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善于思考的人工作更有效率

发布时间:2013-03-23 13:02 类别:经典案例

  
  心理导读:在别人浑浑噩噩只求把8小时熬过去的时候,在别人8小时以后便不再考虑工作,一门心思想的只是到哪里吃,到哪里玩的时候,他却常常在想,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更有效率,也让自己更轻松呢?用这样一种思想来对待工作,又哪有做不好的事情,又哪有不欣赏提拔他的老板?   ——www.tspsy.com
  
善于思考的人工作更有效率

善于思考的人工作更有效率

  所有的工作,我认为都可以归纳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事务型”,一种是“思考型”。
  

  “事务型”工作又分成两类:一种本身就是事务性质的,比如说开车、卖票、售货、送报,等等,这些工作都属于所谓的“熟练工种”,只要做得多,做得认真负责,一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另一种是我们大多数行业的大多数人都会碰到的一些日常性工作,比如说收发邮件、打电话、整理资料,或者是完成别人分派的一些跑腿打杂等任务。这样的一些工作,不需要花费我们太多的脑筋,按照所熟悉的流程按部就班做下去即可。
  
  “事务型”的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也比较容易做到的。对于“事务型”的工作,重要的是流程或计划的科学制定,有效执行,让它一天进行下来顺畅无阻,最后让人习惯成自然。
  
  我们每天都在做“事务型”的工作,但这些“事务”却不是我们工作的核心,甚至严格来说,这些“事务”并不能被称为工作,而只能说是为有效完成工作而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它就像汽车上所使用的润滑油而不是汽油,汽车之所以能跑当然不是因为它们,但离开了它们,汽车的汽油再足,也跑不好、跑不快,而且跑不了多长的时间就会损坏。
  
  “思考型”工作才是大多数工作的核心,又或者说,它才真正能够被称之为工作。“思考型”工作不是每天都要做的那些琐事,往往都是长期的,需要一周、一月,甚至一年、两年才能够见分晓。比如说,一个广告设计师做一个广告,他需要与客户沟通、搜集相关资料、得出创意,然后才能进行具体的设计制作,在这过程中还要不断地与客户磨合,以便得到他的认可。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意环节,这是一个广告设计的灵魂,电脑或者手绘工作虽然占用了8小时内的大多数时间,其实不过是实现这项工作的手段而已。而这个创意的过程不局限于8小时,甚至主要不在8小时内完成。
  
  事实上,所有“思考型”的工作都是随时随地在进行的。8小时内,我们在思考,而8小时外呢?工作我们固然可以停止了,但思考却不能停止。吃饭时想,睡不着觉的时候想,在路上想,上卫生间的时候想……你会发现,成果会如泉水一般,不用费力,就会自动汩汩而来,你要做的无非是用“事务型”的工作对它们进行记录和整理。
  

  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扮演的角色是否重要,关键就看他主要负责的是“事务型”的工作还是“思考型”的工作;能力的高低,也主要从他所完成的“思考型”工作的成绩如何来判定。埋头于事务的员工,肯定是低层次员工,他只要做好上级分配给他的,方向甚至方法都已经明确了的工作就可以了。也许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许他们工作熟练、态度认真,但他们只能成为一项工作所要求配备的“人手”,而不是能够有效掌控工作,更好完成工作,乃至于引领和开创工作新局面的“人才”。
  
  这二者的区别是本质上的。“人手”被别人要求如何工作,被工作所牵引和掌控,他们不过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人才”却能够从日常做熟的工作中分析利弊、总结经验、提出方法、解决问题,他们是工作的灵魂,是工作完成与否、完成好坏的关键。做“人手”还是做“人才”,关键就在于是否做到了“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曾经在某杂志上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家快递公司,主要业务是为都市商圈的写字楼服务的,这些写字楼一般都位于地铁沿线,快递员使用地铁投递十分方便快捷。美中不足的是成本较高,虽然这个城市的地铁网络较为发达,而且换乘任何线路都是一票到底,但毕竟进一次站就要买一次票,而快递是哪怕一个单件也要出站送到的。况且,由于竞争激烈,现在城市快递的收费价格都压得很低,因此,如何既保证服务到位,又能节省自己的成本就成了每个快递公司必须面对的事情。
  
