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咨询案例 > 亲子教育咨询 >

儿童行为障碍的矫正方法

发布时间:2013-02-16 13:42 类别:亲子教育咨询

  
  心理导读:当时,这位年轻母亲把女儿推进诊室,情绪急躁,一点也不耐烦,言语生硬,不断地唠唠叨叨,严厉批评、甚至恐吓、攻击女儿。当时女孩的表现是,一脸委屈,反抗,不言不语。进门以后小女孩情绪稍微稳定下来,接著摸摸这儿,看看这那儿,但是她和母亲没有多少直接交流。母亲在不断地抱怨,批评,发牢骚。    ---www.tspsy.com
  
 
儿童行为障碍的矫正方法

儿童行为障碍的矫正方法
  这是儿童行为障碍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案例分析:
  
  某日,接近中午,一个年轻母亲气咻咻地扯著她的8岁的独生女儿到医院就医,医院分诊室把患者分派到儿科。但是,儿科医生无能为力,把患者介绍到神经科就医。当时,这位年轻母亲把女儿推进诊室,情绪急躁,一点也不耐烦,言语生硬,不断地唠唠叨叨,严厉批评、甚至恐吓、攻击女儿。当时女孩的表现是,一脸委屈,反抗,不言不语。进门以后小女孩情绪稍微稳定下来,接著摸摸这儿,看看这那儿,但是她和母亲没有多少直接交流。母亲在不断地抱怨,批评,发牢骚。
  
  对这个案例的情况,一般临床医生其实也无能无力。但本人当时在神经内科,熟悉催眠治疗技术,于是决定接受这个患者,为其进行特殊的治疗。
  
  医生接诊,平静地把母女让进诊室,暂不做声,以观察和聆听为主。
  
  母亲基本上这样说话:(情绪很激动,不容催眠治疗师插嘴,语速很快,表情显示恼怒,不耐烦,语言带有攻击性)这半个来月,这孩子都快烦死人了,不知道哪根筋出了毛病,就是不听话,整天东摸摸、西捅捅,和她说啥她也爱理不理,上学不听老师讲课,老搞小动作,一会儿摸摸这儿、翻翻那儿,要不吃手指、要不就咬铅笔,要不就是自己玩弄铅笔盒。不断地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屁股上像生了疖子,坐不住,自己不听课还老影响的学生,老师提问她也不知道老师问啥,叫起来回答问题她就傻呆呆地站著,茫茫然,老师布置作业也不做……老师来告状好几次了,刚才老师又打电话,说得那个难听啊!唉,真是,我整天忙著照看生意,早出晚归,她爸在机关哪里顾得上她,他爷爷、奶奶又看不住她…..你看看,讨厌不你,你怎么有又动人家的东西,老实点呆著好不好……你有毛病啊,你……(母亲发泄不满的同时,不时地推搡女儿。)
  
  女孩的表现:(委屈,情绪低落,默不做声,双唇紧闭,双眼含泪。挪向医生近侧,把弄椅子,玩桌上的听诊器。)
  
  医生对母亲(语气带有虚拟的攻击性): 你、你、你这人才有毛病,一进门,就嘟嘟哝哝,没完没了,一直唠叨到现在还没个停。一个这么好的小朋友,又漂亮又聪明,还这么乖,你怎么老批评她,老挑她的毛病?!
  
  医生对女儿(医生俯下身,语气缓和、小声):妈妈真是,唠唠叨叨,是不是很烦人?我们给她嘴上贴封条,看她再唠叨!我们不理她,好不好?来,咱们说话……(很夸张地用胶布条给妈妈把嘴巴封起来,然后使眼色示意母亲住嘴。)
  
  母亲的表现:(不再唠叨,觉得医生这个做法出乎意料,有点不可思议,耐心地在一旁观察。)
  
  女儿:(得到安慰,并觉得医生做法滑稽可笑,变得快乐起来)嗯…..呵呵,贴封条,哈哈……(女孩靠近医生,把弄桌子上的听诊器。)
  
  医生:(俯下身,小声,语气柔和)呵呵,怎么了,把妈妈惹急了?(语气夸张地)千万别惹你妈妈,你妈妈快呀疯了……
  
  妈妈:(已经不好意思地自己揭去胶布条,嘴角轻微一笑,默不做声)
  
  女孩:(转于平静)叔叔,嗯,这是干啥的?
  
