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犯罪心理:催眠术在刑侦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05-15 10:38 类别:经典案例

  
  心理导读: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先采用法医催眠术进行侦破的案例之一。不过,由于催眠术是一种运用心理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与人的主观状态联系密切的技术,所以在以自然科学占绝对优势的科学领域中,这种做法在当年引起了极大争议。而接受催眠的证人,也因说的是“梦话”而被取消庭审作证的资格。    ---www.tspsy.com
  
犯罪心理:催眠术在刑侦的应用

犯罪心理:催眠术在刑侦的应用

  1992年8月9日夜晚,华盛顿州西雅图城外3个相互之间距离只有几公里的教堂同时淹没在火海之中。第二天清晨,当路德教教区的居民来到这里做礼拜时,发现教堂已变成一片废墟。震惊之余,理查德·洛兹牧师决定,照常举行礼拜活动。人们于是把停车场作为临时教堂,在余烟的灰烬之中聚集在一起,举行了礼拜仪式。
  
  火灾因何而起?警方到达现场后,对废墟上的碎石进行了化学检测分析,但没有发现有助燃剂的痕迹;火灾警犬也进行了寻找易燃液体的踪迹,但依然毫无结果。不过,令人恐慌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中,又有8座教堂发生火灾,其中6座是路德教教堂。
  
  分析“心理曲线”
  
  根据连续发生似乎有针对性的火灾事件,警方分析,不排除纵火者为追寻刺激而为。接下来的几天,火灾越来越频繁,有一个晚上竟然发生12起,而且火灾发生的地点已转移至商店和私人住宅,人们在半夜里穿着睡衣站在房子外面,旁边是哭泣着的孩子们。
  
  恐慌的居民们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值更巡逻,地方消防人员也整夜巡逻,但火灾还是未能避免。这个纵火者总是比消防队快一步,他知道消防队的行踪,当消防队感到现场时,他已经开始在别处放火了。
  
  当地警察局成立了特别工作组调查此案。他们抓捕了一些嫌疑人,对其进行心理曲线图检测分析。心理曲线图是心理学家通过对以往纵火犯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然后通过他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出纵火犯的一般行为规律。根据心理曲线图显示结果推断,该案的纵火犯应为白人,男性,18~20岁;酗酒或吸食毒品,也可能兼具这两种嗜好;他可能非常聪明,但在学校时成绩不佳;也可能受到过严重伤害;他可能是售货员或送货员,因为他看起来对这个地区的许多地方都非常熟悉。
  
  当警方紧锣密鼓进行分析侦察的时候,纵火者依然肆意而为,不过在纵火案件发生后的第二个月,即他第28次纵火的时候,他开始有所疏忽,在一个纵火点附近的玻璃上留下了两个指纹。
  
  警方取下指纹后,将其输入电脑,与档案中的几十万个指纹进行比较,但却没有发现与之相匹配的指纹,这意味着该人可能没有犯罪记录。
  
  又过了两星期,在纵火犯第42次纵火的时候,警方在附近的雪地里发现了尿液。法医采集了尿样,准备进行DNA检测。但由于尿液与雪混合在一起,很难把细胞离析出来进行分析。
  
  几个月过去了,火灾还在继续。1992年9月22日,午夜过后,一家居住着400多人的养老院突然发生火灾,有3名老年妇女因此丧生。
  
  复原记忆残片
  

  到目前为止,警方的压力更大了,他们要寻找的已不仅是纵火犯,而且还是一个杀人犯。
  
  此时,媒体的介入使一条重要的线索陡然出现。一位女士介绍,她曾在一个案发现场附近被一个衣着考究的男人撞到,这个男人的服装品位及身上的气味—酒精、美容水或科隆香水的气味,让她觉得他很特别。她记得,当时那个男人神情兴奋,还和她提到了那些火灾。她留神看了一眼他的车牌号码,但却很快忘记了。而且,由于这件事情发生在几个星期之前,她对那个男人的长相已经非常模糊。
  
  根据这种情况,调查人员决定对这位女士采用“法医催眠术”,以便获取更为详尽的线索。
  
  刑事侦查中的法医催眠术是运用催眠的方式,使被催眠者重新体验过去某一时间曾发生的事件,以增强记忆,从而找出线索。一般情况下,在运用该侦查方法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医催眠的规则,只可对被害人和目击证人采用,但不得针对犯罪嫌疑人使用,因为催眠术一旦被滥用,其危害性不可低估。
  
  不过,一旦证人接受了催眠术,大多会被依法取消庭审作证的资格。因为尽管催眠状态下所获得的证言也属于科学证据,但终归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门与人的主观状态联系比较密切的技术,在以自然科学占绝对优势的科学领域中,这种做法争议颇大。
  
