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外貌与智商:美智为伴,丑愚为伍?

发布时间:2013-01-03 09:18 类别:心理学堂

  
  心理导读:外表与智力间真的存在着什么关系吗?普罗大众是如何看待这对关系的?    ---www.tspsy.com
  
外貌与智商:美智为伴,丑愚为伍?

外貌与智商:美智为伴,丑愚为伍?

  一、以貌取人是否正确?
  
  外表与智力的关系如何影响社会人—— 以貌取人,有点道理?
  
  这些年就业季,最令招聘人员头疼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海量简历,不是不知所云的自我介绍,而是那些被电脑软件过度修饰的报名照!
  
  有人感叹,求职者的简历上已再难看到“原生态”的照片。其中,有求职者的虚荣心作祟,但更大程度是被社会文化所累,招聘方也难辞其咎。
  
  一个有趣的问题随之而来:到底从何时起,人们倾向于从外表来判断他人的能力,甚至智力?这与此前流传于中外的民谚,诸如“上帝对人是公平的,他多给你一分美貌,就会少给你一分智慧”正好相悖。
  
  实际上,外表与智力间的关系,多年前就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这个谜语有两层关系待解:
  
  其一,外表与智力间的关系是什么?
  
  其二,普罗大众是如何看待这对关系的?
  
  二、谁说聪明人通常很丑?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化心理学家禅洲金泽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漂亮孩子的智商要比同龄孩子的智商平均高出12.4。有一种声音在学界越来越响:“聪明人通常很丑”的说法过时了。
  
  过去近100年,关于美貌与智慧的问题,让许多科研工作者趋之若鹜。起初,科学家试图探究,是否真的可能通过一个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智商?
  
  1918年,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位科研人员做了一项实验,将十多张穿着同样衣服的小孩的肖像照展示给一个由医生和教师所组成的评判小组,小组成员需根据肖像照对孩子们的聪明程度做判断与排序——从最聪慧到最愚笨。这种主观判断的结果将与客观智力测验的结果相比对。几年后,一位德国匹兹堡的心理学家做了类似的实验,采用百货公司69名雇员的肖像照。此后,许多科学家做了与上述实验相近的研究。
  
  他们的结论几乎一致:人们多少是可以依据相貌丑俊来判断个体的智商高低的。但,科学家始终无法搞清,到底那些照片上传达了什么信息?
  
  俄亥俄州的那名科研人员说,他的一些研究对象“被赏心悦目的外表或笑容深深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笑容表示智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笑容表示低能或有智力缺陷(换言之,每个人对笑容的理解可能截然不同)。”而匹兹堡的研究者认为,或许智慧之谜并不隐藏在“双眸的光泽中”。
  
  当科研人员对此问题疑惑不解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有了另一项相关发现。1920年,桑代克提出“晕轮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当我们被要求去描述他人的多样品质时,倾向于“将描述对象的某种特质不断放大并影响到我们对整个人的看法”。随后的研究证明,晕轮效应可以源自一张照片:如果一个人相貌英俊,我们很可能会推论他同时也更聪慧、更擅交际、更明白事故、通情达理。
  
  如此一来,就有了三条相关的结论。首先,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人们会通过一个人的长相来判断他人的智力;其次,我们在“以貌取人”时,往往认为长相的丑俊与智力的低高成正相关,换言之,总认为有才有貌,无才无貌;最后,人们的这种倾向还有点道理。
  
  三、那么,真的是美智为伴、丑愚为伍?
  
  最新的一个研究成果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化心理学家禅洲金泽。他的研究数据取自英国全国儿童发展研究(包括生于1958年的1.7万人)和美国的国家青少年健康纵向研究(包括生于1980年前后的2.1万人),两者都记录在档人员的长相和智力测验分数。金泽发现,漂亮孩子的智商要比同龄孩子的智商平均高出12.4。当他控制了家庭背景、民族、身高体型等因素后,这个关系依然成立。
  
  金泽由此认为,晕轮效应并非如许多学院派推定的“认知错觉”,更像是一种对世界的准确解读。“靓丽的人会让人觉得更聪明,是因为他们确实如此。”
  
