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咨询案例 > 亲子教育咨询 >

怎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有利?

发布时间:2012-10-28 17:46 类别:亲子教育咨询

  
  心理导读:现在开始了,未成年的孩子们已经不拿那些“天真”的问题折磨我们了,而多半是我们带着类似的问题和他们纠缠不休了。为什么你们不把衬衫掖到裤子里?为什么女孩子那么爱挑衅抹胭脂?为什么把音乐开到最大声?为什么你不赶快回家?你在哪里学会如此这般和父母讲话?   ---www.tspsy.com
  
怎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有利?

怎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有利?
 
  反思未成年人教育机制的现状,就不得不正视这样三个问题:一是长期片面地将学校视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而严重淡化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责任;二是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成人社会行为失范现象或反道德现象十分普遍,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三是学校道德教育未能摆脱“假、大、空”的状态,偏离了未成年人的真实生活和认知规律。
  
  这三个问题的严重性突出了基层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在功能和性质上决定了他不是一个最理想的未成年人教育场所,在青少年逆反心理时期家庭教育又很难深入,家庭教育也存在的它的局限性。许多西方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转移到了社会教育,一位日本的学者提到“社会教育远在于学校教育之前就存在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西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相信从这些观点中我们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
  
  1、 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孩子们纷纷提给我们的许许多多问题。
  
  为什么雪是潮湿的?为什么成年人令人感到枯燥乏味?为什么不许喧哗?为什么钟表滴答滴答?……某些问题想起来不难,可是我们却回答不出什么不同来。例如,从孩子的角度看是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猫叫猫?的确,为什么呢?可不仅用俄语讲出来是这样,就是英国人也称作——猫。
  
  现在开始了,未成年的孩子们已经不拿那些“天真”的问题折磨我们了,而多半是我们带着类似的问题和他们纠缠不休了。为什么你们不把衬衫掖到裤子里?为什么女孩子那么爱挑衅抹胭脂?为什么把音乐开到最大声?为什么你不赶快回家?你在哪里学会如此这般和父母讲话?……
  
  2、为了能分辨清孩子们的举止,让我们来探察一下从前,人类社会的过去。我们势必不仅要求助于历史,而且还要求助于科学,求助于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举止原因的科学。
  
  探索我们行为举止根源,表面看是一种样子,但究其实质也还是类似动物的行为,尤其类似类人猿——这是本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从事这项研究的是生态学家和生理学家。恰恰是他们发现了,仍旧处于我们本能水平上的攻击性的原因,正是他们讲清楚了我们爱搜集,爱打扮,也正是他们“破译”了嫉妒的原因以及民族敌对的根源。
  
  是谁给我们人编制了程序?
  
  3、很可能你就是那些父母之一,唠唠叨叨,从孩子的兜里掏出各式各样“乌七八糟”的东西——螺帽、弹簧、小石头子,小玻璃片、包糖果的纸……试着把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一下。
  
  大家势必都见过沿着河岸、海岸舒活筋骨的海鸥和乌鸦。他们可不是在闲步——他们在收集。在生态学家那里,这个词是科学术语。收集——生态龛位,动物的职业,他给自己获取食物的方法。不轻松的一种职业。其他一些会潜水的,或者去抓鱼或者打死飞鸟,或伏击,或啄树找虫子,或准确无误地用长长的嘴巴从土里取出蠕虫,而采集者们却做不到。他徘徊着,挑选着一切不能逃走的东西,只能翻转水中多树杈的树墩和石头子,搜集水藻生芽时长出的叶子。这些采集者是聪明的。大自然没有给他们提供专门的器官——工具,可他们总是能够碰到非标准的情形:每次又不得不解决,如何逮住藏在石头下的虫子,如何翻转这个树墩,如何从人扔出的东西中提取残羹剩饭。他们一生都在学习。
  
  4、我们大家在搜集着,听从于本能、人类祖先的感召,因为人类开始自己在地球上的征途,有着唯一的生态龛位——搜集者的龛位。尽量不要忘记这一点。
  
  就是现在,在亚马逊荒凉的土地上,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沙漠里,在大洋岛上仍存在收集者的部落。
  
