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性心理:中国人不再谈性色变?

发布时间:2012-10-29 08:43 类别:心理学堂

  
  心理导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在“性”念方面表现得并不容易。直到最近的相关调查显示,大众对这一话题的热衷度也不尽人意。然而,最近在广州举办的性文化节中,250,000位前来观看的游客似乎显示了现代中国民众在对待性问题上的态度转变。正如山娟所报道的那样,中国人并不总是谈性色变。    ---www.tspsy.com
  
性心理:中国人不再谈性色变?

性心理:中国人不再谈性色变?
 
  马小年,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首席性物理学家,热爱他的工作。在完成门诊工作之余,马小年也收藏了许多与性知识相关的材料。然而,最近他却对他在过去二十年里所收集来的”宝贝“担忧起来。
  
  这1,200件零散的收藏品,年限可追溯至2,000年前。其中包括一件商朝(公元前11——16世纪)的阴茎形玉雕;出现在明朝(1368——1644)年间小说《金瓶梅》(西方译为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里的银制阴茎套,其目的是帮助男性能持续勃起;以及清朝(1644——1911)陶制品,其图案描绘极其大胆露骨。
  
  马小年在hg向观众展示他收藏的与性相关的材料。据Chian Daily 报道,hg 被认为是少数性文化博物馆之一 。
  
  这些零散的收藏品直到最近才得以在中国北方的性文化博物馆中展出,但现在它们已经被储藏起来。中国也有另外两家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的苏州博物馆以及在2004年开放的韶关博物馆。
  
  “我的收藏现在都无处可放,那些零散的物件也晾在了仓库里,都没人去看。”马小年说。
  
  马小年的博物馆位于北京四环路外围,由于四环路一年来的重新规划,博物馆已经在九月末关闭了。
  
  不能说的事
  
  由于学术的特殊性,马小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开始收藏于性相关的手工品。至今为止,他已有总数达2,000多件的零星收藏。
  
  “我想通过展出让普通大众正确和开放地对待性,将它作为人性的一部分看待,而不是社会禁忌。”马小年,北京性博物馆馆主。
  
  “最贵的一件藏品花了我100,000人民币(16,000美元),”他说道。
  
  今年69岁的马小年穿着休闲的短裤,看上去有些腼腆。但当谈起他的工作及收藏时,他十分轻松。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马小年接见了超过20,000位患者。这些人患有包括阳痿,性欲低下,早泄等性病。马小年也是中国唯一一位被美国性学与性治疗协会认证的性治疗师。
  
  “我从没把我的收藏品以单件出售,即使有时开价很高。一直以来,我唯一希望的就是能为我这些收藏找到一个安身之处,能被大众所欣赏。但在谈性色变的中国,那不是件容易办到的事。”马小年说。
  
  多亏了马小年和北京石景山区人口与家庭发展管理局的合作,收藏了马小年将近一半藏品的博物馆在2003年开放。博物馆位于行政办公大楼的第四层。
  
  上海性博物馆开放的最后一天,游客在参观。(中国日报)
  
  “管理人员的工作大多与性或是生殖健康有关,最重要的是,这个管理局也是北京唯一一家愿意以及能够接受零散藏品并用于展示的机构。”马小年表示。
  
  然而,他也承认,在展出之前,这些物品会受到管理局的审查。
  
  一位姓李的管理局官员表示,博物馆已接待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大多以组团形式,虽然早期个人游是允许的。李先生强调说,他个人更喜欢“性与生殖健康展会”的称谓,而不是“性博物馆”。“参观都是免费的,但要求参观者要大于十八岁,而且必须在参观前集体预定。”他说。
  
  马小年补充说,事实上博物馆并不完全对外开放,大部分的参观者都是人口管理局的职工,相关领域的学者,以及新婚夫妇。“我们想保持低调,尽少地宣传展览,因为我们还不确定社会是否已经准备好去接受。”他说。“事实上,得到太对的关注并不是件好事。”他继续说,一边回想起2003年十月开馆时引发的混乱,超过200人涌入原本只能容纳100人的展览通道。
  
  “一个装展品的长方玻璃框被打破了,”马小年说,回想开馆那天的极其混乱差点导致博物馆的立即关闭。自2004年出重新开放后,博物馆只接受团体预订参观。
  
  历史视角
  
  参观完包括中国古代性崇拜、性生理与心理、种族道德、生殖健康在内的六个展区,一个人在性欲方面会有更多的不同观点以及带有历史角度深层次的理解,马小年说。“我只是想通过展出让普通大众正确和开放地对待性,将它作为人性的一部分看待,而不是社会禁忌。”他说。
  
