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EAP >

企业EAP:员工心理健康的标准

发布时间:2023-03-16 23:32 类别:企业EAP

  
  心理导读: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自己和别人的心理毫无兴趣,但现在,人们已经知道,人的心理不仅决定了人的精神状态,还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人的行为、能力。     ---www.tspsy.com
  
企业EAP:心理健康的标准

企业EAP:员工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过去,一个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的人就被认为是一个健康的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不仅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的人并不都是心理健康的人。您的心理健康吗?请看下文12大心理健康标准详解。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自己和别人的心理毫无兴趣,但现在,人们已经知道,人的心理不仅决定了人的精神状态,还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人的行为、能力。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就成了现代人必须努力做到的事情。同有形的人体一样,无形的心理的健康也有它的指标。不同的是,心理健康的指标不是一个个数据。
  
  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的指标可以归纳为五点:
  
  1、心理健康应该是没有症状的
  
  以是否有能够检查出来的症状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目前的心理医生常用的方法。目前确实有不少专家认为,对于心理健康难以准确界定,那么,就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没有症状,那就表明这个人的心理是非不健康的,根据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的原则,也就可以认为这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这项指标可以用来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但这个方法还有很大缺陷,容易使人判断错误。
  
  2、心理健康应该有平均状态
  
  这个指标是根据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偏离某一人群的平均值来区分心理是否健康。通俗地说,就是用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相比是否有异常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当然,这种指标也有其局限性。
  
  3、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应该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有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确实,心理健康就其实质而言,既有其个体性的一面,也有其社会性的一面。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有异常,那么几乎可以判断出他的心理也是不健康的。这个指标的缺陷是无法解决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人种、不同性别的人的心理差异问题。例如,同性恋在许多国家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却被认为是正常的。
  
  4、心理健康应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这个指标是被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它是以观察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若一个人对环境适应良好,则此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则不健康。但是,心理健康的含义,又不仅仅指一个人是否能适应环境,因此,这个指标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
  
  5、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机能能发挥正常作用
  
  心理机能,即人的心理活动的方式和特点,以及这种方式和特点在个人生活中的有效性。有学者认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最终都会表现在心理机能上。心理健康时,人的心理机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机能的发挥就越灵活,越充分。但有些心理异常者也可以正常发挥心理机能。
  
  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医学上已经有了客观的标准,而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由于人的心理极其复杂,因此标准就很难确定,至今尚无肯定的答案。
  
  根据上面五点对心理健康的界定,有心理专家整理出了12条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指标:
  
  1、智力正常。
  
  智力又被称为智商、IQ,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它是保证人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正常与否可通过智力测验来判定,若智商在60以下即属于智力低下了。
  
  2、情绪稳定、心境乐观。
  
  人们的情绪又被称为情商、EQ,是所有心理活动的背景条件和伴随其他心理过程的体验。正如体温可作为生理上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情绪也是反映人的心理上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
  
  意志的健全在于行动上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人的意志通过行动表现出来,而行动又受意志的支配,心理健康的人意志与行为是统一的、协调的
  
  4、注意集中度。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是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有效指标。由于人的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的障碍相联系着的(如情感、意志和感知障碍),一旦发现某人非常容易分心,不能自制,就说明他的心理已经有问题。
  
  5、完整统一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人有相对正确的信念体系和世界观、人生观,并以此为核心把动机、需要、态度、理想、目标和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如果某人经常欲望与信念相违背,需要与良心相冲突,行为方式与态度不相一致,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既缺同情心,又无责任感,那么他的心理必定是不健康的。
  
  6、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②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③处理、应付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7、适度的反应能力。
  
  外界事物的刺激必然要引起人们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必须是适度的,既不十分过敏,也不极为迟钝。
  
  8、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一般心理特点与所属年龄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大致相符的。这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判断:①看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统一,他的言行有没有过于离奇和出格的地方;②看心理活动过程之间是否完整和协调,他的认识过程、情感体验、意志行为是否协调一致;③看心理活动本身是否统一,他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9、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10、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11、创造性、成就感。
  
  马斯洛认为,人的内部存在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或需要,这个方向一般地可以概括为自我实现或心理的健康成长。自我实现者就是使自己成为自己理想的人,到达个人潜能的最高之巅。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实现自身天生潜能的不断追求。这通常可以通过人的创造力的发挥程度和成就感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应该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具有宽阔豁达的胸怀,能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努力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个人的能力与体力,虽然人们聪明才智不尽相同,但能尽其所为、力争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创造人的价值。这一点对于心理健康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12、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否则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以上列举了一些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和尺度,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文/佚名 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