  给许多种类的动物,例如,给食草类,天赐的食物,比比皆是。原始社会的人既没有大自然赋予的快跑,锋利的爪子,巨大的牙齿,也没有善于消化草、树叶和树枝的胃。人类的食物资源始终是有限的。饥饿常常伴随着他。甚至在有史以来最温饱的当代,也有二百多万人生活在饥饿边缘或正在挨饿。一小群——二三十个人类的祖先游荡在热带丛林的小路上,靠近水库和小河旁。极其瘦小的鱼儿、猛兽的剩饭、软体动物、幼芽、嫩枝、树干的形成层、野果、核桃、蛆虫、昆虫、爬行类等等,间或——很小的小野兽、鸟类、蛋类——这就是搜集者的菜谱。这些奇怪的组合中,有不多的一些能够应用于现代厨房中。但是,我们喜欢吃一些带点臭味的各种特色美食,就是从那个年代开始的。那些菜肴在各民族都有——上至法国宫廷的羊乳干酪,下至爱斯基摩人的腐肉。
  
  5、伴随着搜集那些无用东西的狂热,显现出我们对类似事情本能的想往。
  
  我们真就那么需要蘑菇吗?——要知道,买到它们也不难。但你却喜欢采蘑菇。说不定你甚至都不爱吃蘑菇。但是采集的时候你感觉是幸福的,就是内心的感觉——“那里,在那棵白桦树的后面”那种感觉,如果没弄错——蘑菇,那里也有。这是可以预见的幸福,预知在先,本能得以实现的幸福。
  
  6、本能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它吗?它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孩子们认识它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这个单词经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用在人的身上时,是最低劣、又总是很傻的标志。本能常常表现为掩盖和抑制。道德和理智常常和本能相反。但是在生物学中,在生态学家眼里“本能”这个词有着另外的意义,它表示天生的行为程序。可以组装很复杂的电子计算机,但是在没给它安装程序时,它什么也不会计算。程序——电子计算机的本能。就象是大脑一样。为了开始行动,他需要程序——如何理解任务,如何解决它们,怎么学习,以及学习什么?
  
  动物生来就带有这些程序,带有这些巨大的,复杂而精细的一套程序。它们带有基因遗传,一辈又一辈,自然淘汰创造了它们,无止境地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小小的、普通的成套的新系统。这个组合在幸福的和不幸的,成千上万个体中来检验。失败的程序就注定要灭亡,成功的——则繁殖下去,这就是自然淘汰。
  
  本能制造起来很慢——时间很长,就像制造一个新的器官时间一样长,可如果变成不需要的,重建或毁掉就很慢,和生态学的组合相比往往也不快——手指头的数量,嘴巴的形状,牙齿的构造。
  
  7、不应该忘记,我们的祖先和任何其他的单位相比都不乏本能。
  
  人类继承的许多本能不仅来不及破坏,而且他们什么时候也不会消失。因为需要他们,因为他们构成了新的偏重理性活动的基础时,像从前一样起作用。它发展是有基础的,而且由于天生就有程序。
  
  例如,搜集者的本能包括渴望寻找差别、分类、学习,因为正确地应用了程序而奖励我们以满意的喜悦。这个本能不仅在隔代遗传中表现出来——也在自然天赋的组合中也表现出来。他热衷于搜集邮票和标签,他还有着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的热情,对搜集的动物和植物进行分类,他也具有地质学家孜孜不倦的精神,完成矿物质的搜集。我们谁也不会因象动物一样出生、进食和死亡而徒增一层羞愧的色彩。那么,就不要耻于遵循动物本能的爱好和行为。
  
  8、那么,就只有人类才与生俱来存在本能吗?动物学家证实:在两种表现中,人类是动物王国里独一无二的——他会运用语言和火。
  
  火的使用是很实用的,但人类对火的狂热却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这是野兽不知道的唯一的本能,人类的本能。它产生于我们祖先那里,并且一直保存到当代。但也是刚刚才意识到,如何不受挫折!拜火教徒的祭礼。放火狂摧毁的极乐。被焚烧又重新恢复的罗马。少先队员的篝火。纪念烈士的永恒之火……
  
