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学:找到我们的位置
发布时间:2013-01-01 21:50 类别:职场心理
心理导读:一旦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的都是什么,我们就能在不同职业、不同地方满足这些需要。如果我们的职业不再能带来任何满足感,也许到了该重新规划方向的时候了。 ——www.tspsy.com
职场心理学:找到我们的位置
【一】“我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秀秀是“大四”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考虑毕业后的工作问题。看到有报道说,大学生招聘会总是挤爆棚,投放的简历往往如石沉大海,她就越发焦虑。
专家意见:秀秀的担心,很多大学生都有。大学生毕业后初入社会,没有工作经验,是不是就很难找到工作?职业咨询专家白玲认为,大学生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是已经有了学校里面的专业教育。比如你学过统计,到一家调查公司,去了就可以工作,因为你有这方面的实用技能……在专业对口问题上,首先要考虑的是你的专长和个性。如果你知识面很宽很广,擅长交流沟通,可以从事营销、文化、助理等方面的工作;如果你追求深度,那么专业要求比较强的工作,比如电信、计算机工程师等等就会适合你。
怎么找到工作机会?不管是通过招聘会还是其他什么方式,渠道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学生们都知道写好简历很重要,但面试时表现不佳也不行。企业喜欢那些能够大胆、快速展示自己的人。最近,白玲等职业培训专家一行人去青岛讲课,模拟培训面试官,在场的一些大学生踊跃地上台让面试官练手,有的就被企业选上了。有的学生紧张得不敢上台也就失去了机会。在学校时,除了专业学习,你是否积累了其他的本事、资源,是否为企业的某个位置打磨自己,这些都非常重要。为什么强调为企业打造自己?因为企业是吸纳大学生最多的地方,比如“美的”集团一年就吸收1000名大学毕业生。公务员系列的工作需求就比较少。长远的职业发展暂且先不用考虑,只要得到的不是不喜欢的工作,还能接受,就行。你在一个位置上开始工作以后,顺便就积累了其他方面的能力,然后,通过自己的主动训练,或者职业培训,干得好的话,在企业内部也能转换。
【二】“我的工作总不适合我”
35岁的明明专业和能力都不错,却还在“漂”。大学毕业后换了几次工作,每次都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至今不能在一个工作上稳定下来。
专家意见: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进行职业定位。不过,如果你给自己的定位,是社会不能给的,那就是错位。可以说,找到工作,就是在社会上找到位置。我们为什么要工作?白玲坚信工作能全面锻炼/提升你的能力,你有多大本事,都能在工作当中展示。工作是人与社会最好的接口(家庭定位是另外一个问题),同时,工作赋予你价值。
白玲发现,职业生涯的展开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旅游式的,就是在工作位置上找体验,体验过后就换位置,换来换去,过一种体验式人生;还有一种是主人心态,在一个地方固定下来,以主人心态对待工作,这就不是找位置,而是确定位置。你在企业里面生根了,也从容了,就能把所有智慧聚集起来,让工作出成果。好比一个风景区的管理者,每天想的就是怎么建设好这块地方,让它发展、壮大,并且越来越美丽。
转换工作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最后当你懂了自己是怎么回事,真的明白“我到底是风、是雨,还是小草”,不用再证明自己什么,就会停止转换。白玲认为,不断“旅游”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哪里的风景都差不多,最美的风景在你心里。有的人工作几年后,吃了点苦头,很快就明白这个道理,有的人工作了20年也还是不明白。
【三】“我总是得不到重用”
每次都是这样:30来岁的莉莉开始时雄心勃勃,但最后她想要的职位总被别人得到。她是有能力的,但却总是得不到提升。
专家意见:这种情况往往与缺乏自信或无法自我肯定相关。莉莉心里认为自己能力足够强,但是她并没有充分地表现自己。
职业咨询师认为,如何吸引别人的注意,是职场上很重要的功课。首先要从“形式上”着手改变,也就是学会占据更多的“身体和声音空间”。比如,莉莉可以在讲话上面下一些功夫,学习发声的技巧,让声音变得沉稳有力度。这时候,暂时忘记一下“大音稀声”、“君子敏于行,讷于言”这样的古训。发音学专家发现,说话的声音如果加大的话,吐字的速度就会减慢,说起话来也更有力量,更流畅。他们建议我们进行“声音美容”,比如通过模仿广播电台播音员讲话,这会让我们透过声音改变自己的形象。
此外,职业顾问还会使用行为治疗法帮助来访者。这种方法就是让来访者进入一个模拟的场景,想象自己如果亲身经历那些紧张或害怕的状况,又会怎样?比如,莉莉要想象自己真的去找领导,主动要求得到晋升或换一个新职位。难道这么说了就会大难临头吗?不会,事实会告诉莉莉,这么做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她也会明白,在职场上,如果不想像老鼠一样被人踩死,自己就不要胆小如鼠,战战兢兢地行事。
【四】“我不够格!”
