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城市究竟是谁的城市,是市民的城市,还是市长的城市?专家提醒,城市景观建设要处理好领导好恶和大众审美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避免“长官意志”和“精英式设计”。 ---心灵花园
青岛种树市长
事件导读:
4月23日,备受争议的青岛史上耗资最大的“植树增绿”事件有了新进展,青岛市城市园林局对媒体表示,该工程已进入“实质性”整改阶段。
此前4月19日,这项被质疑花费40亿元打造“国家森林城市”的“运动式造林”终于得到了官方回应:青岛市副市长王建祥在与网民的在线交流中就工作不足进行道歉,并承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在线交流中,青岛网民向副市长抛出了全方位的犀利问题,从质疑工程规划的论证程序、树种的选择、公开听证的欠缺,到担忧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有网友直言:青岛不是市长一个人的,青岛是属于全青岛人民的,此次植树惹起市民的反弹和不满,便是忽视民众的结果。
“领导本身就是规划师,专业的规划师只是领导的画图员,要跟着领导的指挥棒转。”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胡洁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城市规划中的“长官意志”问题折射了体制之弊,是中国独特的管理体制下所出现的一个城市管理和规划现象。
市长说,大海是一种感觉
“你们能看见海吗?”青岛市长问。周围的官员都没有接话。4月21日,在青岛市八大关一处山坡上,新栽的绿树掩映了不远处的大海,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是没能看见大海。这也是青岛植树增绿被集中质疑的问题之一———在一些地方,高大密植的树木挡住了人们看海的视线。
“大海在不在?”市长接着问。大家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接。“大海是一种感觉,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海边,沿着山坡都是树,树和海是相亲的,你看不见,但是没有任何人因为看不见海,觉得大海不存在。”这位近来饱受质疑、被一些网友称为“种树市长”的干部,就大树与看不见的大海侃侃而谈。
我一边记下市长的话,一边想着一首诗:你见或者不见,大海就在那里。眼中无海,心中有海。不过,如果你站在青岛市政府大楼内,任何一层都可以轻松地看到大海,虽然大楼与大海建有几百米的距离,但大楼基座高高垫起,大楼到大海间是大片的草坪,一望无垠。(文/JOELY)
青岛是市长的还是市民的?
潘琦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市长:“这个城市是我的,是市民的,而不是市长的;这个城市的财政资金同样是我的,是市民的,而不是市长的。”
青岛投入40亿巨资大规模种树,引发风波。在这场风波中,有一大一小两个大人物引人关注。大人物是现任青岛市的市长张新起,小人物则是青岛市的市民潘琦。
先从小人物潘琦谈起。诚如一些评论指出的,潘琦通过自己的举动,向社会展示了,什么叫“理性”、“温和”、“执着”。有评论说,这就叫“理性维权”,大家都应该向潘琦学习,要“理性维权”,而不是只会漫骂与攻击。这些观点当然是不错的,但我却要给出四字批语:“废话一筐!”在我看来,潘琦向我们展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并非“理性维权”,而是“公民意识”、“主人公意识”。潘琦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市长:“这个城市是我的,是市民的,而不是市长的;这个城市的财政资金同样是我的,是市民的,而不是市长的。”
城市究竟是谁的城市,是市民的城市,还是市长的城市,这才是青岛种树风波最核心的问题。而舆论把焦点聚集在种树本身是否合理,争论青岛有没有必要大规模种树,甚至对树的行间距斤斤计较,都未免离题万里了。在种树这件事上,青岛市政府最大的错误,其实不在于种树这一决策本身有多么荒唐,而在于政府搞错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市之政府,恰如一小区之物业;一市之长,恰如一大家族之管家。物业或者管家做什么事情,哪怕做得再英明,都不能绕开业主,不能不经主人点头。当然说青岛市政府搞错了的角色,似乎也是一厢情愿,人家何曾搞错角色,对照现实,城市不就是市长的吗?业主不满意物业,可以把物业给开了,市民不满意市长,你能把市长开了吗?
