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两个人对自由和安全感的需求亲密地谈判,这就是爱情。在爱情里,一个人对安全感的需求会限制另外一个人的自由,或者一个人想要自由而威胁到另一个人的安全感。如此看来,一个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是有价值的、光荣的,但是并不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你越追求安全感,你的另一半就更少感受到自由。 ---www.psy0898.com
心理学堂:追求安全感应适度
女儿在镇上的时候我与她玩一种叫做“围棋”的中国古时候就有的游戏,这是我和她多年以来的传统。我很喜欢这种游戏,因为即使它的规则比国际象棋简单,玩起来却十分需要技巧,很是复杂,而且能使玩家得到人生的启迪。
从围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过分小心的危害。每一步棋都可能影响你的输赢,因此下棋者要时刻小心,保证你的棋不被吃掉。但是当你太过小心,你将失去进一步布局的机会,一旦你失去了主动权,你的对手变得相对更有优势。安全固然重要,然而仅仅要求安全对你来说是根本没有机会赢的。
在围棋中,毫无必要的谨慎保留会使你处于弱势地位;而在现实生活中,就不只是降低你的办事效率这么简单了。当你跟别人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的时候,如果你力求己方的过分安全,你的伙伴就会利益受损。这好比在比赛穿盔甲,不去面对而是逃避,因为穿得越多越安全。
你的感情可能就在比赛穿盔甲。这个世界也是一样,无论是政治、财富积累,还是军事战略,都经历着这个过程。这可能就是我们所知的生命的消亡。因此它必然会导致一段恋爱的结束。
□军事战略
对手过度谨慎、各自只满足于竞争到一点点的安全,这就是军备竞赛。
为了保护国土安全,我们制造了许多核武器,在这方面小有成就。可是我们这样做,真的会更加安全吗?事实上不是的。核武器的作用模棱两可,既可防卫也可攻击,可以做盔甲也可以被当做武器。尽管我们造核武器的初衷是保卫国家,对于邻国来说却是巨大的威胁。我们造得越多,邻国也越急于建立军械库来保证边界不受攻击。在军事战略中,比赛造武器就是比赛穿盔甲。用来攻击的武器作为实力的象征往往被当做保护自己的盔甲,反之亦然,所以我们容易混淆两者的概念。正因为这样,我们都应对“核冬效应”感到害怕。那些觉得怎么过度保护都不为过的狂热分子们一旦发动核战,战火硝烟便如乌云蔽天,黑暗笼罩世界,甚至会导致全人类的灭亡。可笑的是,这都是以自卫的名义。
□财富积累
这个时代最大的奥秘之一就是亿万富翁们为什么要囤积远远超过他们能花完的财富。可能的解释之一是因为有趣。另一个就是因为财富是成功和地位的象征,这给他们心理上增添了安全感。钱越多就越有安全感。
但是真的是钱越多就越有安全感么?就像武器,钱也有两面性。科赫兄弟宣称他们的反政府运动是因为自卫。但是大众认为他们这样做会使自己受到攻击。即使现在不是,他们害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遭受损失。因为他们花着中产阶级和穷人的钱,却给自己的财富设防。随着资本主义不断成长,我们国家的好友——亿万富翁们——如今掌握大权,却逼迫政府向财阀屈服。至于他们所谓自卫的后果?因为自由论者居多,政府的力量被大大削弱。这个结果对他们好吗?当然这会使人安心。但是这就像魔鬼的交易,虽然世界由他们掌控,这个世界却很快变得孱弱无力,我想这样对他们或我们都没有好处,因为到最后哪里都变得不安全。
□政治
“我们还应得到更多!”想必这是大多数政治运动背后的驱动力。有时我们的要求是正当的。我们崇尚公民权和女性运动,因为事实上少数群体和女人的确应该得到更多。但是很多别的运动都是不公正的。它们被一种不满的情绪引导着,靠着群众的恐惧而得到支持。群众一旦感觉到威胁,就想要得到更多的权利、钱,但实际上他们早已得到公平却不自知。
那些自称受害者的人最易横行霸道。防守的这一方在遭受攻击后马上会给另一方狠狠一击。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者,以色列人,茶话会,共和党人——他们对这方面的偏执越明显,我们就越危险。
无数的心理案例证明,当我们感到害怕的时候我们会变的更保守。但是保守就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吗?如果你问一个保守者,他一定回答能。而我,会说不能。最近很多保守党宣称是自由论者,但当你再次向他们核实,就会发现,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自由被夺走,因此他们所保护的自由总是被放大了的。如此过分保护对他人造成的影响一定会使他们付出被对方反咬一口的代价,而他们却鲁莽地选择忽视。
□爱情
两个人对自由和安全感的需求亲密地谈判,这就是爱情。在爱情里,一个人对安全感的需求会限制另外一个人的自由,或者一个人想要自由而威胁到另一个人的安全感。如此看来,一个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是有价值的、光荣的,但是并不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你越追求安全感,你的另一半就更少感受到自由。那样又会变成对你的威胁。有时候你的另一半会觉得他为你所做的牺牲并不值得,因为你的要求太具有压迫性,这样他就会选择离开。担心对方离开而被恐惧牵着走,到最后只会应验了自己最初的担心。
最后的结论是:当你趋于过度小心时,你就真正该担心了。它会置你于极大的危险之中。
(文/Jeremy E. Sherman,译/楼兰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