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谁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

发布时间:2012-09-14 08:56 类别:心理学堂

  
  心理导读:过去带来的感受常常与遗憾、悲伤、内疚、挫败、愤怒、尴尬等一些不太愉快的情绪有关,因而多会让人感到消极或悲观。当然,若是回想起一些快乐、有意义的事,必会对个人情绪产生积极效应。     ---心灵花园
  
谁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

谁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
 
  
  这一刻,不妨从纷繁忙乱的世界中跳出来,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专注地感受一下你的身体状态和情绪好坏。
  
  试着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此刻你感到疲惫不堪还是精力充沛?有没有哪里疼痛不适?你的心中是否平静而满足?还是觉得压力有点大甚至要被压垮了呢?有没有一点烦躁不安?抑或总有种挥之不去的忧伤徘徊在心头?
  
  今天早上,当你醒来的时候,想到新的一天已然到来,心情如何?
  
  别再迟疑,请立刻就回答这些问题,并将你的感受记录下来。稍后我们会对你的感受做更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在没有大事(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发生的情况下,我的生活状态主要跟以下四个因素有关:
  
  · 身体状况
  
  · 过去带来的感受
  
  · 对未来的展望
  
  · 我身边的人
  
  身体不适,必然会对我的情绪产生负面效应。生病、受伤、长期疼痛、劳累疲乏以及筋疲力尽,都会让人产生悲观情绪。当然,其他三种因素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我的身体状态。想必你不会对这种说法感到讶异,因为这样的感受你一定有过。
  
  过去带来的感受常常与遗憾、悲伤、内疚、挫败、愤怒、尴尬等一些不太愉快的情绪有关,因而多会让人感到消极或悲观。当然,若是回想起一些快乐、有意义的事,必会对个人情绪产生积极效应(哪怕只是一瞬)。
  
  对将来的想法:担忧、焦虑,或是对未来毫无期盼,都让人提不起劲来。做点有意思的事,或是让接下来的日子变得精彩有趣,就会让人对生活充满激情。
  
  我总能很敏感地察觉周围人的情绪与行为。或许你也是这样的人。每当别人的情绪发生种种微妙变化,我都能立时捕捉到,并在肢体和情绪上作出反应。作为一名教练,拥有这一特质,能让我及时调整与客户的相处方式,不能不说是件好事。不过,这也让我需要时时关注和调整自己的心态。
  
  当然,还有很多无力掌控的事也会让我的心态受影响,例如天气情况,或是突然发生了什么坏事之类。不过,以上四个因素能直接影响我的突发状况应对力。
  
  纵观我的个人成长历程,我发现,积极的心态来自身体与情绪的平衡。而唯有清清楚楚认识到不平衡之根源,并采取行动去改变,才可能让这种平衡长久、稳定地保持下去。
  
  若情况过于糟糕(如长期消沉、突发性恐慌或特强烈的生理反应),则需对外寻求专业帮助。不过,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到郁闷、难受或状态不佳时,只要找到因由并加以解决,就能自愈。因而,掌握几招自助小技巧,能让你遇上一些小问题时应对自如。
  
  现在,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你的感受。
  
  但愿此刻的你积极乐观、精力充沛,这也正是我们渴望达成的目标。若你已然如此,就尽情享受生活吧!不过,鉴于本文你已读至此处,想必多少还是有些问题尚待解决。况且,人总有低迷的时候,掌握一些小技巧以备不时之需也是好的。
  
  身体不适
  
  若你感觉身体不适,却又说不清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如患了什么疾病或受了什么伤之类),不妨深入探究、找出原因。可能是:
  
  · 荷尔蒙产生变化
  
  · 吃的东西有问题
  
  · 过敏
  
  · 过胖
  
  · 无精打采
  
  · 过于兴奋
  
  · 睡眠不足
  
  · 睡眠过量
  
  · 饮酒过量
  
  · 咖啡因摄入过量
  
  · 压力引起的肌肉紧张或头疼
  
  · 压力引起的肠胃问题
  
  · 脱水导致的头疼或不适
  
  当然,有一些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多年的经验让我知道,饮酒过量(就我个人而言,红酒一杯以上即为过量)会影响睡眠,造成脱水,并在第二天深感疲劳。即便饮用少量的红酒也会引起鼻充血。早上喝太多咖啡容易让人反胃恶心、心烦意乱。若是水喝得太少,会让我误以为自己饿了,还会让我觉得头疼。没吃饱则会让我头晕眼花、焦躁不安。
  
  饮水是我对抗身体不适的第一招。每天早上,我都会喝下一大杯水。喝完咖啡后,还会再喝一大杯。接下来的一整天我也会不停喝水。我在书桌甚至厨房、浴室都准备了杯子,以便随时取用。千万不要低估脱水所造成的身体不适。
  
  准备点含精益蛋白质的健康小零食以便随时享用。时时走动走动(最好选在户外),常常舒展身体,都是让身体状况得以改善的好办法。身体舒服了,好心情才愿意来报到。
  
  如你所知,久坐不动、睡眠不足、忧虑不安、暴饮暴食、饮酒过量、体型过胖、劳累过度、计划过多都会让身体不舒服。试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呆在哪些地方总让你不舒服?
  
  · 不舒服的根源是什么?是否可以想办法改善?
  