  绝大多数普通快递员很少会去想这样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只需按照客户的要求、公司的制度把东西送到目的地就好了,交通费用自然也有公司承担。可是,这家公司的一位快递员却在琢磨,每天坐地铁,花的钱可真不是小数,公司这么多快递员,加起来就更不得了了。虽然大家各自有负责的区域,但一个区域内有多少写字楼?分布在多少地铁站附近?用自行车送当然省钱,可服务的快捷又很难保证,这样就没有竞争力了。
  
  有一天,他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准备回家休息。在回去的地铁车厢里,他看见有人背着包上来,等车一开动,那人突然把包打开,向车厢里的乘客兜售光碟。他想这真是个便宜买卖,无需场地还客源丰厚,只要不出站,几块钱的车票就能在地下卖一天……不出站?他兴奋地想,那快递也可以这样啊!只要在地下专设几名快递员,用手机短信和地面上的快递员联系,在地铁的出入口进行交接,那么,不是能将地铁交通费省下一大笔么?地铁公司也没有不允许在出入口交接物品的规定啊!何况本公司主跑写字楼,递送的物品大多都是较轻的文件资料,交接是很容易的事情。
  
  他把这个想法跟公司一说,公司领导非常高兴,很快便进行了周密的筹划并加以施行,果然每个月能节省下一半以上的开支。对于这样一个肯为工作思考的快递员,公司自然也很赞赏,并愿意给他机会承担更为重要也更需要积极思考的工作,升职加薪理所当然。这位快递员后来成了一家全国著名地产公司的高管。
  
  一般来说,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的人都是高学历、老资历或者后台硬的所谓白领精英,而他,一个高中毕业来大城市打工的农村孩子靠的是什么?我想,他靠的就是思考,时时刻刻为工作思考。
  
  在别人浑浑噩噩只求把8小时熬过去的时候,在别人8小时以后便不再考虑工作,一门心思想的只是到哪里吃,到哪里玩的时候,他却常常在想,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更有效率,也让自己更轻松呢?用这样一种思想来对待工作,又哪有做不好的事情,又哪有不欣赏提拔他的老板?
  
  一个集体,既需要“人才”,也需要“人手”,但“人手”是随时可以替换和舍弃的,而“人才”却是很难替换甚至是无法替换的。而且集体越困难,“人才”就会显得越重要。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其影响,纷纷开始裁员。但这个企业只要不是濒临倒闭,只要还想东山再起,它裁掉的就一定是那些可有可无的“人手”,而不是作为企业核心和工作灵魂的“人才”。在这个时候,埋头于“事务”的“人手”是包袱,因为遭遇困难的企业没有了那么多“事务”,精简了“事务”,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
  
  而不断思考如何在困境中调整自己的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如何帮助集体走出困境的“人才”,却是这个集体的财富。
  
  事实上,看待一个人对一项工作是否抱有热情,是否投入,不在他的“8小时工作”,那对很多人来说是被动的、无可奈何的,而在他的“24小时思考”,这才是主动的、兴致勃勃的。上班的时候思考,下班的时候仍然不放弃思考,这并不是一项负担,而是一种兴趣,一种责任。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对待自己心爱的人吧,我们把他(她)时时刻刻放在心里,这才叫爱,才有收获幸福的可能。对待工作亦如是,多投入不见得一定就会多产出,但不投入就一定不会有产出。“24小时思考”,不是让你只考虑工作,不考虑生活,更不是让你废寝忘食,而是让你把工作时刻放在心里,实际上,就是把你的理想、责任放在心里。
  
  (选自《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