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心理是自动生成和自动消散的能量转换过程,精神的能量由意识来表现,当意识进行的过程当中,反馈的能量会分散或无处滞留。这样的能量在大脑皮层流窜,更加影响到内分泌腺,产生各种心理现象,这就是反馈心理。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焦虑\强迫\抑郁产生的原因?
一、焦虑\强迫\抑郁的理论根据:
1、激发快乐的心理,对产生的心理不理会,自己只要明白一切都是想法而已,等一下就没有了.
2、无法哪个循环是惯性定理,要用切断思维的方法突然大的响声或改变注意力就可以一下就改变.
3、连续性规律表明,在无意识的时候或分散的状态下,想法会连续不断地产生,只要清晰自我,就可以不受干扰.
二、心理产生的规律和特性:
1、心理的产生和激发。
心理是自动生成和自动消散的能量转换过程,精神的能量由意识来表现,当意识进行的过程当中,反馈的能量会分散或无处滞留。这样的能量在大脑皮层流串,更加影响到内分泌腺,产生各种心理现象,这就是反馈心理。同时,心理不但可以自动生成还可以主动形成,由精神的知性产生原初意识,原初意识在大脑神经系统的连接作用下,有意识地形成内分泌腺的活动。这个过程叫“心理激发”。在心理产生爱、恨等等现象,都要通过激发过程。“心理激发”运用在恨、仇上,按照心理惯性原理,会愈来愈难以自拔。这也是各种癖好形成的心理机制,同时也是习性(可上瘾的)产生且无法克制的道理。而可以主动激发爱的心理,可以有效开发乐观心理。只有被精神注意到的信息才被表现出来,当,爱与恨被表现出来的时候,是有排斥彼此的特性。也是注意力的集中起到作用。
2、心理具有惯性。
心理是行为过程的副产物,同时是意识活动的联络者。没有心理就谈不上意识,心理是通过图象和语言信号进行的大脑活动,心理因神经系统的运行特点具备了连续性和惯性。而一种心理活动是自动产生和自动消亡的能量转换过程,本身具有前冲力,就是惯性。心理活动开始后由于本身的惯性,不受意识(精神)的控制。意识(精神)在清醒的阶段,心理是无法影响正常的身体运作。当意识(精神)处于分散或昏沉的时候,心理是最佳的发挥时机。心理会以念头和幻想的形式接连进行着自动生成—消亡的过程。(而我们的注意力投入在这些念头、幻想就会更加无法自拔。依据能量规律,只要不用管,心理活动影响不大。)
3、心理的连续性。
心理的产生是突如其来和突然消失的过程。其过程虽然短湛,却生生不息,一个接一个。如同连环。而突如其来的外界刺激会中断心理的连续性和惯性。意识(精神)变得清晰,意识(精神)和心理是互相竞争的关系。意识(精神)的减弱代表心理的活跃,意识(精神)和心理都会在昏沉中暂时休息。
4、心理临界点。
心理过程当中,超越负荷的情况时有发生。通常心理是通过发泄和疏导来缓解和解决流串的能量积累的问题,当能量超越负荷,达到忍耐顶点的时候,意识将放弃领导地位。为了避免受到积累的能量冲击。这个忍耐界限固定为“心理临界点”。在临界范围内的意识是依照大脑的既定规律运行,当心理的念头以能量形式产生的时候,在既定规律引导下形成心理现象。如果超越既定心理规律的能量范围,意识自动发起保护措施,回避能量的冲击。直接现象是意识混乱、意识分散、意识更换、记忆丧失。(用意识这个词,而不用精神是因为在身体上精神是以意识来表现的。而精神是独立,意识是以来大脑,意识是精神存在于大脑时的名称。)
5、“心理流”的更换。
心理现象在惯性和连续性的推动下如同奔流的洪水,是很难停止和消灭的。唯一可以使心理现象停止的方法就是突然的打扰。或叫“切断思维惯性”。
任何变化都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出现新的局面的,心理也是一样。当连贯性的心理流在继续的时候,突然出现的打扰可以一次性把原有的心理惯性停掉,或忘掉。或是当心理流能量消耗尽的时候自动会停下来。
(文/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