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雅安地震:创伤与危机干预

发布时间:2013-04-21 10:18 类别:经典案例

  
  心理导读:危机(crisis)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定义认为危机是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另一种则强调人们遭遇困难和境遇后的一种“解体状态”,个体在“解体状态”下出现恐惧、害怕和悲伤的感觉,以及因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www.tspsy.com
  
雅安地震:创伤与危机干预

雅安地震:创伤与危机干预
 
  一、事件描述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成都重庆等地均有较强震感。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截至目前,已发生3.5级以上地震37次,最大余震5.1级。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据中国地震局消息,截至21日9时30分,地震已造成179死亡,受伤人数达到6986人左右。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立刻启动一级应急程序,军区部队紧急出动2000人赶往芦山,两架直升机已经起飞。目前红十字会已经调拨500挺帐篷调往受灾区域。
  
  公安部启动应急机制,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分管部的领导、消防、交管、治安等部门负责同志在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救援,并且已经派出前方工作组赶赴现场。
  
  卫生计生委20日紧急部署四川雅安地震医学救援工作,组建派出国家卫生应急队,180多名医务人员及车载移动医院已经赶赴灾区。在救治伤员的同时,也进行幸存者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危机干预
  
  危机(crisis)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定义认为危机是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另一种则强调人们遭遇困难和境遇后的一种“解体状态”,个体在“解体状态”下出现恐惧、害怕和悲伤的感觉,以及因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而自杀的观念、行为。
  
  目前将导致前一种情形的刺激称为创伤性事件,导致后一种情形的则称为危机,由此看出,危机更多是指人在应激环境下的一种状态,而非强调事件。
  
  “祸兮福兮所至,福兮祸兮所埋。”在不同文化中,危机有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意味着可导致个体严重病态的“危险”;而另一方面则又意味着“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利用这一机会,则它可能成为个体成长和变化的机缘。对遭遇危机的个体而言,危险和机遇并存。
  
  当创伤性事件发生初期,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危机干预。所谓危机事件(critical incident),又叫创伤事件(trauma event),是指那些危及生命、出乎意料的、让当事人无能为力的一些重大的负性事件。是一种境遇性的危机。一般认为,危机性事件包括当事人亲身经历或目睹或面对某一事件或一些事件,包括死亡或死亡威胁或严重的损伤,或可能危及自身的或他人的生理完整性,且病人有强烈的害怕、无助感或恐怖反应。
  
  干预(interference),又称应激处理(stress management)。其工作的内容就是对症状的解释,并给出一些应对的建议,告诉当事人怎么去处理,做什么等。它与创伤治疗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急救工作,是预防性的,必须在事件发生的短期内完成,其工作的形式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别。
  
  有关危机干预的对象,早期的对象主要是指遭遇创伤性事件的个体。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不断出现的新的疾病面前也显现出无能与无奈。同时,由于物质世界的高度发达,可能使遭遇创伤性事件面不断扩大。从而,使得危机干预的对象扩展到了群体,乃至社会、国家。
  
  有关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论有多种,它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水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简单地分述如下。
  
  1、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对个体无意识和过去情绪经历的理解,可以帮助求助者理解其行为的动力和原因。
  
  2、适应理论:适应性不良行为、消极的思想和损害性的防御机制对个体的危机起维持的作用。因此,它假设当适应不良行为改变为适应性行为时,危机就会消退。
  
  3、人际关系理论:如果人们相信自己,相信别人,并且具有自我实现和战胜危机的信心,那么个人的危机就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其对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解在于,它认为一个人的控制权的外失与他的危机会持续相等的时间。其目的在于将自我评价的权力交回自己的手中。
  
  4、系统理论: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即认为,对一个生态系统,所有的要素都相互关联,且在任何相互关联水平上的变化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应用于危机和危机干预时,其注意的焦点不是强调处于危机中的个体的内部反应,而是关注人与人、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常涉及到一个情绪系统、一个沟通系统及一个需要满足系统,且所有属于系统的成员都对别人产生影响,也被别人影响。
  
  其最大的突破在于不仅仅从当事人的线性因果关系角度来考察危机,而从社会和环境的范畴。因此说危机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它不遵守一般的因果关系规律。危机的症状就像一张网,个体环境的所有方面都相互交叉在一起。
  
  与所有其它的心理治疗一样,有关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论也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整合状态。因此,在危机干预中,我们不仅关注作为当事人个体的反应,也关注到其所处的系统的影响。
  
  危机干预工作的对象,按照创伤性事件发生时所波及的范围,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个体为对象,其所遭受的创伤性事件多为个人生活中的重大灾难性事件,比如,破产、关系破裂、晋升失败、失业、性暴力等;一类是以群体为对象,他们所遭受的创伤性事件多发生在公共场所,比如,洪涝、海啸、重大车祸、恐怖活动等。
  
  有危机体验的人群容易产生心理、情绪上的改变,若为创伤后应激反应则大部分人群可自动恢复,一部分人群可转变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的情况下,当事人出现自杀行为,导致另外的危机情形。因此,我们将危机干预以分为两类:处理公共环境中的危机处理及针对自伤自杀者的危机处理。
  
  (文/心灵花园)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