  · 在日常饮食、生活方式、睡眠习惯、工作或运动习惯方面,哪些变化能让你的身体状况得以改善?
  
  如果你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不妨喝一大杯水,再享用一顿精致而健康的佳肴(若你几小时内尚未进食),然后出去走走。不管怎样,这将是一个好的开始。
  
  过去带来的感受
  
  让我们跳到你的脑海里游个泳,看看到底都有些什么样的情绪深藏其中。回思过去,你多半会感到:
  
  · 懊悔
  
  · 郁闷或伤感
  
  · 遗憾
  
  · 羞愧
  
  · 愧疚
  
  · 愤怒
  
  · 尴尬
  
  · 自卑
  
  · 挫败
  
  · 轻度抑郁
  
  那些未竟之事往往会在你的心底生根发芽,然后滋生出以上种种情绪。如果你不去面对和解决,他们就会像水痘般,绝不会单单只冒出一个来。若你继续逃避,有些问题会严重到超乎想象,那时就只能向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了。
  
  好在大多数时候,只要弄清问题之根源,再加上一点勇气,你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www.tspsy.com
  
  · 若你需要原谅某人,试着努力去原谅。或许你需要做些练习,来消除那些不好的记忆。例如,你可以将自己的愤怒装进想象的气球,然后看着自己亲手放飞。
  
  · 若你渴望得到某人的谅解,那就向他道歉,让他看到你的悔意,同时采取行动去改变、弥补,尽一切所能让事情不再那么糟。
  
  · 若你已竭尽所能地改变和弥补,仍然觉得愧疚、悔恨或尴尬,不妨试着原谅自己。向你自己寻求谅解,然后发自内心、完完全全地原谅自己。这同样需要做些练习。
  
  一旦你采取行动去纠正错误或表示谅解,就不必再纠结于那些已经过去的破事儿了。此后,你只需慢慢改变和重塑自己的思维习惯即可。
  
  培养专注力与冥想有助于让你活在当下。唯有活在当下,才能尽情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刻,才能真真正正去享受生活。
  
  对将来的展望
  
  对将来的展望也会让你的心态受影响,不过这些影响可能千差万别。或许你会感到:
  
  · 焦躁
  
  · 压力
  
  · 忧虑
  
  · 恐惧
  
  · 厌烦
  
  · 绝望
  
  · 困惑
  
  · 犹豫
  
  · 烦乱
  
  · 精神疲惫
  
  跟沉湎过去不一样,人对未来应当有所期待。设立目标、制定计划、为某些潜在问题做准备,甚至试着预估一下结果。然而,不该为此花费太多时间。切无边无际地思索未来,你只需考虑那些能够立刻展开行动之事。
  
  杞人忧天只会徒添烦恼、倍增压力。想得太多只会让人身心俱疲、愈加迷惑。思来想去,却不采取行动,难怪犹豫、烦躁、厌倦总与你如影随形。
  
  要知道,计划定得再漂亮,未来可能还是会偏离你的想象。
  
  · 因此,目标应立、计划当定,不过,无需为此花费太多时间。
  
  · 每周都计划做点有趣的事,让自己对生活有所期待。
  
  · 若你常忧心忡忡,又或是总觉得压力重重,不妨问问自己到底为何烦恼?应当如何解决?然后立刻展开行动。
  
  · 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或是做些冥想,让自己尽可能地活在当下。
  
  · 让自己过得积极而快乐,让所做的事有趣、有意义。如若不行,那就调整心态,别再悲观,尽可能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你身边的人
  
  或许你也是这样,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常常会对你产生巨大影响。你身边大概会有这样一些人:总是很悲观、爱把否定和反对挂在嘴边,或是脾气暴躁、一触即发,又或者缺乏耐性、控制欲强,总之就是那些很难处的人,你最好离他们远一点,或尽量当他们不存在。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与这些人在一起,或许你会感到:
  
  · 焦虑
  
  · 防备
  
  · 压力
  
  · 筋疲力尽
  
  · 自卑
  
  · 顺从
  
  · 愤怒
  
  · 烦乱
  
  · 身体不适
  
  · 被动式攻击
  
  毋庸置疑,这些问题很难解决。尽量避开那些不好相处或喜欢大吐苦水的人。若是这些人对你来说无足轻重,最好让他们从你的生活中消失。
  
  不过,若难缠的人是你的配偶、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又或是你的老板、同事以及一些你无法避开的人,那就比较棘手。
  
  难处之人的情商往往比较低。他们不善于应对冲突,为人处世也缺乏积极乐观等正能量。沟通也好,劝解也罢,甚至好好地给他们上上一课,也无法令这类人有所改变。若是这样,或许你可以选择:
  
  · 尽量避免与他们在一起。
  
  · 跟他们在一起时,始终保持戒备状态。竖起一块想象之盾,以抵御他们的情绪与行为,尽量不要作出任何回应。
  
  · 让他们从你的生活中消失。当然,你要能承受这一决定所带来的全部后果。你是愿意承担相应后果?还是愿意继续忍受下去?衡量一下利弊得失,然后做出你的选择。
  
  再看看本文开篇时你所记下的那些感受吧。精准地定位你的感受,找出问题之根源,然后对症下药,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保持清醒、积极行动,生活在你眼里就会越来越美好。(文/JOELY 来源/ www.tsp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