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偶像崇拜:榜样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2-06-28 08:33 类别:心理学堂

  
  心理导读: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爱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托。埃里克森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体将儿童时期对父母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异性浪漫式依恋的一种主要表现。

 

偶像崇拜:榜样的力量

  
  湖南交通频道主持人小海与小听众的11年爱情约定,让网友直呼“再一次相信爱情”。最初的鼓励,几句简单的的话语,让他坚持了11年的梦想,并最终实现了当年许下的承诺。有网友称:“给自己的儿子也找个偶像做激励吧。”偶像的激励,对青春期的孩子成长而言,有着莫大的作用。
  
  一切源于11年前的一句戏言
  
  给小海打电话的,是一个成熟男人,他说起一段11年前的故事。透过他的讲述,小海才依稀想起11年前那个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小海说,自己当时也才刚入行,“应该是做少儿节目或者音乐节目吧。我自己都记不清了。”那时候,网络还没有普及,经常是信件交流,“每天都会收到不少来信,然后自己酌情处理。”收到那封信时,小海有点惊讶,一个初一的小男孩歪歪扭扭地写:能不能做我女朋友?
  
  小海当时并没有多在意,“这种小孩的玩笑,大家也都经历过吧,就像几岁的小侄子跟你说,要跟阿姨结婚一样。”所以,她随意地写下几句励志的话,“就想着要鼓励下小孩子,让他好好学习。所以给他立下那样一个条件:等你将来清华或北大毕业了,挣到第一个100万了再来找我。”之后,陆续通过几次信,也认识了那个小男孩。“印象中,高高瘦瘦,长得挺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每个年代的人都会有偶像崇拜,偶像崇拜者给偶像人物赋予无穷的魔力。就像2011年春晚,小虎队的再次重聚,让很多人唤起青春记忆和感动。11年前,那还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正由儿童向成人过度。崇拜偶像是青春期孩子走向社会之前的人生准备,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过程。
  
  心理专家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爱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托。埃里克森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体将儿童时期对父母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异性浪漫式依恋的一种主要表现。当时的小男孩,对小海主持人有着一种异性的依恋。事实上,迷恋偶像是孩子寻找榜样的过程,在青春期这个自我与外界整合的特定过程中,孩子们通过那些榜样的力量努力探寻着自己的角色定位,并逐渐确立起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乃至人生观。
  
  成长需要偶像,把偶像崇拜变成榜样学习。
  
  无独有偶,也是11年的偶像激励的一个故事。泰州的一个女孩天天,11年前,青春期的她,有些叛逆,对功课提不起精神,对前途也一度迷茫。初中一次偶然的观看NBA球赛,让他记住了科比·布莱恩特这个名字。当了解科比的成功经历后,受到很大鼓舞。榜样的力量,让开始发奋读书,最后考试很好的大学。
  
  无论是科比还是小海,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对榜样行为观察学习后的一种模仿,优秀的偶像可以树立榜样,好的榜样则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基础来推动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和认识,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青少年偶像崇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美好的信仰。正确的偶像崇拜对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塑造意义,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动力,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对自我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如果青少年仅仅崇拜偶像的外在光环,则是一种肤浅、盲目的崇拜,不能够对青少年的人生发展起到指引作用,甚至是误导,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迷茫和失落,影响身心健康成长。所以,正确的引导孩子对偶像的崇拜,是每位家长需要做的事情。

 

    本文来源于唐山心理咨询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tsp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