  同时,类似的展览也能帮助大众消除一些关于性本质的误解,如口交以及导致人们放弃追求性生活质量的一些原因。“一些有性功能障碍的男士就是不愿意去看医生。”他还说。
  
  马小年说,宋朝之前,中国社会在性的实践上没有太多束缚,所以有关性的描绘在那些时期显得十分露骨。比如,一件来自石器时代的塑像描绘了一对夫妇相互为对方口交的场景,今天我们也做着同样的事。当比较当下人们和古人对待性的态度,马小年说,古人要开放的多。
  
  孔子认为,性是人类固有的自然本性之一。“食,色,性也 ”马小年引用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的话说。宋朝期间,人们对性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马小年补充说。从那时开始,包括性在内的人类欲望被压抑着并渐渐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禁忌。“事实上,统治阶层通过压抑普通百姓自然欲望的这样一个方法来扩大他们的统治。”马小年指出。
  
  驻北京记者王润国说,最初他为那些大胆露骨(如果那不算赤裸裸的色情的话)的展品感到十分惊讶,但最终还是被征服了。“这家博物馆百分之百值得参观。我不确定我已经学到了什么,但我弄清了一些之前不明白的事。”他说。
  
  隐藏着的信息
  
  马小年说,每个展位的解说员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了这些零星展品所想表达出的有关中国文化的隐含意义。比如,在中国古代,鸟代表男性,花则代表女性,还有大量与性相关的手工制作的象征物。同时,性与自然界的联系更为深远。"鸟类象征着阴茎,因其拥有灵活且可自动收缩的脖子;蝴蝶的形状则象征着女性的阴部。“马小年解释说。
  
  “性文化与社会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息息相关。关于性心理,它的意义以及含义,都在不断地进化。曾经被视为禁忌的话题在今天早已成为了饭后谈资。”马小年如此总结。
  
  石景山家庭计划管理局的李先生表示,类似这样的展出意义非凡,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提高公众意识。与此同时,几年来,这些原始材料得到了补充以及更新。“我们整理了一些关于艾滋病的新材料,也给出了一系列关于预防性病传播的建议。”李先生说。对博物馆是否能在明年四环路整改完之后重开,他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 但马小年对此表示乐观。他说,“我认为展出会继续。作为创新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推广家庭计划以及生殖健康工作。”
  
  在如何才能让博物馆在四环路整改期间得以开放这一点上,马小年已经征集了大众的意见。“我们把200件展品借给了辉瑞公司。这家公司主要生产治疗阳痿的伟哥。他们会在学术研讨会上用上这些展品。”马小年透露。
  
  有人向马小年建议开一家性主题餐厅,但他认为那并不合适。“餐厅属于公共场所,小孩子进进出出的。”他解释道。“直至我找到解决的办法之前,这些展品现在只能隐藏于公众聚焦之下。在我找到合适可行的方法进行展示之前,它们只能待在在仓库。”马小年说。
  
  中国性博物馆的发展历经沧桑。然而,与众多前辈相比,马小年要幸运得多。
  
  1999年,中国首家私人营运的性文化博物馆在上海成立。然而,由于游客人数和收益的不理想,即便后来得以重开,3700件展品也在2003年时移至江苏省的旅游胜地同里,博物馆最终还是关闭了。
  
  “回想当时,我们甚至被禁止张贴一些中文标语来吸引游客,”上海大学退休社会学教授,性文化博物馆馆主刘大林说。刚开始,同里当地的居民十分抵制博物馆并且嘲笑说那是“下流博物馆”,他说。“当地人对博物馆还是有意见的,但当展出吸引了更多游客,为当地带来许多额外的收益时,他们也就不那么计较了”。然而,随着博物馆与同里的签约合同即将到期,刘大林再一次担忧起博物馆的未来。
  
  新生代力量
  
  如果刘大林的博物馆能继续生存,会有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列。
  
  方刚,北京林业大学性学教授,是中国性学研究专家中的领军人物。他创立了中国性与性别展览博物馆。
  
  新的博物馆将有三个主要功能:收藏,展出,研究;以及增强公众的性观念。方刚说。
  
  时下,中国的性博物馆已展出许多与性相关的中国古代手工艺品,但方刚计划着扩大关注范围,他将致力研究性与性别的问题。“由于成本问题,找到储存这些展品的楼房也不容易,所以我们的博物馆会先在网上开放。”
  
  作为新的尝试,博物馆将突出强调现代男女平等以及年轻人的性教育。方刚表示,虽然这些话题吸引力十分有限,但急需我们的大力宣传与推广。
  
  “我们的范围比中国其他的博物馆要宽广的多。我们的目标是向国人推广两性权利、两性平等以及性的多元化,而这些知识也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乏的。”方刚说。
  
  (文/心灵花园 心理氧吧 www.tspsy.com)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