  同样来思考,我们将会发现,还有一种途径来认识祖先,由此重新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们。
  
  这首诗是尼古拉·卢布佐夫所作。有趣的是:随便找出任何一个诗人,随便找出一首诗——回忆在那里度过童年的故乡——你就会感受到诗歌的那种力量。关于祖国的——或许没什么,或许很好。
  
  9、现在, 让我们来阅读一首诗歌吧:
  
  静静的我的故乡!
  
  柳树、河流、夜莺……
  
  我的母亲就在此埋葬
  
  儿童时代我的……
  
  ……水藻现在也变成沼泽地带
  
  曾喜欢在那里洗澡……
  
  静静的我的故乡,
  
  我什么都不曾忘记,
  
  校园前一排新的栅栏,
  
  绿色的空间,
  
  好像连乌鸦都是愉快的,
  
  我又坐到了栅栏上!……
  
  ……伴着每间木房和乌云,
  
  伴着雷声,我们准备卧倒,
  
  我感到的是难以忍受的,
  
  最致命的状态
  
  10、难道对祖国的爱是——本能?生态学家用肯定的“是的”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对行踪不定的鸟类进行试验中就弄清楚这个问题了。找一些各个年龄段的鸟——还没有孵出的鸟,刚刚孵出的鸟,刚刚离巢的雏鸟——把它们从父母的巢带到别的地方。在新地方呆到实验前,到秋天开始迁徙过冬,把爪子给它们套上环,然后放飞。而春天分别在两个地方等它们。结果是,飞走越冬的、成年的鸟回到“家”,而幼鸟的行为还取决于做实验时候的年龄。如果按照达到某个转折年龄段,把它们带走,到时候它们就回到“老家”(就是回到把它们带走的地方)没有达到这个年龄段的鸟,就返回到放飞它们的地方。这就意味着,鸟类在地球上,对固定地方的依恋性,是在童年的某个转折时期形成的。它们在这个转折期原来在哪里,哪里就将是它的故乡,是它们一生都想回去的故乡。
  
  11、童年时期留下的某些的形象,生态学家称为是大脑发育中形成的“印记”刻画。
  
  可见,本能中的家乡不一定是出生的地方,这是他度过多愁善感的一段童年生活的地方。现在,在许多动物身上——鱼类、龟类、鸟类、哺乳类,都进行着有关印记的研究。看来,这套机制通常也就是在2岁以上和12岁以下的孩子中起作用。
  
  12、有固定居所的动物,也包括游牧类动物——流浪的,不知道家的。到底是哪些人呢?从学校里我们了解:有固定居所的人、无固定居所的人。这取决于生活的、经济的结构。那我们的祖先是哪一种——搜集者?
  
  想任何一种搜集者一样,他想必是游牧的。但小部分种群是无处游荡的——他们在自己群落公共的地方,传统的领地内游荡。这就是他们的故乡,就是他们记住,并且时刻准备包围的故乡。再就是伸手控制其他的群落,他们曾被从那里赶出去的群落。在熟悉的领土内游荡更好一些——已经熟悉,且有好吃好喝,还有水库,有大一些的野兽居住的掩蔽所。
  
  13、每一种有固定居所的动物,童年时都有特殊的时刻——巩固领土的时期。
  
  这段时期产生的印记——周围世界的轮廓印在脑子里,影像是永久的。长大后,动物将努力不失去这块领地,并且还有回到他身边。
  
  如果留下印记的时期短,并且动物这时又迁移性很小,那么他记住的就是一小段。如果这段时期长,象人类,可动物又经常搬移,他就能记住很大的领域。对固定居住的农民的孩子来说,他们自己的故乡——村落和他城堡。在他们界限以外的土地,对他们来说是别人的,没有吸引力。如果生活成型了,很平静,农民就可以不离开故乡村落,从生到死。而且,游牧民族的儿子也记得故乡——广阔的领地,他和父母曾一同游牧的地方。结果各异,但根本是一个。游牧民族不是不知道家的流浪者。
  
