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催眠治疗 >

催眠治疗:催眠师的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13-09-03 13:52 类别:催眠治疗

  
  心理导读:在催眠过程中,不应要求受术者做一些与治疗疾病无关的动作,说一些与治疗疾病无关的话。对受术者吐露出的隐私,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并且,在施术之前就应以庄重的态度向受术者作出保证。      ---www.tspsy.com
  
催眠治疗:催眠师的基本要求

催眠治疗:催眠师的基本要求
 
  凡看到成功的催眠表演的人,对催眠师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崇敬之情。至于接受过催眠施术的人,更有可能产生移情现象,那种敬仰之心格外难以言表。要之,他们的"共识"是,催眠师非同凡人,他们具有特殊的能力,特殊的魅力,这种能力与魅力可遇不可求,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笔者在进行催眠施术后,常有旁观者提这样的问题:"你有气功吗?""你有特异功能吗?"当给他们的回答是"没有"时,往往会发觉对方的眼睛里有怀疑的神色。
  
  事实上,催眠师与普通人相比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掌握了催眠术这一专门技术而已。之所以能产生种种神奇的现象,治疗好这样、那样的疾病,只是他们有效地、娴熟地运用了心理暗示的手段。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受术者认为催眠师非同凡人,对于催眠施术来说,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正面来说,由于认为催眠师非同凡人,这就于无意之中加强了催眠师的权威性,使得催眠施术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有这样一则实例:有位女士正和她的丈夫在车站餐厅的餐桌上吃饭。这时,丈夫对妻子说:"那位正向我们这边走来的人是位催眠大师,他可能要给你做催眠术。"当这位催眠师走到他们餐桌前时,这位夫人已经进入了催眠状态。由此可见,认为催眠师非同凡人,确实起到了帮助催眠施术顺利进行的作用。然而,正如一张纸具有不可分割的正反两面一样,这种认为催眠师非同凡人的想法也会给催眠治疗带来不好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的典型表现是,受术者会过分依赖催眠师,在催眠过程中,他们会有良好的反应。但是,回到现实生活中,每每有无所适从之感,觉得没有催眠师的直接指导,无法适当应付当前的情境。此外,对催眠师的"移情"作用会进一步加深,会不自觉地视催眠师为父亲、母亲或情人,会感到不可一日无催眠师,这给催眠师和受术者都带来极大的烦恼。
  
  这里,我们想对催眠师作一番描述,这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催眠师,更可能对那些想成为催眠师的人有所帮助。
  
  作为催眠施术过程中的主体--催眠师,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有些催眠术的书上宣称,只要熟读他的一本小册子,任何人都能成为熟练施术的催眠师。我们以为,这种说法是不严肃的。正是由于许多不合格的人滥用催眠术,使得催眠术的声誉受到不小的影响,使得社会对催眠术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解。在我们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催眠师,以下条件是必须具备的。
  
  催眠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于一名合格的催眠师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他几乎是在剥夺受术者意识状态的情况下工作的。在催眠状态中,尤其是在较深的催眠状态中,受术者犹如牵线木偶或机器人,完全听从催眠师的指令,甚至干一些荒唐的事情也全然不知晓。我们也已经知道,在催眠状态中,受术者的潜意识全面开放,心理防卫机制已不复存在,经由催眠师的暗示,潜藏在心理世界最深层的各种"隐私"会和盘托出、暴露无遗。应当说,对于某些心因性疾病的治疗来说,进入这样的状态和诱导出这种种隐私是必要的。但是,催眠师决不应该利用这一情况来达到自己的某种企图或者将受术者的种种隐私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话资料而四处传播。从国外的资料上已经发现,不道德的催眠师利用受术者在催眠状态中对一切浑然不觉的情况进行性犯罪的时有发生,利用后催眠暗示唆使受术者犯罪的案例亦不鲜见,这种做法的后果自然不言自明。即使是将受术者的隐私四处传播的情况也将产生恶劣的影响。当受术者知晓这一情况后,有可能终生背上沉重的十字架,而无法解脱,原先的心理疾病不仅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此外,催眠师任何不道德的做法还会对催眠术这一学科的发展、普及与应用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催眠过程中,不应要求受术者做一些与治疗疾病无关的动作,说一些与治疗疾病无关的话。对受术者吐露出的隐私,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并且,在施术之前就应以庄重的态度向受术者作出保证。
  
  (文/邰启扬 吴承红 心灵花园)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