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催眠技巧培养优秀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2-12-07 10:25 类别:经典案例
心理导读:催眠的关键就是在于暗示的感受性。孩子对自已的父母的言语与行为有很高的接受性,当孩子才降生到这个世上的几个月开始,孩子就已经开始模仿父母的表情,并且本能的对父母的表情做出反应。 ---www.tspsy.com
运用催眠技巧培养优秀的孩子
一、家长如何催眠自己的孩子
常常有人会问我:“你是催眠师,可不可以催眠我的小孩,让他能听我的话,让他认真学习,能打扫他们的房间,可以按时上床睡觉?”
每每这样的问题会蜂拥而至,我的回答一般很简单:“当然可以”。接下来我将会介绍,如何运用简单的催眠方法,去化解所有亲子难题,使他们成为孩子心目中最好的爸爸妈妈。
1、催眠孩子的关键
那么催眠孩子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任何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会有一定程度上了解,甚至在某些方面是特别了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余下的就是如何给出催眠的暗示的问题了。因为催眠的关键就是在于暗示的感受性。孩子对自已的父母的言语与行为有很高的接受性,当孩子才降生到这个世上的几个月开始,孩子就已经开始模仿父母的表情,并且本能的对父母的表情做出反应。
2、微笑反射
每个父母都清楚,当你看着一个5个月大的婴儿并且对他笑,婴儿也会很自然的对你笑。这被称为“微笑反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如此反应。同样的原则,对大一点的孩子一样适用。如果你想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公园玩时戴上帽子,只要让他看着爸爸或妈妈戴上了帽子,这个小不点同样会要求戴帽子!
3、如何做正面的榜样
当孩子渐渐长大,这个情况就会变得复杂一些了。举个例子,让我们来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帮助你的小孩不随便在商店里吵着要买东西,那好,下次你去商店给别人买礼物的时候,不要一时冲动地买东西,尤其在你的小孩面前不能这样做!让你的孩子知道,买东西是有一个标准与尺度的,而常常这个尺度是可以很客观的。你可以“不经意”的与孩子谈一下自己购物的标准是什么。以后就可以“不经意”的与孩子聊一下他们自己选择礼物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孩子也会有一个尺度。当下一次你看到,孩子振振有词地说出自己为什么要这个礼物的时候,你看到售货员惊异的眼光时,你就知道自己是个多成功的催眠师家长了!
4、直接暗示法
有时可以直接给出暗示,练习的纯熟后会非常简单和有效的。首先要停止手中的工作,面对面正视孩子的眼睛,然后正式地说出你的要求。这里的原则是要用最简单的叙述,比如你可以说:“小明,现在到睡觉的时间了,去洗漱然后睡觉。”注意的是这里不要用反问或用提高的方式,不能说:“小明,你看几点了,还看电视。”或是“小明,你还不睡觉呀。”这里如果要再想加强一下,可以一边点头一边说,这样就可以利用到前面提到的“微笑反射”原则,孩子会不自觉地点头同意。实际上,他是无法抗拒的,因为如果是别人,他们可能会不接受,但孩子对父母的接受性是最强的,所以极其奏效。
5、间接的方式
对中学或高中以上的孩子,上面的方式对有些难度,因为他们已经或许不太喜欢这种直接的接触,那就要用到间接的催眠办法。比如可以用连续说是的办法,原则就是要让他一直同意你,然后不自觉地就同意你后面的陈述。要点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而且答案为:“是”;另一个要点是要提起他的注意力。
“小明,晚饭吃好了?”
“是”
“现在玩的这个,还是反恐的游戏么?”
“啊”
“明天还是7点上学么?”
“嗯”
“还没有洗脸刷牙吧?”