说完小人物,再说大人物,青岛市的市长张新起。因为种树这场风波,青岛市民给张市长送了一个雅号:“种树市长。”据报道这位张市长,一路走来,可说是“始终如一”,在担任县级市莱芜市市长时,张市长就热衷于种树,后来升任潍坊市委书记,继续热衷于“种树”,现在到了“青岛市市长”这一更重要的位置,依然热衷于“种树”,“种树市长”端得名不虚传。www.tspsy.com
有评论由这位“种树市长”,联想到在张市长之前,青岛还出过一位“广场书记”。就是那位因腐败问题落马的原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当年这位杜书记热衷于大广场、大草坪,全城种草,不惜对大树痛下杀手。现在呢,“广场书记”走了,“种树市长”来了,铲掉草皮改种树了。千万千万,张市长的下一任不要喜欢种草。
刚才讲“城市是市民的,不是市长的”,其实在业主尚没有能力撤换物业的情形下,我还真巴不得城市就是市长的,因为人嘛总会珍惜自己的东西,不会去破坏,不会去猥亵。怕就怕城市在某些官员眼里,就只是一个旅馆、一个站点,劳民伤财打造几项政绩工程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奔向下一个站点而去。至于那个城市,当然是等着给下一任再折腾了。种树是免得了的,但折腾是免不了的,每一任都要打造政绩工程,不管种什么,总要种点什么。(文/翟春阳)
有话语权的人不在微博上
在过去一个月里,青岛史无前例的种树计划,遭到史无前例的质疑。媒体和网络都在讨论“40亿种树”,而青岛在被动应对舆情多日后,终于在4月19日选择直面公众,回答各种质疑,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植树增绿市里掏5亿、区里11亿,共16亿,而不是40亿。
在青岛一些基层官员看来,40亿的说法“纯属造谣”。但诡异的是,直到我写这篇文章时,青岛市林业局网站还挂着2月份局长的一篇讲话,里面清楚写着“今年五市三区将投入造林的资金也在40亿元以上,甚至还会更高”。人们只好猜测,是不是园林局负责的这部分绿化是5亿或者16亿,林业局还负责一部分。
质疑还包括有些树和扶木挡住了人行道、盲道,而这些扶木要在两年后才能拆除。市长说,有的人行道剩下的部分确实比较窄,不适合人们行走,有些意见提的是对的,还是要以人为本,可以往里挪一挪。
同时,可以看出来这位市长确实对绿化深有研究,谈草坪,谈剪枝,谈黑松,谈青桐,谈黄玉兰……在他看来,树是原生态的,而路是破坏生态的,“有路最不环保,本来没有路,只有树,人类修路把生态破坏了,你只能补偿生态。”在天地间雕塑,一位骑自行车的老大爷忽然出现在附近,大声质问:“你们把坡上的英雄树(木棉)都拔了,再重新栽,这算个什么事?都是英雄树,拔了再栽上……”
视察的队伍不紧不慢地过去了,没有停下一步。像老大爷这样刚好碰到市长的情况很难得,也有市民通过其他方式表达了情绪。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上,市长为运动员颁奖,台下响起一片嘘声。这是些“别有用心”的嘘声。在青岛采访种树,经常能听到一些类似“别有用心”的词。www.tspsy.com
市委某部门官员说,有些网友别有用心,明明绝大多数都是好的,绝大多数都没问题,就那么几个个别问题,被他们发在网上无限放大、炒作,那他为什么对那些很好的地方视而不见?园林局某官员认为微博不代表主流民意,但在网上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炒作出反对声。据说,他们开通热线后绝大多数打电话的市民都支持,还有市民发短信给他们提醒注意某网友,不能对其妥协。
某部门给领导的舆情材料上,对事件的定性为恶意炒作、言语过激……还有声音提醒领导说,某些微博网友就是靠在网上搞事来挣钱的,炒得越大,越能挣钱。而我接触到的参与质疑的青岛网友,看起来都是些普通人,打着各种各样的工或者还在读书,他们的微博以前关注的分别是音乐、美食、笑话、时尚、小猫……在这个三、四月间,他们刚好都关注了青岛种树。当然,不能排除他们隐藏得很好。
我很难看出他们彼此之间有“串联”,实际上,这些网友之间甚至没有一个QQ群来互相联络。他们的平台就在微博上,通过微博发出自己的照片、自己的声音。而青岛一些官员对这个平台的认识和理解还少得可怜,这些掌握话语权的中层干部,要不就没开微博,要不就是只开马甲潜水。
我只是心疼青岛
其实,一些被认为“别有用心”的青岛网友,并不反对种树。
2009年,青岛要在馆陶路建德国风情街,想把那些百年法国梧桐砍了,遭到许多市民质疑,现场护树;2012年,青岛政府要“见缝插绿”的大种树,又遭到部分质疑。不管是砍还是种,政府官员都不是天然正确的,都会面临质疑。一位青岛政协委员说,青岛市民有意见、提意见,这说明青岛是一座成熟的城市。
青岛每一次拆老房子、波螺油子,都会有市民站出来反对,有了微博后也都在微博上呼吁,只不过外界不知道,而这次成了全国关注的事件。 (文/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