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疗法:如何治疗身心疾病?
发布时间:2013-04-02 10:44 类别:催眠治疗
心理导读: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疾患。心理异常给身体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情绪障碍为多见。日常生活中最易见到情绪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www.tspsy.com
催眠疗法:如何治疗身心疾病?
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早先,人们认为身体和心理是两个各不相干的独立系统。后来,渐渐发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心理健康又进一步影响和促进着身体健康。有两种常见的疾病:身心疾病与心身疾病,便是最好的证明。
1、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是指主要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疾患。研究证实,某些心理疾病源于大脑疾病。例如,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的主因是酒精中毒引起的脑疾;老年精神病的主因是血管硬化所造成的脑疾。临床上还发现,当人脑由于外伤或疾病而受到破坏时,他的心理活动就会全部或部分失调。
除了神经系统外,内分泌系统对人的心理功能也有着重大的影响。甲状腺素主要功能是控制个体的新陈代谢作用。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时,代谢作用将加速,并伴随有个体肢体颤抖、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紧张反应,甚至有妄想及幻觉出现。这时个体的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也受到影响。反之,甲状腺素分泌过少时,代谢作用就会降低,个体的心智活动趋向迟钝、反应缓慢、记忆减退、思维迟滞,且常有抑郁倾向。
2、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疾患。心理异常给身体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情绪障碍为多见。日常生活中最易见到情绪对身体状况的影响。心理学家布雷迪用电击猴子的方法来做实验。在这个实验情境中,一个笼子里关了两只猴子。一只四肢被捆住,一只可以自由活动,每隔20秒钟给笼子通电一次,使两只猴子接受一次电击。笼子里有一根压杆,只要猴子间隔20秒钟压它一次,就可以免受电击。为了避免电击,那只自由活动的猴子老是提心吊胆地记着在20秒钟快到时压一下杆子,情绪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后来得了"胃溃疡病"。另一只猴子因四肢被捆住,动弹不得,只好躺在那里听天由命,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反倒安然无恙。研究业已发现,因心理因素可能引发起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性厌食症、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肤病、糖尿病等多种生理疾病。
下面我们要说的这个案例,就是因心理因素而引发生理问题,然后在催眠术的帮助下,经由心态的调整而重新康复的。
来访者是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询的。与其他来访者不同的是,这位来访者神情大方,言语表达流畅,没有其他来访者常见的那种畏缩戒备的神态。对待咨询师也很有礼貌,并且很得体。来访者首先申明自己没有心理疾病,只不过因为选修了"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对心理咨询与治疗颇感兴趣,所以随便来聊聊。不过,对于这种表述,我们是心如明镜。通常情况下,不是自己或自己最亲近的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一般人是不会到我们这里来的。他既然这么说了,还是先不点破为好。
来访者:"我是个班长,历来受到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拥戴,自己专业成绩优秀,大学一二年级均获得了奖学金,估计大三拿奖学金也没有问题……"
在一番带有炫耀的自我介绍之后他问道:"是否存在心身疾病?我在课上学到过这一名词,想深入了解一下这种疾病。"
他终于说出了问题之所在。
于是我们向他介绍了这种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躯体化症状的主要特点、产生的原因、治疗的手段等等,然后对他说:"现在有些人由于不了解这一疾病的特点,仍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达不到治疗目的,有些人长期服药,有些人花费大量的检查费用,最后证明疾病不在身体本身,这种现象目前比较多见。"
因为他先前说是来随便聊聊的,所以我们不便与他直接联系起来。
沉默,经过几分钟的沉默之后,来访者终于开始道出实情。
来访者:"其实我估计自己也可能是患了这种心身疾病,我从高中开始就服用丹参片,主要胸闷,有时感到呼吸困难不得不深呼吸。我父母当时带我在当地的各大医院都看了,也作了一些检查,好像有心电图等,也没有检查出异常。从那时候开始就服用丹参片,到大学以后虽然药量减少了,但有时还是需要服。上大学后我开始接触心理学,发现自己每当要考试的时候胸闷的感觉也强烈得多,有时还存在头痛的现象,看了一些心理学书,对照自己的情况,我认为这可能是心身疾病,所以我试图自我调节,其实我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情绪紧张,我今天来这里也想问问到底应该怎样调节才有效?"
催眠师:"内脏器官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的,植物性神经系统也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它不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而是受到其他生理系统调节的,如体液系统等。这样的调节通常意识是难以觉知的,由于长期的压力影响到人的其他生理系统,进而影响植物性神经系统,最终导致某些内脏器官受损。"
来访者:"那是否有方法可以比较快捷地针对我的状况进行调节呢?书上曾经读到有一种催眠疗法很神奇,不知是否适合于我?"
