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社交网络依赖症
发布时间:2013-07-29 15:42 类别:心理学堂
心理导读:没有了MSN还有微博,没有了微博还有微信,没有了微信还有什么?当"周一综合症"遇到了微信"抽风",广大的微信用户们也跟着"抽风",感觉生活怎么突然少了什么?还伴有一些紧张、焦虑情绪,不适应感油然而生。如果生活中少了微信,你该怎么办? ——www.tspsy.com
网络心理:社交网络依赖症
热点回顾
据各大媒体报道,前天"黑色星期一"遇上了微信"抽风"。很多人抱怨本来对于上班族来说就有"周一综合症",大家情绪都不好,都希望用微信来和朋友聊天以宽慰自己,但是突然微信不能用了。这让很多人无所适从,内心都掀起了小小的波澜,更多人只能在微博上对此事吐槽,以此发泄不满。
微信,是腾讯旗下的一款倍受青睐的聊天软件,但到底还是一款软件,为什么微信不能用了产生如此大的反应呢?
一觉醒来微信瘫了,网友微博齐吐槽
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星期一无疑是真难受的一天,一大早人们就赶着上班,但是在上班途中总是不忘记"摇一摇""刷一刷",但是7月22日一天,别说摇了,连登都登不上。大家每天用的微信不能用了。这使得大家都很着急,就像家里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微信界面始终是"连接中……",这让很多人抓狂。
无奈的网友们,只能将"阵地"转移到新浪微博,在微博上集体吐槽。现在很多人早上第一件做的事是打开微信看看,工作中有空闲也会摇摇,晚上睡觉前还是刷一下微信。微信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有专业人士认为这是一种"微信依赖症",人们过度的依赖微信在保持自己与外界的联系,而不是通过自身接触。这种便利让人上了瘾!长期的使用便养成了习惯,而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习惯影响着人的行为。突然间自己依赖的微信不能用了,就像自己的身体或者身边的东西被人偷走了一样,又担心又愤怒。为了宣泄这种情绪,很多人选择在微博上吐槽此事。
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更高!
大家都知道,微信是腾讯公司的一门免费的热门软件,可谓是腾讯公司的必杀技,由此不知道有多少用户在使用这款免费又好玩的软件。但是免费不代表用户不会失去什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更高。"笔者觉得这句不正好应验在广大的微信用户身上吗?
微信不能用了,我们的思想一下子停顿了好几秒。之前我们用微信来交朋友,聊心事,谈工作,看信息,分享好东西……因为免费,我们玩的不亦乐乎!但是突然微信不灵了,它不能玩了。用户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怎么回事?""怎么登不上?"这是用户的第一反应,是一种惶恐与不安!随之而来的是,因为登不上,意味着不能与朋友和家人取得便利的联系,这是长期使用免费的通讯工具使得大脑产生了思维定势,在潜意识里往往将微信作为第一通讯工具。于是开始紧张,焦虑。不少人表示:担心自己的朋友;生活突然少了什么;是不是要发生什么事?这些疑问其实就是一种恐惧的心理。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免费的东西也必然去使你付出一些东西。微信就是这样的"午餐",你付出的就是情感和情绪。不安、紧张、恐惧、疑惑让人不知所措。这难道不是你为这免费的东西所付出的代价吗?
社交网络依赖,我们如何应对?
微信风波面前使得很多人的"通病"暴露出来,"社交网络依赖症"已经凸显出来了,这"病"正成为当前许多人的"不可承受之重"。
很早就有人说过,互联网的兴起就像一把双刃剑。如今看来一点都不假,网络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病”和“瘾”,"社交网络依赖症"就是其中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微信用户目前有5亿左右,每天活跃在线的至少1亿。有网友说:"现代人如此依赖这样的应用软件,也许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件挺可怕的事"。
社交,就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势必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如果单从以应用软件来替代,就会引起很多问题。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表示:"如果过度依赖,可能像玩网游一样上瘾"。网络依赖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依赖,个体将自己依赖于外界某种事物或人,强烈的依赖心理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依赖,该如何破除呢?其实依赖是一种自信心缺失的表现。举个最基本的例子:为什么借助网络来交友,而不是在生活中找朋友。也许你会说方便,其实是自己自信心不足知识平乏、能力不强、笨嘴笨舌,不敢迈出去。
所以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锻炼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充电,培养自己的自信,练习交谈,试着与人交往,而不是用键盘在冰冷的屏幕敲字。
然后,要改变思维模式。不管是哪一门应用软件,都只是通讯工具的一种,只是一种方式。人是自主的,我选择方式,而不是方式限制和选择我。一种工具没有还有另一种,不要因为方式的失去而感到少了什么。
最后,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社会中、人群里。不会因为网络的瘫痪或者软件的"抽风",社会就停止了运作。所以,最好还是经常与人正面沟通,不仅能培养感情也能锻炼才能。
微信风波很快平息了,但是笔者担心经历风波的人的内心还有那一丝的波澜。社交网络依赖依然存在,不知道哪一天某某软件又"抽风"了,大家会不会再次像炸开锅呢?不管怎样,笔者认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你选择了,你就不能置身事外。你要为免费的午餐付出代价!
(来源:心灵咖啡 心灵花园)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