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职场心理 >

职场心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发布时间:2013-09-25 15:56 类别:职场心理

  
  心理导读:我目前的工作技术难度不高,需要的是分析问题和寻找对策的能力。每天对着一大堆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应的潜在后果,我可以花上三四个小时一无所获。每当这时都会深感自己吸收知识的能力是多么有限,思维的可塑性又是多么差。    —— www.tspsy.com
  
职场心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职场心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1、
  
  纽约分部有个同事是英国人,现在是公司驻佛罗里达的代表。今年夏天他来巴黎出差,我们在公司写字楼的露台上重逢。他不会说法语,在这里颇感无聊,可能因此见到我时分外高兴。聊得兴起,我知道了他的一些往事。
  
  他一早和我说过他来自英格兰和苏格兰交界处,但“不是苏格兰人”,在美国已经20年,妻子是美国人,有个十四岁(?)的女儿。他家安在佛罗里达,每次来纽约都说想死他女儿了。今次他和我讲自己来巴黎之前回英国探亲,在伦敦出了机场开车六个小时(?)回到家乡。我问:“没有火车吗?”他说上次自己一个人回去的时候(十几年前)铁路系统还很糟糕,所以这次他根本没有考虑火车。后来才知道现在火车又快又好,但已经晚了。我说:“时间隔了这么久,甚么都变了吧!难道你这么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他说:“有回去过,但都是当时的公司包车所以不用坐火车。”我说:“那应该叫我们公司也给你包车。”
  
  然后说到我要在法国拿到硕士学位才能回美国。他说:“我们那时找工作可容易多了,我都没有上大学就找到了工作。”(还是只上了一年大学,记不清了)“哦,甚么方面的工作?”“在罐头厂做工。”我:“……” “我后来去了美国,在某某州,你知道这地方吗?”(忘了名字,好像是A开头的)“不了解”,我答道。“不了解更好。”我:“……” “我那时候在建筑工地做工,还做过某某工作和某某工作(好像有加油站),从某某州搬到某某州再搬到某某州,跨越整个美国搬了十几次家。我和妻子是在加州认识的,当时我一点钱都没有,她还是和我结婚了,跟着我从这儿搬到那儿。”“可见她跟我结婚不是为了钱”,他笑着总结。
  
  这些经历不是他告诉我我怎么也想象不到。他来我们公司之前是一家全美数一数二的大银行IT部门的高级职员,来了以后也备受公司重用,却原来连本科文凭也没有,一开始在罐头厂和建筑工地之类的地方打工。
  
  2、
  
  我在纽约有个朋友,原来学的是艺术,后来不知怎么改行学物理了,在拿到电力工程博士学位的第二年拿到材料物理博士学位,然后在加州某著名大学工作了好几年。他除了会用激光将金属变成玻璃,还会说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我离开纽约前朋友们给我饯行,半夜在Greenwich Village街头他被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叫住,原来那人在别的地方听过他弹琴,成了他的粉丝。
  
  3、
  
  这个星期苏黎世分部有个同事来总部培训,之后在我们办公室工作了一天。以前有同事和他电话联系过,看他的名字不像法语区人士便和他讲英语,谁知道他很体贴地和那同事讲起法语来。现在我们知道他是来自弗莱芒语区的比利时人。
  

  当天是我们办公室一个白俄罗斯女生的生日,下班后她豪爽地邀请大家去喝酒。比利时同事也来了,我一直没有机会和他接触,现在终于可以说上话。我问他:“你会德语吗?”“那当然,因为这个我才在瑞士找到工作。”酒过n巡,大部分人告辞,剩下的几个人一起吃饭,比利时人坐我对面。问他在哪里学的法语,原来他在中学学过,但从未在学校以外使用。他觉得法语比德语难,因为法语不规则情况太多而德语语法虽然复杂但很有规律。我说:“英语不规则情况更多吧,法语和英语相比规律得多了。”他表示不能理解。“那弗莱芒语呢?”“那是我的母语,无法评论。”
  
  结帐时生日的女生坚持自己请客。然后又走了几个人,剩下寿星女、比利时人、一个法国同事和我。四人转战另一酒吧,我和比利时同事继续聊天。
  
  他说自己在美国(包括纽约)、加拿大、德国、俄罗斯(莫斯科)呆过,学过俄罗斯语言文学。后来白俄女生说她学了四年土耳其语,比利时人便开始和她讲土耳其语。“你怎么还会土耳其语?而且你们可以用俄语交流,天哪!”“我有个五岁的儿子,他母亲说土耳其语,所以……”
  
  然后他说自己在以前的公司领导IT研发团队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产品,负责欧洲东部业务。又说美国和欧洲相比没那么注重文凭和工作的相关性,更注重的是个人能力和经验。我表示怀疑,他用自己做例子,说他本行学的是生物。我不禁流露出崇拜之情。“我有两个硕士学位,一个是海洋生物学,一个是俄罗斯语言文学。”“现在你是IT顾问。”(我几乎晕倒)“我后来自学了计算机。”“全靠自学?”“是啊,自学了C++,自学了Java,然后就进了这行。”
  
  后记:
  
  同样是转行的,我大概一辈子也做不到像上述诸位那样。忘了是比利时同事还是谁说的:在学校里学的都是逻辑和思维习惯。我目前的工作技术难度不高(编程轮不到我),需要的是分析问题和寻找对策的能力。每天对着一大堆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应的潜在后果,我可以花上三四个小时一无所获。每当这时都会深感自己吸收知识的能力是多么有限,思维的可塑性又是多么差。
  
  (文/Γαλνη 心理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