安迪,50岁,刚刚获得提升。但他坚信自己配不上这个职位,心中忐忑不安,总是担心有朝一日别人会看穿他的真实面目。
专家意见:他的这种困扰被称为“冒名顶替症结”。他的根本问题在于,他总想让自己完美无缺,同时也能让世界变得完美。在他眼中,一丁点儿小错都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证据。
职业教练认为,很多童年时期受过羞辱的人都会出现这种症状。如果他们在考试中拿了99分,家长还是会责备他们为什么没拿100分。他们在苛求完美中长大,时时刻刻都在寻找自己的不足,看不到长处。比如安迪,陷在这种自我贬损的机制中,难以摆脱出来。他可以尝试的办法是,时常给自己制造一些小小的快乐,特别是在完成某项困难的任务之后,用某种方式奖赏自己一下。这样,安迪就能逐渐学会,每做一件事情,能够让自己满意就很不错了,不要事事都追求完美。
【五】“在这个岗位上让我觉得有罪”
公司的大规模裁员让很多同事都下岗了。33岁的杰姆虽然幸免,心里却很难过,可又无法表达。他只好一再对自己说:“我已经很走运了”,其实潜台词就是“我觉得自己有罪。”
专家意见:心理专家分析,他越是否认自己的感受,这种痛苦带来的破坏性就越是巨大,甚至会转化成躯体疾病,让他无力继续工作。
这种反应通常是因为当事人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过去的事件引发了现在的痛苦。比如,杰姆还是小孩儿时,他曾经是祖父最疼爱的孙子,因此招致其他兄弟对他的愤怒。面对今天的处境,杰姆要做的就是,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想一想哪些事件让他产生类似的不舒服感觉。把这些过去的痛苦经历用词语说出来,这能帮助他逐渐走出目前的困境。此外,他的能力和自信不应当仅仅表现在工作领域,工作之外的领域,比如在社会活动或家庭生活中,他也应当多投入一些精力,加强自信心。
【六】“我周围都是没良心的人。”
凯瑞,40岁,工作非常努力,但并不快乐,因为周围人没有给予她所期望的关爱。她的工作越干越差,觉得同事和领导都不理会自己。
专家意见:在职业顾问的咨询中,这种案例很常见。不管你的职位是高还是低,你都有可能体会到这种感受。也许你是一个尽责的项目经理,培养下属,并在上司面前努力维护下属的利益,可你并没有得到别人的感谢;也许你是一个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员工,却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认可。专家建议,凯瑞应当思考一下她同工作的关系,尤其应当列出一张清单,看看自己都做了哪些事情,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到底是因为什么得到报酬?”这么做的目的是:她最后渐渐意识到,其实情感关系不一定同雇主/雇员关系相关联。然后,她应当学着在其他方面投入情感,满足自己这方面的需要。
【七】“我不是干这行的料!”
43岁的青城感觉很不好,尽管经营的汽车分包公司状况不错,可他不认为自己“适合干这行”,他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自己的爱好上:写剧本。
专家意见:在职业教练看来,“没有人生来就是干哪一行的!”不过,我们都有些心理上的需要希望被满足:得到别人的认同,自我肯定,与他人接触,满足对孤独或激情的需要,等等。
一旦我们清楚地知道这些需要都是什么,我们就能在不同职业、不同地方满足这些需要。所以,青城不会放弃企业而去一心一意写剧本、拍电影,因为他还要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后来,他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终于能够既表现创造力,又能够用上他管理企业的经验。
【八】改变道路?
如果我们的职业不再能带来任何满足感,也许到了该重新规划方向的时候了。职业顾问师或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经历变化的过程。他们建议的方法大致分为3个步骤——
1、了解自己潜意识里的动机
职业顾问指出,家庭的故事会影响我们的职业选择。某些男人害怕超越自己的父亲而阻止自己在职业上有发展;有些女人不允许自己超过丈夫。相反,也有一些男人认为,自己必须达到事业的顶峰,才足以获得妻子的尊敬。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欲望,弄清楚是什么东西在影响我们。
2、想象自己理想的职业生活
接下来就要找到通往新方向的轨道。有些职业顾问会让他们的客户回忆,哪些时候工作曾经让他们感觉特别好,这样可以发现他们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也有一些顾问会让当事人描绘梦想中的职业生活,描述要非常详细,具体到什么职业,以及工作时间、地点上的要求,等等。这些练习的目的是:释放出被压抑的欲望。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要理会那些“你应当如何”或“你必须怎样”的声音。
3、用现实检验计划
这是“缩减”阶段,要把所有幻想成分从计划中剔除。为了看出欲望是否真实,当事人要设计出具体行动方案,以实现自己定下的职业目标。很多职业顾问认为,如果15天内当事人什么都没做,就说明他/她的欲望并不像表现的那么强烈。因此有必要回答下面的问题:你是否有能力为新职业作出牺牲?你到底能够承受哪些挫折?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欲望和局限性,变化才可能对我们有益。
(文/心灵花园 www.psy0898.com)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