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我们真的不在意口音吗?同样的一段话,由母语者说出和非母语者说出到底有什么区别? ——www.tspsy.com
心理学家:说话有乡音,降低信任感
当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我们总是难以避免带上一些口音。黄西虽在中国长大,说着一嘴略带中国口音的英语,却不妨碍他在美国靠脱口秀声名远扬。当他被问及有没有人嘲笑他的口音时,他调侃的说道,只有中国人嘲笑他的口音。口音不标准真的无所谓吗?
我们真的不在意口音吗?同样的一段话,由母语者说出和非母语者说出到底有什么区别?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心理学家伯兹.凯撒(Boaz Keysar)和西里.勒瓦利(Shiri Lev-Ari)的研究表明,同样一段陈述,由异乡口音说出会更令人怀疑。
一、说话有口音,降低信任感
凯撒等人做了关于口音对信任感影响的研究。在实验中,心理学家让英语为母语的人和非母语的人说一些陈述句(如:同样是缺水状态下,长颈鹿比骆驼活得更久),再让本土美国人判断其可信程度。口音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无口音的和轻度、重度的亚洲、欧洲、中东口音的英语。
研究人员发现,就算告诉参与者那些陈述句都是实验者写的,陈述者只负责将其念出,听者然更怀疑那些带异国口音的陈述。
这可能是由于口音对信息处理加工造成了困难,而我们则会将这些困难进行错误的归因,最终将导致无端地降低了对这些有口音者的信任感。毕竟大脑是很懒的,我们讨厌复杂的信息,而偏向那些容易加工的信息。
二、为什么口音会有这样的负面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有两种原因。首先,我们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给带有口音的人贴上“外人”的标签。而“外人”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让我们减少了对他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的减少往往很难被我们自己察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内隐态度。毕竟没多少人会说:“嘿,他有口音,是外人,我不信任他。”但是这样的内隐态度却真正的影响着我们的判断与决策。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口音会影响认知流畅性(cognitive fluency/ Processing fluency)。也就是人在心理上处理信息时的顺畅程度。当一段信息带上了你不熟悉的口音时,就会增加其处理和加工的难度。由于我们都更喜欢简单、而非复杂的信息,就会对带口音的信息产生与生俱来的不适。而我们可能会错误地将这样的不适归因于信息本身,这也间接降低了我们对带口音者的信任感。
其实不光口音如此,我们也会对其他认知流畅性高的信息更有好感,听上去更清晰也更容易被信任。不信?不妨来听听这段日式英语吧。
认知不流畅在有些时候也可以让人们思考更仔细。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心理学家诺伯特-施瓦兹(Norbert Schwarz)和宋(Hyunjin Song)发现,当文本用难读的字体呈现时,人们更不容易在一些愚蠢的问题上犯错。比如一个关于圣经的问题:摩西带着动物上方舟躲避大洪水时,每种动物带了多少只?(答案:摩西没上方舟,那是诺亚!)实际上,认知的不流畅有时让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努力,更加认真,从而减少了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如果你没有回答出来,说不定把字体调得难认一些你就回答出来了。
带着异乡口音的陈述会降低他人对你的信任感。平日里,这种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是在找工作时,在出庭作证时,细节的影响都变得不容忽视。口音带来的偏见是不公平的。
(文/心灵花园 心理氧吧 www.psy08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