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治疗:共情的治疗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17 09:12 类别:沙盘箱庭治疗
心理导读:“游戏”是沙盘游戏治疗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所有心理治疗中所包含的一种重要因素 实际上,沙盘游戏治疗本身,便是起源于自然的儿童游戏,不管是威尔斯的《地板游戏》,还是洛温非尔德的“世界技术”,都包含着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发的创造。理解游戏及其所包含的游戏精神与治疗意义,对于做好沙盘游戏治疗十分重要。 ---www.tspsy.com
在当代的心理分析实践中,“共情”多被认为是心理分析师所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但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治疗和治愈的气氛和条件,甚至是方法和技术。尤其是在被称为非言语治疗的沙盘游戏中,共情的作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一) 对于共情的理解
英文的empathy是由德文的einfilhlung翻译而来,我们理解为“共情”。就empathy的西文词源来说,希腊语的empatheia字义,本是以“情”为主,涉及的是感情(Passion)、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em”作为前缀与“en”相同,所包含的则是“进入”、“引发”和“提供”等语义。
共情作为专业的术语,几乎是与心理学一起出现的,那是在19世纪70年代。被心理学史家波林称为新心理学先驱的洛采和现代心理学的奠基者冯特,都是此概念的最早使用者。一般认为德国学者费肖尔父子分别把einftlhlung用作动词和名词,属于此概念的创用者。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在其专著中赋子了“共情”最初的专业内涵。冯特的学生铁钦钠在1910年把德文的einfithlung翻译成为英文的empathy。
立普斯也是冯特的学生,但在心理学史上被归于布伦塔诺的意动学派。于是,“共情”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出现的时候,既包含了冯特的统觉想,也包含了布伦塔诺的意动内涵。立普斯认为,心理或意识是无意识的过去经验和现在体验或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立普斯来说,当我们认识某一对象的时候,能够没身处地地感觉或感受到被认识的对象,就是所谓的“共情”或共情现象。
于是,共情的西文本义,是要表达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别人的情感与动机等心境的认同,或者是—种能够体验到别人情感与心情的能力。但是,当我们用“共情”翻译了empathy的时候,除了其西文的语义和其心理学的专业意义之外,已经是具有了所使用的汉语及其中国文化的内涵。
在早期的英汉词典中,empathy多被翻译为“神入”,尽管未能流传,但烘托出了共情的一种意境,,汉语中本来有“神思”和“神通”的用法,前者为“神随意往”,后者为“心思通达”,皆包含着“共情”的某种意境。
在汉字,‘共”的甲骨文原形中,包含着两人共同拥有的意象,包含了“和”的理念。在共情现象中,不管是美学体验中的感情移入,还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设身处地,临床心理学中的感同身受,其中“共与和”的意境非常重要,共情的主体与被共情者处于一种心情和情感的和谐状态,是共情现象的重要基础。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张九龄的“天涯共此时”,苏轼的“千里共婵娟”等诗句,也都衬托出“共”的境界和“共情”的意味。
徐灏在其《说文解字注笺}注解“情”字的时候,阐释了“发于本心渭之情”的道理。于是,盂广的心性学说,其“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主张,也都反映在了共情的寓意之中。朱熹在注解《孟子》的时候曾发挥了“心统性情”的思想,以“情”为心之体用,也能展现为共情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
《论衡》本性篇中引刘子政言:“情,接于物而然者也。”当“共情”发生的时候,“投射”已经不再重要,共情也就不是单纯的“转移情感”,而是共情者与被共情者本心的自然呼应或共鸣。“共情者”不是以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对方的感受,而是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对方的感受,与对方共同拥有或分享某种情感与感受,这便是心理分析和沙盘游戏治疗中的共情和共情意境。
(二) 共情的方法内涵
共情作为心理分析的一种方法,首先表现为一种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而体现出感应的作用,或“共时性”现象的效果。因而,道家的无为,以及中国文化心理学中的感应心法,是运用“共情方法”的重要墓础。
