靠谱”之感,不仅职场晋升遇到无形的阻力,还有一些人因此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有专家推算,全球可能有近10亿的人患有拖延症。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就有了“拖延症俱乐部”,成员主要是律师、作家、记者之类。
  
  三、拖延有时是一种逃避
  
  在职场上,拖延症存在不良的后果,如耽误工作、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拖延症甚至还会拖垮身体,有个例子可以解释这一点:羚羊某天遇到狮子,它突然爆发出惊人的速度,逃脱了死劫。在应激状态下,羚羊调动了超常能量,但这是伤元气的,如果羚羊在一天内遭遇狮子5次,那么它会是什么下场?人也是一样的,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熬夜加班,甚至通宵不能睡觉,这种做法对健康并没有好处。
  
  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他们通常习惯晚睡,喝酒和吸烟者也有不少。同时还伴随失眠、胃部问题,感冒和流感的机会也更高一些。同样,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其实拖延的人真的不是所谓的懒惰或者没有责任心,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事件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混杂着内疚、焦躁、逃避等种种复杂情绪,于是他们去做一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来逃避工作,甚至还会去做一些平时讨厌的事情,其目的之一在于暂时逃避现实。
  
  四、三种人爱拖延
  
  1、强迫型人格
  
  这样的人往往有些完美主义,害怕失败,多是慢工出细活,他们的不合理认知在于“我必须做得一点瑕疵都没有,否则就死定了”。
  
  2、依赖型人格
  
  这种人在孩提时就被过度关爱,遇事摇摆不定,很难独立成事,他们的信念是“变得没有别人的帮助,我肯定做不好”。
  
  3、逆反型人格
  
  这种人对自我控制感极其敏感,本来喜欢做的事一旦被别人交代去做,他们就用拖拉来对抗被剥夺的自主感。
  
  五、“拖拉机”真实写照:“和地球赛跑”,拖到最后一秒
  
  李欧坐在电脑前已经两个小时,却连半页word都还没有填满。明天就要上交脚本配解说词,这意味着今晚甭想睡了。焦虑与后悔充斥着他的思想——“之前一个星期我干吗去了?”
  
  硕士毕业后,李欧去了一家电视台做编导。每个月有两期任务,每期节目20分钟,写成脚本大约是6000字。刚开始工作时,他还能花上三五天时间,把这6000字化整为零慢慢“产出”。随着流程越来越熟练,这6000字的“生产日期”也越来越错后,直到拖成最后一天,甚至最后一晚。
  
  即便这最后一晚,李欧也不愿早点儿开始。8点,刷微博、泡论坛、下美剧;9点,还信用卡、查打折机票、给程序升级;10点,实在没有能做的事情了,他长长地叹气“真的要写了吗?”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之前下载的一个专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封面,于是又快乐地去做这件“更重要的事”。要熬夜了,准备工作得做好,是不是该补充点儿维生素?去厨房拿了橙子榨汁,细细过滤加冰块……李欧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实在不想开始,只好拼命找别的事做,能拖一刻算一刻。同时让自己相信‘我没有耽误时间哦,只是有事没弄完’,有点儿自我欺骗的意思。”
  
  终于进入到工作状态,用李欧的话来说就是在“和地球赛跑”。看着天色渐渐泛白,那种紧迫感简直和学生时代到点儿交卷有一拼。“脚本完成时人几乎要吐,但身体里却也蒸腾出解脱般的快感。”
  
  李欧认为自己的“拖”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每次以为这次一定写不完,死定了,但到最后关头发现还是写得完。结果胆子就越来越大,开始得也越来越晚。”
  
  也有提前搞定的时候——记错了日子。“多出来的几天简直像恩赐的一样,世界都变得美好了。”虽然意外体验到了“爽”,李欧还是觉得仅凭自己很难做到。他开玩笑地说,“不然让领导经常骗骗我?”
  
  六、“战拖会”直面拖延:“走狗屎运”与“擦肩而过”不断上演
  
  在“战拖会”会长“高地清风”看来,李欧的“拖”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貌似惊险,但至少没真的耽误什么正事儿,而他却实实在在吃过拖延症的亏。2008年一次难得的留学机会,居然因为自己的左拖右拖,没能赶在deadline之前交齐材料而白白错过。由此“高地清风”开始正视以前没太放在心上的拖延问题,接触到了豆瓣拖延小组后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想从探寻原因入手,走科学化“战拖”之路。2010年7月,他与几位核心成员共同组建了“战拖心理成长会”,通过分享经验、线下活动交流心得,还翻译出版了《终结拖延症》、《拖延心理学2》等书。
  
