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6-12 13:43 类别:催眠治疗
心理导读:催眠深度的判断,是催眠治疗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催眠深度判断可以协助催眠师了解被催眠者处于怎样的状态,以便后面操作的进行。对催眠深度判断准确,催眠治疗的效果会相对更好, 反之,如果对催眠深度判断不准,就可能会影响催眠的效果。
有蛮长的时间,催眠师简单把催眠深度分成三种,即是轻度催眠状态、中度催眠状态与深度催眠状态。
轻度催眠状态是指,被催眠者身心放松,处于舒服的感觉里,但这时对于催眠指令的反应不佳,所以被催眠者常常会以为自己并没有被催眠。其实,已经开始进入催眠状态,只是深度还不够而已。在这种状态下,被催眠者的心里防卫渐渐降低,比较能说出平常不愿意流露的话,心情也比较平稳,适合进行一般的心理咨询。
中度催眠状态是指,被催眠者身心放松,也能够对于催眠指令反应良好,同时,被催眠者意识清醒,甚至比平常更清醒。这时候,意识与潜意识措起了一道桥梁,催眠师可以直接对潜意识下指令,潜意识可以直接把特定的讯息送到意识层面,例如,当催眠师下指令说“当我从1数到3时,潜意识会引导你回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数到3时,被催眠者就回想起遗忘的关键记忆,甚至重临其境。在我的咨询室中,大部分的催眠治疗都是在这个状态下进行。
深度催眠状态是指,被催眠者身心放松,对于催眠指令反应良好,但是,他的意识不清醒,甚至不知道当时四周的状况,沉浸在非常主观的个人世界里。当他结束催眠时,很可能也无法记得催眠中发生过那些事情。
催眠舞台秀就是刻意将参与者催眠到深度催眠状态,夸张地表现出“完全被催眠师摆布”的娱乐效果。在心理治疗时,深度催眠状态并不需要。
尤其心理治疗常常着重在当事人对于过往经验的重新诠释、人生经验的统整,样样都需要清醒的意识状态来参与,所以中度催眠状态是最合适的。
当我们更深入研究催眠状态的各种复杂现象时,就会发现简单的三分法虽然有其实用的价值,却无法进行更细微的分类。
经过学者的辛勤努力,Davis-Husband把催眠深度分类成30种,Le Cron-Bordeaux分成50种,史丹佛量表则分成12种,以下我就拿较常被应用的Arons的6种深度来介绍。
第一阶段:有点被催眠了,但是很轻微,当事人还不觉得自己被催眠,‘自认为完全清醒。小的肌肉开始受到控制,例如眼皮胶粘反应可以在这状态下出现。
第二阶段:更加放松了,大的肌肉开始可以被控制,例如手臂僵直反应(Arm Catalepsy)。内在的“碎碎念”,心里的叨叨絮絮的念头、跑来跑去的胡思乱想,会开始减弱。
第三阶段:所有的肌肉都可以受到控制了,可以让被催眠者坐在椅子上站不起来,无法走路,不能清晰地数数宇,痛觉部分丧失。
舞台秀催眠师至少要引导参与者来到第三阶段才能配合演出,例如下指令说:你可以动,可是走不出这个圆。他果然走到圆圈时,就无法跨越过去。
第四阶段:开始产生记忆丧失(amnesic),出现更多的催眠现象。被催眠者会真的接受指令而把数字、姓名、地址等等忘掉。
另外一个重点是,痛觉丧失( analgesia),但是触觉还在,可以进行大部分的牙科治疗、外科小手术。被催眠者会感觉到好像有空气吹近伤口,但不觉得痛。
第五阶段:开始梦游( somnambulism),出现完全麻醉现象(anesthesia),既不会觉得痛,也不会觉得被碰触,亦即痛觉与触觉都消失。会出现正性幻觉( positive hallucinalion),看见实际上不存在的人事物。
第六阶段:非常深的梦游状态,出现负性幻觉( negative hallucinanon),看不见实际上存在的人事物。
根据临床经验,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只能到达第一、第二阶段的催眠深度,百分之六十的人可以到达第三、第四阶段的催眠深度,百分之二十的人可以到第五、第六阶段的催眠深度。
本文来源于心理氧吧,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tspsy.com
下一篇:催眠在犯罪侦查的应用 上一篇:释梦技术在心理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