催眠师笑曰:"看来你是有备而来啊。不过今天不适宜给你做催眠,我想你应该先对催眠术有所了解。"
于是,催眠师简单对催眠疗法的特点作了介绍,并建议来访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一些有关催眠的资料,自己对催眠疗法有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接受该疗法。双方约定了具体的催眠时间。
第一次催眠
来访者在预定的时间如期前来,表示非常愿意接受这一疗法,自己会很好配合的。在作了催眠暗示性测定之后,来访者开始接受催眠疗法。
在催眠师的指导下来访者作全身放松,从头开始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放松。
催眠师:"你已经进入了催眠状态,催眠不是睡着,可能你仍然能够听见外部的一些声音,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有觉知的,但是你这时候却有点似睡非睡的感觉,像是快要睡着的情境,能听见声音却无心去听,你只有一个感觉自己非常困倦,我要睡觉……你现在可以放心地睡上一觉,到时间我会把你叫醒的。"大约十五分钟以后催眠师开始唤醒来访者。此时的来访者已达到中度催眠状态。第一次催眠达到这种程度,说明了他的催眠感受性很强,是个很好的受术者。
催眠师:"你已经睡了一个小时了,尽管仍然在催眠过程中,但却感到很清醒、很放松,我们现在开始讨论一些问题,先来谈谈心身疾病的问题好不好?你对这一疾病是如何看待的呢?"
来访者:"我看过一些书,也了解心理障碍的概念,但对于有身体症状的这种心理障碍,尤其对于我自己的状况觉得不大好接受,我觉得自己经常注重调节自己,心态也是正常的,怎么可能患这种心身疾病呢?"
催眠师:"人的一些心理障碍与性格有关,性格形成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性格一旦形成是非常稳定的,它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影响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如你的症状较多地受到性格因素的制约,你能分析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吗?"
来访者:"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父母都是农民,他们一贯对我的教育和鼓励就是要好好读书,只有通过读书和优异的成绩才能走出农村,才能改变像父辈一样的命运。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异,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楷模,是乡亲们经常夸奖的对象。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我都是年级的第一名,这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我对前途和未来充满着期望。中考我考进了县中并进入了重点班,在这个班里我体验到了压力,同学们个个都憋足了劲,你追我赶毫不相让。在这种形势下我使出浑身解数比别人早起晚睡,但是还是力不从心,成绩一般在中等层次上徘徊。我对自己感到不满意,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不敢多问老师,怕问多了被老师瞧不起。那段时间里我的心境糟透了,越想好却越好不了。夜里一般只能睡几个小时,只要稍有一点响动就醒了,醒了就再也无法入睡,同时经常感到胸闷、头痛。就在高一升高二的那个暑假,我父亲带我去了县医院,医生开了心电图、CT等的检查单,但检查结果是身体一切正常,医生说我是神经官能症,建议我最好休学一段时间,开了一些中成药。回家以后我反复考虑决定不休学,我认为成绩上不去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我买了或借了许多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但读了以后成效甚微。后来因为一个同学熄灯后经常继续使用应急灯的事与其发生矛盾,我觉得在通往大学的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不惜一切代价让别人落马的,这样可以减少竞争的对手,使自己更有可能来获取成功。这个同学明知道我睡不好,他却开着应急灯让灯光直接刺激我的眼睛,而我过了睡觉的时间就再也无法入睡了,无法入睡了就必然造成记忆力下降,严重地影响学习效果。我感到现在真的是人心不古啊!人们没有道德观念,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简直是不择手段。我后来要求调宿舍,高中期间我住过三个不同的宿舍,情况几乎是大同小异的。同学中有的是明的,有的是暗的,都希望别人失败,充满了对他人的嫉妒。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我还能保持小学和初中时期的辉煌吗?按照我的实际能力上的大学应该比现在的档次要高得多。"
催眠师:"你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叙述,使我们的确感受到了你曾经有过的辉煌,你很用功,很好强,把读书与人生的前途和未来联系在了一起。而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是你感到不满意的,但你对于这一阶段学习成绩不满意的归因却是错误的,你把它归因为同学的嫉妒以及给你设置的种种障碍,怨天尤人,感叹人心的不古,感觉到别人道德水准的低下。而对于学习不满意的真正原因没有找到,或者主观上不愿意接受。你同意我的看法吗?"
来访者停顿了一会儿点头表示同意:"实际上我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到了县中以后强手如林,我感到力不从心,但我又不服气甘居人下,我要争第一。我这种动机越是强烈,效果却适得其反,长期心理因素所致,导致了躯体化的症状,这是我在大学期间才真正明白的。"
催眠师:"你在认知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的问题是性格因素所致,因此改造自己的性格是缓解症状的关键。"
第一次催眠就到这里结束。催眠后暗示要求来访者回去之后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完整的反思。
第二次催眠
一周以后来访者又来到我们这里。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张,上面写着对自我性格的分析。
催眠师:"既然我们运用了催眠疗法,一切就让我们在催眠这一愉快、放松,没有心理阻抗的情境下进行吧。"
第二次催眠状态进入得很快,大约五分钟左右来访者就进入了中度催眠,在一番放松引导之后,来访者处于一种身心极度愉悦的状态之中,在此状态中开始交谈。
催眠师:"上次催眠以后你对自己的性格作了分析和反思,现在我们来谈谈你对自己的认识。"
来访者:"我认为我的性格是进取、向上的,而我应该是最好的。"
催眠师:"每一种性格都有其优劣面,你能对你的这种性格特征的优劣评价一下吗?"