  医生:(也拿著听诊器)这个东西啊?这是叔叔给人看病的工具,你喜欢看电视吧?电视里面的医生脖子上常常挂著这个东西,呵呵,记得吗?
  
  女孩:嗯,是,记得。
  
  医生:你知道这东西怎么用吗?
  
  女孩:不知道,怎么用呀?
  
  医生:恩,来叔叔告诉你,这叫听诊器,你先听听我的心脏,看看你能听到啥好玩的东西,仔细听!(医生把听诊器挂到女孩脖子上,放到耳朵上,然后这头放在自己心脏部位。)
  
  医生:好了,你仔细听,注意力集中,听听,有什么声音啊?(鼓励女孩注意力集中倾听)。
  
  女孩:呵呵,我听到啦!咕咚、咕咚的声音,哪来的声音啊?我再听听……
  
  医生:呵呵,听到了吧,仔细听才能听到!现在你听听你心脏的声音,是不是一样?(把听诊器放到小女孩心脏部位)
  
  女孩:嗯,听到了,呵呵,咕咚、咕咚的声音,一样的。
  
  医生:是呀,这是正常的声音,仔细一听,清清楚楚,一听就知道没毛病。你听听你妈妈的心脏声音,看看是不是一样,想不想?(示意母亲过来坐下,把听诊器放在其心脏部位,此时发现母亲已经把嘴上的胶布条揭掉)。咋样,你仔细听,听到了吗?
  
  女孩:嗯,听到了,也是咕咚、咕咚的声音,呵呵。
  
  医生:是呀,好好读书,长大了,你要是当医生,也会发你一个听诊器,好神气哦!
  
  女孩:嗯,呵呵。
  
  医生:呵呵,哎,对了,叔叔问你个事,你觉得,看到医生害怕不?
  
  女孩:害怕,呵呵。
  
  医生:叔叔是医生啊,那你看到叔叔害怕吗?
  
  女孩:不害怕。叔叔,你要给我打针吗?
  
  医生:为啥觉得我要给你打针啊?
  
  女孩:他们说我有不好……
  
  医生:是刚才你妈妈说的那些毛病是吧?呵呵,小时候叔叔也有,比你还厉害呢!叔叔说改好很快就改好了,你也会……
  
  医生:嗯!呵呵,来来,叔叔现在要考考你!谁说你不好?我才不信!来,叔叔考考你!哈哈,看你有多么聪明……(医生把左手五个手指撮起,右手握住左手手指,只露出指尖)来来,呵呵,你猜猜哪个是中指?(女孩猜手指,猜对了,开心起来。)
  
  医生:哈哈,好厉害啊,再一次,还要猜!这次猜哪个是小指头!(女孩又猜对了,更开心了。)
  
  医生:哇啊啊,怎么才这么准啊!再来一次,这次还猜哪个是小指头!(医生提前把小指头偷偷藏到手心。)
  
  女孩:(这次没猜对,发现医生预先把手指藏在手心,开心极了。)哈哈哈,不行不行,叔叔作弊……
  
  医生:哈哈,好玩吧?你来,我猜,好不好?(第一次,医生故意猜不对,女孩很高兴,有成就感。)
  
  女孩:还要来,呵呵。(女孩故意把一个手指藏在手心。)
  
  医生:(医生故意猜错,女孩更开心了。)你小家伙这么聪明,呵呵,谁说你不聪明啊!来,你再做,考考妈妈,让妈妈猜猜看……(第一次妈妈故意猜对指头,女孩很开心。第二次妈妈又故意猜错,女孩更开心,很有成就感。)
  
  医生对母亲: 这个小朋友不得了,很少有小孩子这么聪明的……
  
  医生:(医生故意把听诊器掉在地上。) 哎呀,呵呵,小朋友,帮我捡起来……
  
  女孩:(捡起听诊器) 嗯 叔叔,给……
  
  医生:这个听诊器还可以做别的呢,给你听听叔叔的肚子,仔细听,很好玩,告诉我,是什么声音?(把听诊器放到自己腹部)。
  
  女孩:哇哈哈,咕噜、咕噜的,这是什么声音啊?
  
