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在感情的世界里,安全感是首要因素,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爱才可能产生。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表现感觉可以放心、依靠、相信的时候,那么他给你的安全感就成功建立了,这时会才有可能进一步发生感情。 —— www.tspsy.com
恋爱心理:选择现实,还是爱情?
很多人不相信爱情。他们单纯的相信着,爱情只有在童话故事里存在,是人类臆想出来的虚无缥缈的产物。只有落在地上的房子和写在银行卡上的数字才是实际的存在。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人在选择爱情的时候,有了很多标准,要具备哪些条件,才会去恋爱。
当然,大部分还是没有那么极端的,还是愿意相信爱情的。只是有另外一些理由支持他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先有温饱问题后有爱情问题。在他们的眼里,渴望爱情,也尊重现实。
现实的残忍却是,你很难遇到一个极有丰厚物质条件的人,同时也非常的爱着你。那样一个高富帅或白富美,注定不是你的菜。那么这个问题,选择现实还是选择爱情,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很多人选择了现实。
于是我们开始对爱情失去信心,我是一个矮矬穷,一个真正的屌丝,我能拥有属于我的爱情吗?会有人看上我吗?听着身边的人在谈论着现实的问题,孩子奶粉房子车子,仿佛无力承担这些的人不配拥有爱情。然后开始质疑:我该相信爱情吗?
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一个人的附加价值和社会角色而喜欢他,而不是单纯的喜欢某个人。
安全感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匮乏。安全感是这个城市里生存下来的首要条件。
所谓安全感,就是人在社会上产生的一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如果有任何东西让你感觉到恐慌和不安,那么你就开始缺乏安全感,恐慌越大,安全感越匮乏。焦虑就是缺乏安全感的最大表现,你对现在和未来某方面的焦虑,正展示着自己在这方面的安全感的程度。如果你和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依然有这种感觉,那么表示你并没有带给他安全感。
感情也是这样,在感情的世界里,安全感是首要因素,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爱才可能产生。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表现感觉可以放心、依靠、相信的时候,那么他给你的安全感就成功建立了,这时会才有可能进一步发生感情。安全感是人的一种本能,人只有考虑自己是安全的,是可能去考虑另外一个人。马斯洛在他那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里,也论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安全感是基本需要,爱却不是。
安全感来自于两个方面,可控度和确定度。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是可以在你的控制范围内的或者是被你所确定的,那么这件事情就会给你安全感。如果你对它有无力感,那么这个事情就不会给你安全感。当一个人在情感方面从对方身上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时,他便会追求物质方面的安全感,来抵制情感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这就容易去理解,为什么一个不愿意相信爱情的人,会将过多的物质现实因素加在关系里。
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感情这个东西,是十分不靠谱的。即使热恋的时候两个人海誓山盟,爱的死去活来。可是这个激情能持续多久,一辈子吗?有些滑稽,自己已经不是十七八岁的小孩子了,已经没有勇气再去相信那么天真的爱情了。他们观点里,两个人相处久了,感情就会淡去,这点是不可控也是不确定的,因此感情不能给他们安全感。而现实不同,你落在地上的房子无论过10年还是20年,它都在那。
爱情是没有保质期的。如果感情终究会逝去,那么为什么不选择条件好一点的,至少这样可以让自己在物质生活上过的舒服一点,不至于太痛苦。
即使感情是有保质期的,即使你还愿意相信感情。但是你依然难以在感情里获得安全感,因为你不相信物质匮乏的爱情会让人幸福。相爱有什么用,饿的时候能吃饱吗?两个人连房子都没有,总是租房,漂泊,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哪来爱情?
有的人会拼命发展自己来取代发展感情,因为对于他们,握在手里的钱是可控的和确定的,而把精力放在另外一个人上,那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因此握在手里的钱比另外一个人更有安全感。
所以不要去责怪谁谁在感情里过于现实,其实他也不想这样,只是这个时代让他太没有安全感,才会选择现实。假如这个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大同化,人人不再为物质匮乏而缺乏安全感,那么他还是愿意相信单纯的爱情的。在现实与爱情之间,人永远都选择最能给自己安全感的东西。与其说一个人选择现实,不如说一个人选择了最安全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会有人依然相信爱情,即使浪迹天涯也是幸福的。我只想说,他们的爱很多,他们对于物质匮乏没有多大感觉,他们从来不会担心吃饱问题,也不会因为住所问题就没有安全感,他们相信对方就是幸福,他们确信对方不会离开。另外一个人,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控的和确定的,他们也坚信着爱情里的安全感。
当然,所谓物质的匮乏也只是心理上的一种匮乏,不存在一个人真正的物质匮乏,它只与你的心理尺度有关。在物质上缺乏安全感的人,即使在拥有很多后依然感觉匮乏,而一个有安全感的乞者在饭饱后就会觉得幸福。所以所谓的物质匮乏,只是心灵的一种缺失,与其说欲望,不如说是自己心灵的匮乏。因为匮乏,才有欲望。
安全感的形成,还要追溯到人的成长阶段里去。你是容易对物质产生安全感还是容易对人产生安全感。精神分析学家霍妮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个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当父母给到孩子的爱、真诚、尊重的程度,决定着孩子对人产生安全感的程度,也直接决定着孩子长大后对人的态度,别人对他建立安全感的容易程度。甚至在一个容易吵架或冷漠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可对亲密关系建立的安全感就十分微弱。
一个容易对关系缺乏安全感的人,只是一个他父母当年对待他的一个受害者。当我们意识到这点后,就可以在当下做一个选择,成为真正的自己,为自己负责,而不再受父母的影响。我的安全感,是选择建立在物质上,还是愿意尝试建立在感情上。物质生活是物质生活,感情是感情,两个生活有交叉,但还是两回事。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为主,同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你还是怀疑爱情,你可以去审视自己,你的安全感来自于哪里呢?需要别人给建立,还是可以自己给自己。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内心。有安全感的人不一定占据着社会上最稳固的资源,但一定占据了这样的天赋——不在乎有的,不惦记没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强扭的。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万一什么都不是了也无所谓。对得到适可而止,对失去心无畏惧。当你愿意给自己安全感的时候,其实你就可以安然去享受生活,物质丰盛的时候享受物质,感情丰盛的时候享受感情,这两者可以同时享受,并不冲突,因为你从来都不匮乏。
如果你喜欢的人太过现实,如果你还是喜欢他,试试,你怎样去给他安全感,就怎样建立你们的关系。
(文/丛非从 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