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心理疾病:什么是脸盲综合症?

发布时间:2013-09-23 15:19 类别:心理疾病

  
  心理导读:在心理学中,脸盲有个更学术的名字--面孔失忆症。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在看到同一张人脸时,我们的大脑会产生两种共存但截然不同的识别机制。其中一种会将人脸当作一个整体来识别,而另一种则会记住那些面部的细节。脸盲患者的第一种识别机制往往有所欠缺。在他们看来,鼻子依旧是那个鼻子,眼睛依旧是那个眼睛,但对于整张脸来说,他们就只有“似曾相识”了。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什么是脸盲综合症?

心理疾病:什么是脸盲综合症?
 
  来了美国之后结识了不少新的朋友,唐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位。唐小姐面目清秀,性格活泼,按理说在我们这种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应该很受欢迎才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除了几个小圈子里的密友,唐小姐的朋友并不是太多。而我身边一些朋友也会偶尔和我抱怨说唐小姐从来不在路上和人打招呼,颇有不可亲近的意味。我最终确认了唐小姐不是精神分裂。某天我和若干好友去看《霍比特人》,影片放至中途,唐小姐轻触我的手臂问道:“这个矮人是谁?之前出现过吗?”
  
  呜呼,原来唐小姐是名不折不扣的脸盲!
  
  在心理学中,脸盲有个更学术的名字——面孔失忆症。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在看到同一张人脸时,我们的大脑会产生两种共存但截然不同的识别机制。其中一种会将人脸当作一个整体来识别,而另一种则会记住那些面部的细节。脸盲患者的第一种识别机制往往有所欠缺。在他们看来,鼻子依旧是那个鼻子,眼睛依旧是那个眼睛,但对于整张脸来说,他们就只有“似曾相识”了。
  
  不过脸盲患者却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全世界有2%的人都与你同病相怜呢。脸盲不是你的错。除去一些脑部创伤,脸盲大多由先天因素引起。在一项基于双胞胎的研究中,来自6个大学的联合课题组发现同卵双胞胎(理论上说基因完全相同)中的一人是脸盲,另一人也有很大的可能同样是脸盲。而这种相关性却很难在异卵双胞胎中得到重复。由于这些双胞胎后天的生长环境都几乎如出一辙,因此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应当在遗传因素上。此外,就算脸盲了也没有什么。多项独立的研究表明脸盲与否对人的视力或智商并没有影响。
  
  尽管如此,脸盲依旧会在生活中给人带来不便。认不出毕业十年聚会中的老同学尚可用多年不见来化解尴尬,认不出飞机邻座的大客户可就损失惨重了。既然脸盲是一种病症,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治疗它吗?很遗憾,以现有的医疗水平来看,脸盲依旧属于“不治之症”。不过现有对脸盲的一些认识或许能够改善你的症状。2009年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眼睛是人脸上信息最丰富的区域,在辨识人脸的机制中也占了最大的比重;另外,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脑科学家们发现大脑识别面部的区域与识别声音的区域紧挨在一起,存在着彼此交流信息的可能。因此想要尽量记住一个人的脸,可行的方法已经很明显了:在第一次见面中,尽量与对方多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也多保持目光的接触。一来这符合社交的礼仪,二来这对缓解脸盲症状或许有着奇效。
  
  不善与人交际的宅男宅女们也并非无药可救,只是初见成效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3年前的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人的大脑并非越年轻越好使。人类的记忆力等固然在23、4的年纪达到峰值,认人脸的能力却会不断提升,直到30出头。所以说现在脸盲也不必过于悲观,毕竟你还有潜力有待挖掘。只是在此之前,诸如《霍比特人》这种有13名矮人角色的大片恐怕就不适合单独观影了。
  
  (文:冷月如霜 来源:心理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