  高地清风(“战拖会”会长、豆瓣网、果壳网拖延症小组管理员):
  
  不拖延的人总是相似的,拖延的人各有各的原因。拖延状况除了跟人有关,也跟环境、规则、制度等有关,不一定会越来越严重。有时候换一份工作之后会突然好转或者恶化,都是很常见的事。
  
  和其他群体相比,学生和白领,尤其是工作中需要创意、创作元素的人更容易拖延。因为这类工作在时间上要求灵活,可供拖延的“时间节点”,也就是机会比较多。而且这些任务通常很模糊,所需要的思考也很抽象,大脑中负责抽象思考的前额叶皮层不是那么强大,就容易因环境影响无法坚持预定的计划。
  
  人与时间的关系也是导致拖延的因素,完成任务带来的回报与现在的时间间隔越远,人们就越倾向于拖延。因为从短期看来,忽视问题总比直面问题要轻松安适得多,所以拖延有暂时缓解焦虑情绪的功能,但这背后的代价通常更加惨重。
  
  七、心理学如何看待拖延症
  
  拖延者常以一种“期望式思维”来看待时间,如果主观时间跟钟表时间有冲突,就很难对最后期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一整天才能写出来的稿子,只留一个晚上;一周才能做好的PPT,当天早上才开始捣鼓……所以拖延者总是上演“走狗屎运——赶在节点前挤出来的东西居然博得满堂彩”和“擦肩而过——眼睁睁看着最后一班车开走”这两出戏码。
  
  拖延者通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自我认知:一种是觉得自己意志力太弱,自制力差到极点,因而比较自卑;另一种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deadline来临前的紧迫和焦虑又会促发人的斗志,再加上最后拿到的成绩往往还不是很差,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短期高压工作状态”的心态,于是沾沾自喜,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造成“越来越拖”的循环。
  
  八、制定清单明确轻重缓急
  
  多数有拖延症的人没有明确的时间管理和分配意识。知道自己是如何拖延的,比知道自己为什么拖延可能更为重要。要想改变现状,不妨对要做的事情制作一张如下的清单,然后进行排序,以区分轻重缓急。
  
  A.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比如家里水管漏水需要紧急找人修理,或是陪家人看病等。
  
  处理:这类事情必须立刻去做,不得有半点拖延。
  
  B.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学习、做计划、与人谈心、体检等。
  
  处理:只要是没有前一类事的压力,这类事也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去做,而不是拖延。
  
  C.紧急但不重要,比如有人因为打麻将“三缺一”而紧急约你、有人突然打电话请你吃饭等。
  
  处理:只有在优先考虑了重要的事情后,再去考虑这类事。人们常犯的毛病是把“紧急”当成优先原则。其实,许多看似紧急的事情,如果拖一拖甚至不做,也无关大局。
  
  D.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比如娱乐、消遣等事情。
  
  处理:有闲工夫再说。
  
  此外,仔细辨别出你的家人、朋友或同事中,到底哪些人能使你工作热情倍增,答案肯定是那些富有进取心且踏实肯干的人,然后有意识地增加与他们相处的机会。渐渐地,你就会被他们的动力与精神所感染。
  
  九、不靠谱“战拖”术
  
  1、小黑屋强制码字软件
  
  打开这款软件,屏幕会变成一片漆黑,输入的文字显示成绿色。用户可以设定锁定的时间或者字数,在未完成任务之前,用户无法退出,甚至不能强制关机,如同被关进了“小黑屋”,只能乖乖码字。
  
  2、作业到期“救命稻草”
  
  建一个word文档保存后关闭,再用“记事本”的方式打开,我们会得到一堆乱码,就把这堆乱码交上去吧……距离老师看到这堆乱码并打电话给你还能有段时间(取决于老师的拖延程度),分秒必争地把作业写出来吧,否则谁都救不了你。
  
  3、大师也拖延?
  
  (1)达·芬奇
  
  他在小本子上写呀画呀,记录下一些超越时代的点子。新型时钟、飞行器、里程表、降落伞、光学仪器……有的点子想了好些年,有的改了上千次,一个都没有实现。传说他的临终遗言是:“告诉我,告诉我,有什么事是完成了的?”
  
  (2)维克多·雨果
  
  强令自己在写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并且让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这样自己就没法外出,只能在家老老实实工作了。
  
  (3)胡适
  
  留学日记: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后来有人考证说此记载不实,但胡适于1911年8月的留美日记中,的确多次出现了“打牌”的记录,直到9月6日,他还在日记中写到“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
  
  (文/心灵花园 心理氧吧 www.tspsy.com)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