于是,真正的共情不是任何技巧性的刻意表达,也不属于任何语言的技能,而是一种专业的素养和真诚的态度。阿德勒在临床心理学的意义上使用共情的时候,曾将其转化为一种通俗的比喻:“穿上病人的鞋子(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来观察与感受病人的体验”。因而,“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很重要,这也是布伦塔诺用意动来包含客体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罗杰斯在其《患者中心疗法》(1951)中,把“共情”作为其新的治疗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核心概念。即使是罗杰斯的另外两个原则:“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一致性”,似乎也都是为“共情”作进一步的注解。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共情中包含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中包含了医生与患者情感的“一致性”。通过共情可以获得心理治疗的内在基础,这种内在基础也曾被罗杰斯理解为发现与接近自己内在的直觉自我。通过共情而进入来访者内心世界的愿望,这也是所谓的“患者中心疗法”的具体体现。罗杰斯甚至把共情作为其心理治疗的技术,包括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传递共情的信息。在罗杰斯的治疗个案中,我们常会看到他用赞同来访者陈述的要点,或者是重复来访者表述的最后一段话,来表达他所获得的共情理解。
我们把“共情”理解为一种设身处地的同感,早期的学者们多将其译为“神人”,大有出神而人化的境界,不失为一种传神的翻译。但就其中文的内涵而言,像没身处地和感同身受,都在其心理反应之外更具有“身体的心理作用”。因而,共情就不仅仅是感情方面的同步,更不仅仅是意识层面的理解,而是包含着彼此的身心共振与和谐。不管是一句话,还是仅仅一个眼神,甚至是一阵沉默,但彼此都有真实的感触,都能被对方深深地打动,一切尽在其中,也都涉及了共情所包含的治愈效果。在有关非言语交流和非言语行为的心理学研究中,曾发现彼此心理和感情接近的人,会不知不觉表现出身体姿势同步的现象,都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印证共情的作用。而就心理分析的临床意义而言,身体的感受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效果。
于是,在这种意义上,共情的专业态度,也是培养沙盘游戏工作气氛的必要元素。被分析者要真切地感受到被心理分析家的接受与理解,才能自然地表露其内在的情感。
(三) 共情与沙盘游戏
劳伦,考宁汉是资深的沙盘游戏治疗师,荣格心理分析家,曾任《沙盘游戏治疗杂志》的主编十多年。她曾经告诉我,在多年的沙盘游戏教学和培训中,每次讲授沙盘游戏治疗之前,她都要先讲这样一个故事:
在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掌管着天上与人间的皇后伊娜娜,听到她做地狱皇后的妹妹艾里斯克欧的痛苦呻吟,决定前去地狱探望她的妹妹。经过那狭窄的地狱七重门的时候,伊娜娜先后脱去其华贵的装饰与衣物,赤裸裸地来到了地狱皇后艾里斯克欧的面前。失去了理智的艾里斯克欧,以其盛怒接待伊娜娜,夺取了她生命的气息井将其变为僵尸。
三天之后,不见前往地狱的伊娜娜返回,她的忠实仆人尼苏伯四处寻求帮助。最后,智慧与水之神安奇用其指甲里面的泥垢做了两个非男非女的小人,让他们把生命的食物和水送给伊娜娜。
这两个小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地狱的皇宫。发现艾里斯克欧赤裸地躺在床上,头发散乱,语无伦次地呻吟着: “喔……喔……我的里面啊!”
受命于安奇的两个隐身小人,用同样的语气呻吟着: “呜……呜…你的里面啊!”
艾里斯克欧又大声地叫唤着:,:呜呜呜……呜呜……我的外面啊!”
两个隐身叫、人同样回应着:“呜呜呜……呜呜……你的外面啊!”
艾里斯克欧继续呻吟与呼叫着,两个隐身小人也同样回应着她的痛苦……就这样,直到艾里斯克欧内心变得平静,停止了痛苦与呻吟。于是,康复了的艾里斯克欧要答谢这两位帮助她的小人。两位小人要回了伊娜娜的尸体,用生命之水救活了她,并与她一起重返人间。
我曾经问劳伦,为什么每次讲授沙盘游戏治疗都一定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呢?劳伦告诉我,其中包含着重要的治愈因素,也就是共情的作用,和非自语的力量。对此,我也曾深有体验。我有一位患有10年抑郁症的病人,抱怨说他好像就是生活在迷宫里的“牛头怪” ,
60多岁的年龄仍然不能寻找到那“迷宫”的出路。我告诉他,那“牛头怪”不仪仅是他的“抑郁症”或“抑郁的他”,也是整个人类的阴影。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受限在生活或生命的迷宫之中。于是,我愿意作为他“迷宫”中的陪伴,而他也接受了我。作为诗人的他,重新听到了那牛头怪在迷宫中的呼喊声,并且转化为其专业的创作,获得了国际上“新世纪第一年最佳诗篇”的殊荣。而我们在共同度过了迷宫中的黑暗与艰难之后,也找到了属于病人自己脱离其迷宫的线索,获得了治愈与发展的效果。
(文/佚名 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