  并非所有的研究都得出与金泽相同的答案。新近的一项以1957年美国威斯康星州某高中的年鉴相册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对男孩来说,相貌和智力毫无关联;但对女孩来讲,长相与智商确存在正相关性。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研究则注意到,所谓的正相关结论似乎只适用于相貌欠佳的人群,换言之,拥有靓丽外表的人可能十分蠢笨,但长相丑陋的人却不太可能有多聪明。
  
  不过,上述声音都无法回答“诠释者”网站2011年的一次票选结果。该网站每年由网友投票“年度问题”,该年度被提问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智慧总与美貌无缘却与丑陋常伴?”“如果晕轮理论真的成立,为何还会有那么多的网民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何会给他们留有这样的印象?”“在生活中,我们对那些长相欠佳但智慧超群的典型呆子再熟悉不过;另一方面,对那些电视上出现的漂亮脸蛋但脑袋空空的小姐与先生形象,又如何解释?美智为伍么?”
  
  有人举例说萨特,他身材矮小,戴着一副大框眼镜,有严重斜视。“我甚至不能判断(我的脸)是美是丑,”在他早期的作品《恶心》中,他让一个角色如此说道。“我想这是因为我很丑所以我才这样说。”先贤苏格拉底头发稀疏、大鼻孔、双眼距宽,大肚翩翩;音乐家贝多芬不仅长得丑,身上还有异味;美国总统亚伯罕姆·林肯的脸在惠特曼的诗下变成了“如此丑陋的美丽”。
  
  一种解释认为,“丑陋的天才”之所以在中外历史长河中给人留下“不胜枚举”的印象,是因为“反常”,所以印象深刻,但并非数量上的大多数。
  
  支持这种理论的人将那群好莱坞的名校高材生作为典型:比如娜塔丽·波特曼,“主演《星球大战》、《这个杀手不太冷》,以4.0的学分积点完成高中学业,在哈佛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在希伯来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习,能流利地说希伯来语、法语”;辛迪·克劳馥,“超模,以4.0的学分积点高中毕业,获得全额奖学金就读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凯特·贝金赛尔,“主演《范海辛》、《珍珠港》,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学习了三年的法国和俄罗斯文学。青少年时期,两次因短篇小说和诗歌获得全英文学大奖”;海蒂·拉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貌美如花的电影明星,也是扩频通信技术的联合专利第一申请人,该理念后来被应用于Wifi无线网络”。
  
  他们的事迹被一再传扬。“这不是一个关于恰巧漂亮的怪才的列表。”学界的一种声音认为,“聪明人通常很丑”的说法已过时。
  
  四、美智为伍,基因不断优化结合的结果?
  
  父亲之所以在相貌遗传方面贡献大,可能是人类“自保”本能的一种体现,因为谁是母亲毫无疑问,而谁是父亲却没有这么肯定,所以必须像父亲,这样对婴儿有利,也可以鼓励父亲投入更多的爱。
  
  若如金泽所言,长相美丑与智商高低间有正相关性,下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就是:为什么?
  
  目前,学界有许多种解释。比如,一些遗传因素既决定了美丽,又决定了聪慧。剑桥大学社会学一名博士给记者的回复是:“社会同型交配”(social homogamy)。在学界,这是一种认可度较高的解释,即聪慧的基因与美丽的基因的不断结合。也就是说,智力较高的男士通常处于社会阶层的上层,或曰“成功男士”,他们通常会娶美丽的女子,其后代刚好兼得智慧与美貌——这与萧伯纳那句刻薄的名言“愚人总会发现更愚的人来钦佩他”完全不同。
  
  这种观点,得到进化心理学领域的支持,而来自生物学界的声音进一步剖析认为,母亲对智力的贡献大,父亲对相貌的贡献大。持此观点者提出的理由是,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此外,女性有2个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男性只有1个(来自母亲),所以妈妈的智力在男孩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父亲之所以在相貌遗传贡献大,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坦菲德解释说,这可能是人类“自保”本能的一种体现,因为谁是母亲毫无疑问,而谁是父亲却没有这么肯定,所以必须像父亲,这样对婴儿有利,也可以鼓励父亲投入更多的爱。
  
  “男生的染色体是XY,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都来自母亲的遗传;女生是XX,所以女生的智商是父母各有一半影响。又因为女生的智商受父母同时影响,所以会出现中和效应,女生智商的分布会呈现自然分布,即中间最多,两极较少。男生只受一方影响,智商分布会偏向在两端。也就是说男生天才比较多,蠢才里也是男生特别多……”请注意,学界对此说法依然有较大争议,但这似乎并不妨碍民间对这类“优质宝宝生育经验”的传播热情。
  
