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我们为什么需要陪伴?
发布时间:2013-04-12 10:27 类别:职场心理
心理导读:温柔地陪伴呢,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这样慢慢地、耐心地去聆听一个人生命中即或细小的故事,并且听到苦难背后的资源,去反反复复地感受不同于问题故事的力量部分,在一个人甚至不能接纳自己的时候仍能够去欣赏和珍惜这个生命——就是这样一种陪伴,给人那么被珍惜和温暖的感觉吧。 ——www.tspsy.com
人际关系:我们为什么需要陪伴?
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做点什么呢。找本书看、打开电脑、弄点好吃的、看场球赛、打打游戏、去健身房、泡咖啡馆……你好像很容易找点节目。还有工作上的事儿,家庭里的事儿,父母那边的事儿,常常是不需要找事儿,事儿就来找你了。但也总有那么一天,你会有大把的时间就这么待着,做点什么或不做什么全由自己决定,此时你的生活格局是怎样的?
我见过会和自己玩的人。
画漫画的朋友有上千只人偶,具体名目我说不清,我只知道他要是布置一个战场,一个人能玩上几个小时。做形象设计的朋友,一个人的时候喜欢调动柜子里的衣服配饰,微博发布每日装扮搭配心得,不用猜你就知道这姑娘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什么。还有那个业余画家,如果开始画一定是一整天。那个折川崎玫瑰的,为了研究一支玫瑰,大半天又过去了。
我也见过不会和自己玩的人。
和另一个吃饭,整场饭局她都在向男朋友申请,这个节就想两个人过,不想和莫名其妙的表哥过。据说,每到过节这位表哥都爱攒上一帮人,具体玩什么无所谓,就是不能冷清了。这次,被放了鸽子的表哥很不高兴:“都别管我,玩你们的去吧!”
我们为何需要陪伴?
最初,常常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群人的世界。生活里总有几个同伴儿,大家根本不在意玩什么,关键是和谁一起玩。现在回想起来,女人们大概不记得10年前的那个发小都陪你干了些什么,只记得你们恨不得每天都腻在一起。男人们也忘了究竟为了谁跟人打架,只记得当年为了兄弟可以两肋插刀。那个年代谁愿意落单呢,独来独往的那个常常被认为是个另类。
陪伴自己是个小话题。表面上它说的是你有多少技艺多少闲情把时间填满,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儿,都能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书面化一些,就是能在自我这个小环境里实现一种自运转。
陪伴自己也是个大话题。这个话题下深藏的是一个人有没有独立完整的自己,你不用眼观别人忙的那些事,也不用费心去融入一些看似热闹的群体狂欢,只需要保持独有的内心世界,就算不是很大,但一定够丰满。
人类的大多数心理刺激来源于和其他人的交往。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发展出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强大的,也可以说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早期经历影响个人成长中的人际关系能力
在醒着的时间里,美国人每天花费6.6个小时独处,比西欧人多出了2.5个小时,高出50%还多,而西欧人花在独处上的时间是每天4.1个小时。而且,我们独处的倾向似乎削减了我们大部分的活动。在美国,有工作、已婚、有孩子的人,在44%的时间里是独自在看电视,欧洲的数据是21%。在美国,人们花在独处上的时间是他们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34%,而西欧人的这一数据是18%。
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人在退休后都回到原地住,因为他们想接近自己的朋友、亲戚、熟人和以前的同事。他们渴望和珍视这些人的陪伴,特别是当职业和职场内的日常交往戛然而止的时候。很多的美国退休者移居到气候温和的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或墨西哥。其他人买一顶帐篷或一辆房车,然后花数月甚至数年,从一个野营地到另一个野营地。还有一些人购买并住进“退休之家”,显然是意在摒弃那些与他们共同度过少壮生涯的人们的陪伴,无论他们是与自己分享日常闲言碎语的人,还是那些只有点头之交的人。
早期经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都与早期经历有着直接和紧密的关系。 一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中,包括强制性神经症、适应障碍、社交恐惧,甚至学习问题等,都有一部分人的问题与早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神经心理学家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儿童早期经历极大地影响着脑部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即人类大脑的实际结构是由早期经历而不仅仅是由遗传决定的。 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一个在充满鼓励和赞赏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当然要比在充满否定和批评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更有自信,而且更懂得欣赏和宽容他人。
如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这句话中所谓的客体关系,指我们心理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 关系”。我是主体,而重要的亲人是客体,这个关系就被称为客体关系。 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体就是父母,而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化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基本在一个人5岁前完成。
温柔地陪伴自己吧
可是最终,谁都要回到一个人的世界。
多年前,有人说一个人过得像一支军队的时候,我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能量。后来我发现,和自己玩只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需要长线保持。否则,等有一天闲下来了,你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也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大家都在玩我却整天埋在工作里?身边有人说,我的书房有一半是给退休后准备的。也有人说,我就等哪天不工作了做点想做的。他们都没意识到,这些事未必要在未来的某一天正式开始,它可以在你生活着的周一到周末悄然登场,关键是你愿意给自己留出多少时间。
吴熙琄老师说:“温柔地陪伴自己”。心中一动。
是啊,很难得像老师那样细致地、温柔地陪伴呢,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这样慢慢地、耐心地去聆听一个人生命中即或细小的故事,并且听到苦难背后的资源,去反反复复地感受不同于问题故事的力量部分,在一个人甚至不能接纳自己的时候仍能够去欣赏和珍惜这个生命——就是这样一种陪伴,给人那么被珍惜和温暖的感觉吧。所以,大家才会这样地向往着有人陪伴吧。
想起了一首老歌:“慢慢地陪着你走,慢慢地知道结果……”于是,我就不急于求成了。慢慢地走下去,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关系和事件中,都慢慢地认真地去对待。
又想起了也是多年前草蜢唱的一首歌:“陪你跳舞,陪你散步,陪着你走过这一段路。风风雨雨,我都陪你,一起走过……”其实多年以来,我想要的,我心底的渴望,不就是这样的陪伴吗?当我可以许诺陪伴自己,我的心就可以安静下来了。当我想到不仅是爱自己、欣赏自己,更是这样细致地、安静地、从容而温柔地陪伴自己时,我的心里忽然觉得不那么虚空与孤单了,不那么渴切地需要一些什么了。虽然我也还是需要有人同行,但首先,是自己给自己的陪伴。
就像于丹讲的:千古情思、困顿,不是只有我一人。而身处这样的情思与困顿中,我如何面对,如何思考,如何来解这一局棋,从中生出怎样的智慧,才是根本所在。
(文/心灵咖啡 心灵花园网)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