  为检验受试者是否为催眠术的绝佳人选,受试者首先要接受一番受暗示性测验。当愿意配合警方调查纵火案的这位女士在接受测验后,法医发现她具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十分适合催眠术,她的大脑中仿佛有一个“画面存储器”,这使她具备某种特殊的回忆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在接受催眠的人中也非常少见。
  
  法医采用了松弛法,试图在女士的记忆中找到一个特定的点,然后通过这个点触发她的其他记忆。之后,女士便会回到过去,就像看电影一样,把她所看到的一切都告诉给法医。而酒精气味就是这个“特定的点”,这是因为当女士的脑海中出现这种气味时,她的记忆闸门蓦然打开,她开始记起失火那晚她所看到的情景。
  
  她回忆起了那个男人的样子:高个子,偏瘦,头发向后梳,衣着考究,穿一件白色衬衫。他开着一辆异常洁净的轿车,大概为蓝色。当被问及是否记得车牌号码时,她记起了前3个号码:“K”、“4”和“M”。
  
  在华盛顿北部,有50万辆私家轿车的车牌号上都有字母“K”。因此,调查人员认为,证人提供的嫌疑犯的体貌特征才是最关键的信息。他们将这些描述记录在案,然后,交给拼图师约翰·汉兹。与此同时,这位可敬的女士再次接受了催眠术。
  
  合成面部拼图
  
  在二次催眠期间,拼图师汉兹与女士进行了交谈,他让女士将那个男人的脸分成几个部分,试着回忆他相貌中的一些特殊细节,然后,他将按照其脸部特征进行分类。例如,人有9种不同形状的眼睛,5种不同形状的头颅等等。为唤起女士的记忆,警方还使用了联邦调查局的面部识别目录册,目录里包含数千种面部特征图片,所有这些图片都可以对女士起提示作用。
  
  这种把口头的描述转换成视觉图像的过程,是访问技巧和绘画才能的非凡结合,难度很大。不过,汉兹最终完成了一幅肖像绘制。当女士看到这幅肖像时,非常激动地认定,画上的男人与她见到的男人非常相像。
  
  在无节制的纵火持续了5个月之后,调查小组在《先驱报》上公布了这幅肖像和心理曲线检测图,为避免误导,还公布了其他两幅相似的肖像。不久后,这些线索就发挥了作用,一位名叫乔治·凯勒的老人找到了警方。
  
  这位老人自《先驱报》公布线索后就开始生病,虽然他的各种条件不符合警方的推断,但他的儿子保罗却与警方提供的线索相一致。
  
  老人发现,在纵火事件发生时,他的一张信用卡曾出现在现场附近的加油站里,被用来购买汽油。他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他又仔细核查了报纸上提供的线索,发现嫌疑人肖像与儿子保罗惊人地相似,而通过心理曲线检测图归纳出的嫌疑人特征也与保罗相符。保罗现年27岁,在自家广告公司—凯勒广告代理公司工作,他的销售路线可经过所有的失火地点。保罗和家人一样,也都信奉路德教—这可能是许多路德教堂遭受袭击的原因。同时,保罗非常聪明,但上学时学习成绩差。在纵火案开始之前,他正在离婚,支离破碎的生活使他心情混乱,经常酗酒。
  
  保罗的父亲还告诉警方,保罗一向对火很着迷,他曾申请过消防队员的工作,但未获批准。保罗在9岁时曾无故纵火。不过,在他12岁的时候,曾遭到一个志愿消防员的性骚扰,给他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调查小组开始监视保罗,他们跟踪了他10天,希望能够在他作案的时候将他逮捕,但困难的是,他们经常丢梢,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将保罗收监拘留。由于保罗坚持声称自己是无辜的,在审问进行了15分钟之后,调查人员改变了审讯方法,他们开始不停地称赞他,说他是最棒的纵火犯。保罗很快被糖衣炮弹攻破了,他承认自己曾纵火75次,其中包括养老院那起。他总是夜晚行动,不使用任何助燃剂,整个实施过程惊人地简单—下车后,随意步行至某个地点,然后用打火机点火。时间愈久,他变得愈大胆,他甚至可以一边放火,一边透过窗子看屋子里的人吃晚饭。
  
  经检验,保罗的指纹与在火灾现场窗玻璃上发现的指纹完全吻合,他的车牌号—华盛顿K4M6SR,其前3个字码与被催眠的证人记得的字码完全一样。证据确凿,保罗最终以纵火罪和谋杀罪的罪名被判处99年徒刑。
  
  (文/心灵花园)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