“嗯”
“去洗脸刷牙,然后上床睡觉。”
“嗯”
说到这里,这最后一个答应其实是大多数孩子不想这样答的,但他们会不由自由的这样答出来,因为这是潜意识的自动反应。这就是一个催眠的技术在家庭教育当中的简单地运用。如果运用的好,可以减少大量孩子与家长的磨擦,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更紧密。
家长更好的学习催眠技术,还可以帮助孩子解决睡眠问题,考试焦虑,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解除孩子咬指甲,尿床等恼人的问题。同时让孩子更聪明,更有自信,更健康地成长。(文/马春树)
二、从NLP技术解读《家长如何催眠孩子》
1、镜像神经元(mirror-neuron):
存在于大脑运动前区皮质(premotor cortex)和顶叶下皮质(inferior parietal cortex),当人类在执行某个动作或观看其他个体执行同样的动作时,大脑中的这部分神经元就会有所反应(brain activity)。
春树博士在文章中提到 “微笑反射”(smile projection):“每个父母都清楚,当你看着一个5个月大的婴儿并且对他笑,婴儿也会很自然的对你笑。这被称为“微笑反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如此反应。同样的原则,对大一点的孩子一样适用。如果你想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公园玩时戴上帽子,只要让他看着爸爸或妈妈戴上了帽子,这个小不点同样会要求戴帽子!”
这就是镜像神经元(mirror-neuron)工作的结果。同样,如果你总是肯定孩子,对孩子点头,孩子也会习惯于总是向你点头,习惯于对你的要求进行肯定反应(positive reaction)。
2、暗示感受性(Suggestibility):
指我们如何接受信息。人们接受信息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接受(literal),就是说根据话语的表面意思来理解;二是推导接受(infer),即从话语之后的含义来进行理解。人们会更趋向于接受与他们暗示感受性相匹配的指令,如果一个人习惯直接地理解信息,而听到的却是推导性的话语,那么他就可能会产生困惑,引发抗拒。
而初中之前的孩子基本都是对信息直接地进行接受,这时,如果我们对他说一些推导性的语言,就会让他们感到迷惑,难以理解
以文章中“直接暗示法”(direct suggestion)为例,
“小明,现在到睡觉的时间了,去洗漱然后睡觉。”(直接信息),注意的是这里不要用反问或提高的方式,不能说:“小明,你看几点了,还看电视。”(间接信息--接受困难)或是“小明,你还不睡觉呀。”(间接信息--接受困难)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例,春树老师到亲戚家做客,有一个侄子两岁半,怎么样都不肯吃东西,实在让家里人头痛。春树蹲下来,对他说:“来,看着舅爷,我们吃饭,把嘴张开,用勺子把饭放进嘴里,嚼,嚼好了吗?好,现在吞下去。好。孩子的表现让他妈妈大吃一惊,简单而直白的信息让他一会儿就把饭吃得干干净净。
3、肯定回答的积累效应(yes set):
人类对事物的反应遵循一种动力学(dynamics)标准,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物连续地进行肯定回答,那么如果他要改变这种反应就需要使用更多的心理能量(mind power),因为我们总是趋向于做更容易的事情。简单来讲,就像从山坡上向下滚石头,当石头开始滚动时,比较容易让它停下来,但若是等到石头滚到半山腰再要去改变它,让它停下来再滚回去,就会更难。春树博士教家长们催眠孩子使用“间接的方式”,事实上就是对这一原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的生动例子:
“对中学或高中以上的孩子,马春树博士提醒到,上面的方式对有些难度,因为他们已经或许不太喜欢这种直接的接触,那就要用到间接的催眠办法。比如可以用连续说是的办法,原则就是要让他一直同意你,然后不自觉地就同意你后面的陈述。要点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而且答案为:“是”;另一个要点是要提起他的注意力。“小明,晚饭吃好了?”“是”“现在玩的这个,还是反恐的游戏么?”“啊”“明天还是7点上学么?”“嗯”“还没有洗脸刷牙吧?”“嗯”“去洗脸刷牙,然后上床睡觉。”“嗯”
事实上,上述原理如果能在亲子关系上得到正确合理的应用,家长所面对的亲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对于“马春树博士,你是催眠师可不可以催眠我的小孩,让他能听我的话,让他认真学习,能打扫他们的房间,可以按时上床睡觉?”此类问题的解决或改善也就不难了。
(文/海口心理论坛 www.psy0898.com)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