  “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民间的说法并不靠谱。但目前确实有观点认为母亲对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大些——基因在完成遗传信息转录编码的过程中,有9个多月处于母体中。但母体环境如何影响或改变这个遗传过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大儒教授告诉记者。
  
  实际上,相关研究正是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表观遗传学。简单说,遗传过程中DNA转录为RNA,RNA翻译蛋白质,蛋白质被一个个编码,这个过程最终造就了携带父母遗传因子,同时具有个体差异的人。起初,具有编码功能的基因受到学界追捧。科学家认为这是遗传之谜的“源泉”。但随着研究深入,科研人员发现,那些不具有编码功能的“非编码基因”也对遗传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无法编码,但可能会去修饰,结果,结局都变了。
  
  “妈妈传给小孩的基因没有变,但是DNA在遗传过程中被修饰过了,说得形象些,它可能穿了衣服、涂了指甲,结果功能就改变了,这是对表观遗传学的一种比较通俗的解释。在母体中,母亲子宫为胎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会如何作用于修饰过程?尚无定论。”一名生物学博士如此解释。
  
  还有一种谨慎的观点认为,孩子是同时从父母那里继承各种身体要素的遗传因子,因此从妈妈或爸爸那里所获得的遗传因子的影响力是相同的。所谓的“美智为伍”,社会学意义相比生物学或许更大,即孩子接触到的外部环境会对相貌和智力发育产生影响。比如,漂亮小孩通常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周围人更多的关注,接受更用心的教育,才智也就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和培养。
  
  “但如同人们对星座、血型的研究,这里还有很多偶然因素!”遗传学家们一再强调。
  
  五、整形文化兴起,“以貌取人”的后遗症
  
  有统计发现,漂亮雇员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入,大多也能为企业创造高出平均水平的利润。脸部专家甚至建议雇主,如果应聘者各方面条件都不相上下,最好雇用漂亮的那个。
  
  漂亮与智商能不能划上等号?墨西哥大学学者测验发现,身体对称程度和智力有相关性,结果显示长相不好的那些人似乎也较笨。脸部专家甚至建议雇主,如果应聘者各方面条件都不相上下,最好雇用漂亮的那个。
  
  由于相貌欠佳,前程也将布满荆棘?一项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发现,相貌丑陋者比相貌一般者收入要低,而长相漂亮的比相貌一般者收入要高。
  
  “一些研究可能会让有些人感觉不舒适,或者愤愤不平。有统计发现,漂亮雇员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入,大多也能为企业创造高出平均水平的利润。”一名多年执掌500强企业人事业务的管理者告诉记者,在雇主眼里,相貌向其他人传递着关于健康、基因甚至智力等重要信息。“这和人们选择姻缘时的决定类似,人们总愿意选择漂亮的人。”
  
  有人说,受此社会文化影响,相貌欠佳者会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而这解释了此前“聪明人通常很丑”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人们有了另一个选择,那就是美容整形。
  
  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的化妆品销售额已达2800亿美元。近年来,无论男女,跑到医院整容的不计其数,从明星到名人,从企业雇员到在校学生,整容人群的平均年龄在不断下滑。
  
  “成人文化的影响正波及低龄群体,这需要引起警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张麒分析,“以貌取人”从心理学上可以得到解释。人们多对“美”的东西心生亲近,比如小孩天生都长得比较可爱,这是因为他们比较柔弱,需要可爱的外表来博取外界的怜爱,让自己更具有保护性,这被视为自然界赋予人的本能。不过,这种心理上对“美”的亲近感蔓延到社会上,发展为一些病态的理解,会有令人担心的后遗症。
  
  比如,临床上出现的一群“整形专业户”,他们不断整形,而生活并没有如“美智为伍”的神话那样有所向好,因外表而收获的关注其实很有限。“人的自信不完全来源于外表,而有些人的整形是不接纳自我的表现,结果不断整形,心理学上称为体相障碍。”张麒解释。
  
  有人说,学界对美、丑、智、愚的认识似乎并不比地球人对火星的了解多多少,但这组关系已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判断、甚至价值观,低龄化整形潮仅是典型的群体现象之一。
  
  (文/唐闻佳 心理氧吧 www.psy08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