  医生:呵呵,肚子咕咕叫的声音啊,来,你听听你自己的,看看什么样子。(把听诊器放在女孩腹部)。
  
  女孩:嘿嘿,嘿嘿,听见啦,咕噜、咕噜的声音。
  
  医生:嗯!呵呵,是肚子咕咕叫啦!是不是饿了,肚子里面的馋虫跟你要好吃的啦!告诉叔叔,你想啥好吃的?小声告诉叔叔……
  
  女孩:(做鬼脸)嘻嘻,我想吃炸鸡腿……
  
  医生:(做鬼脸)嘻嘻,还有可乐……呵呵,你好乖的,这么听话,妈妈肯定要给你买好吃的了,表现好的小朋友,就应该受到奖励!
  
  妈妈:(已经转忧为喜,面带微笑)嗯,一会妈妈就去买。
  
  医生:看看,妈妈看到你乖,多高兴!……(观察女孩的书包)啊呀,等一会,看看,你的书包不行了,这么旧了,还这么小,上面又没有好看的卡通图案,应该买个新书包啦!有了新书包,更喜欢学习啦,是不是?(给妈妈递眼色)
  
  妈妈:嗯,周末吧,真得弄个新书包。
  
  医生:那怎么行,这么好的小朋友,又听话又爱学习,没个好书包怎么行啊?今天就应该买一个好不好?
  
  妈妈:对对!呵呵……
  
  医生:好了,小朋友肚子咕咕叫,肚子里面的馋虫要好吃的了,我都听见啦,快去和妈妈吃好东西吧!
  
  女孩:嘿嘿,叔叔,再见!(拉著妈妈的手,欢快地离开)。
  
  女孩父亲忙自己的机关工作,人性格急躁,头脑简单,因为原来非常希望有个男孩,所以对女孩不是很关心。其工作不是很顺心,所以,常常把不满情绪带回家发泄。女孩母亲经商,早出晚归,很少时间照顾女儿。学校老师向家长反映女儿情况,家长自尊心受到很大挫伤,认为女儿有什么疾病,因而领女儿就医,一路上,对孩子发泄不满情绪。
  
  仅仅一次访谈,女孩的妈妈无意中学会了如何和孩子交流,孩子也得到了关注,母亲也学会了宽容孩子、欣赏孩子。
  
  这个案例的情况可能并不少见。看起来,这个案例并不是一个催眠案例,因为整个诊疗过程似乎根本没有涉及到通常说的催眠。整个过程,也并没有到任何药物,似乎没有用到明显的传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手段。奇怪的是,但是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其初步治疗效果是惊人的。这个案例,随后还对家长进行了电话咨询。一个多月后,催眠治疗师在一个商场遇上孩子和父母在购物,一家人其乐融融,孩子很开心,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很满意,孩子也喜欢上学。
  
  其效果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个案例的矫治过程,可圈可点。下面问题可供参考:
  
  1. 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案例,如何诊断?又如何解释?
  
  2. 为什么有些案例非常难以治疗?难于治疗的原因有哪些?
  
  3. 催眠到底是什么?怎样实施催眠?
  
  4. 如何开始催眠?如何把握催眠的方向和进程?
  
  5. 催眠的手段有哪些?
  
  6. 如何控制催眠现场?
  
  7. 如何转换不利事件的发展方向?
  
  8. 如何把握话题的进展和内容?
  
  (文/天马 心理氧吧)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