来访者:"这一性格特征使我不甘居中游,做任何事情都力图要取得最好的成绩,它给我带来了荣誉,这使我感到成功和振奋,我需要这种刺激。"
稍有停顿之后,他又喃喃地说:"这一性格也给我带来了痛苦,当我尽了最大的努力而不能成为最好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失败、羞耻,我感到其他人在耻笑我,我无法面对不是最出色的这一事实,这种痛苦比肉体上的、经济上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来访者这时泪水涌出了眼帘,催眠师把面巾纸递到了来访者手里,鼓励他把痛苦的感受通过眼泪宣泄出来。
来访者:"您不会笑话我吧。我以前从来没有把这种感觉暴露给别人过,别人都感到我活得很充实,别人有什么不痛快常常找我帮助,我在别人眼里是强者,其实这也是我乐意呈现给公众的形象。别人无法知道我内心的真实感受,我不敢面对自己。今天我第一次感到了轻松,其实我的智商并不非常优秀,我的优秀靠的是刻苦和认真,这一点我很清楚,但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一切,我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其实我没有自信,但又要打肿脸充胖子,尽量掩饰这一切,活得很累也很辛苦。"
催眠师:"你今天真实地、坦诚地分析了自我,敢于面对自我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已经分析了自己性格的优劣,而且这种分析有条理也有道理。关键是今后在生活实践中如何修正和改善自己的性格。建议你通过阅读来修炼性格的豁达,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如何评价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对于自我不需要太执着,对自我的执着往往是满足自己的某种心态,别人同样最关心的也是自己,无暇顾及他人的方方面面,许多感受都是所谓的庸人自扰罢了。"
来访者:"我懂了,我也愿意去尝试改造自我。"
催眠师:"再有一点就是要形成正确的归因。听说过归因理论吗?"
来访者:"没有。"
催眠师:"好的,我向你介绍一下。"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千百次地做过一件事,那就是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归因。令人遗憾的是,人们的归因常常出错。一个最常见、最典型的归因错误就是把自己的成功看做是由主观因素决定的;把自己的失败看做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把别人的成功看做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把别人的失败看做是由主观因素决定的。
个体对自己成就情境的不同归因,会引起不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自信心与坚持性,不合理的归因则会增加自卑与自弃的强度。
催眠师:"你也犯了一个大多数人常犯的错误,那就是遇到问题尤其是挫折,都认为是外部因素的作用,为什么不从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呢?"
来访者若有所悟,点头称是。
第二次催眠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结束。
催眠结束以后来访者表现出如释重负之感,从他的态度上可以明显看出一种轻松。来访者表示以后一定要在改变性格方面下工夫,当然有时间的话会经常来找老师聊聊的。
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访者曾多次来心理咨询中心作意识层面的访谈,也谈到现在对一些问题能够看得比较开了,平时注意多读一些有益的书,并经常作摘录或写日记,对改造自己的性格充满了信心。先前的那些身体不适的症状也随之而消失。
3、催眠师的体会
这是一例典型的性格因素所导致躯体化症状的心理障碍。在长期的成长环境中,来访者形成了功利性的学习动机,确实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自己的预期,对此充满了自信和满足,随着环境和比较对象的变化自己再也不能独占鳌头了,面对此情境来访者不是改变和调整自我期待和目标,而是一味地不甘心如此处境,犹如困兽做着无效的努力。长期得不到宣泄的压力必然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这是他在此情境下唯一能够转化压力的途径,如表现出来的胸闷等等症状。心与身是一元的,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孤立地看待身与心的问题是片面的,也必然导致解决问题方面的困惑。但人们往往忽视心理层面对身体的影响,把心身疾病作为一般的躯体疾病来治疗,此个案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服用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却无任何好转。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即从心理治疗入手才能卓有成效。
来访者的躯体化症状是由性格因素所导致的,而性格因素的改变不是催眠的适应症。催眠疗法对于事件的解决疗效比较明显,对于近期事件的解决优于远期事件的解决。来访者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性格因素已经渗透到了认知和评价的方方面面,这不是通过几次催眠就可以彻底改变的,但同样可以通过干涉无意识的方法使来访者通过自我分析的途径对自己的性格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激发改造性格特征的动机。但是性格真正的改变不是无意识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无意识向意识层面的转化,最终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地完成改造。
(文/心灵花园)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