  14、这就是说,你和自己的孩子旅行得越多就越好。
  
  孩子一个多出游,这样就拓展了他的思维度,增强了他的适应能力。这样,成年之后就有机会,能够选择固定居住地以外的其他更适合他居住的地方。
  
  我们虽然小,但是是自己的故乡,永远是美好的,无论人在哪里长大——在冻土地带、或者是在泰加林,在沙漠或者在海边,在小岛上或者在城市里,因为他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伴有一切肯定的感情色彩,对童年来说都独具特色。
  
  15、但许多种类的动物还有一个天生的方式——就是适合生态环境类型的方式。
  
  在有可能选择的隔离地带生存的鹿更喜欢森林,而赛加羚羊更喜欢开阔的空间。人类原来占据的环境——多丘陵的热带森林的岸边。而对我们来说至今是最美的景观——少丘陵的地带。树和灌木丛交替生长的广阔空间,,附近还有河流和湖泊。难怪人们残酷地砍伐居所周围林地的森林,却又顽强地在居所周围的荒原上种着树。
  
  16、热爱大自然是常人应有的“程序”,对自然漠不关心的孩子是有缺陷的。
  
  祖辈的搜集者、猎人、园艺家是生态系统的自然成员。看来,他们对自然的影响不具破坏性,没必要禁止他们破坏环境的行为。况且,他们具有很强的禁令,人难道就不能走科学发展的路。但是,有关仅仅在当代人们才碰到影响周围环境的不良后果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
  
  漫无节制的放牧和烧荒,首先把阿拉伯一带变成了沙漠,然后又把北非也变成了沙漠。由于往昔的原因,多数的栖居动物谁也没剩下。枯竭而被抛弃的土地,保存着独特的文化物质残骸,在各个大洲都能遇见。他们的居民在哪里呢?所有人都是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意外灾难的牺牲品。
  
  既然那些不能及时停下来的人死亡了,既然那些没导致环境灾难的人活过来了,就意味着,自然淘汰能行得通:改变普遍危险破坏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被制定出来了,那些机制之一就是——热爱大自然,怜惜动物,怜惜树木,希望不无缘无故破坏他们,这是最必要的。
  
  17、惊人的品质——感受我们以外的个体的痛苦。我们中几乎每个人都带着它一起成长。在孩子身上培养和强化它很容易,能够达到完全的心理上的禁止。
  
  但是,当孩子坚信,成人他们的行为可信,并且去效仿时,这种感觉就消失了,同时轻易就破坏了这种禁止。
  
  例如,造访过古埃及的盖拉多特描写的古埃及。在下古埃及有更多的定居下来的,被驯化的市民挖池塘,并且在那里养河马和鳄鱼。共同饲养它们,并且因它们被欺侮而感到痛苦。猫很神圣,白鹮,甚至某些昆虫都很神圣,不许掐断神圣的,专为小树林种的花,只可以观赏。同时在上埃及很少住人的地方,允许捕猎鳄鱼和河马。在那里还能见到很多。
  
  禁伐、禁渔、禁猎区的楷模……我们打算研究的行为标准……所有这些事物——意味着有可能,并且可重新再来。不久前,老师还给学生们举例讲解神圣的动植物,古埃及人的愚笨和盲目崇拜。而现在同样的例子我们也举出来,却是作为他们高度文化性和周密性的标志。
  
  18、现在我们来仔细考虑一下,人是如何喜欢狗,又为什么喜欢狗的。教训小心是可以的,但是当孩子坚持要牵小狗时,那时候你就应该让步。
  
  全球人比任何一种其他的动物居住得都分散,并且都有狗同他在一起。有用来打猎的狗,有用来放牧的狗,拉车的狗,战斗用的狗,用于食用的狗和没有固定用途的狗——都只是狗。最近以来,他们的数量还在增加。某些社会学家认为,城市中的狗的数量是考究当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参数之一。
  
  19、如果你想直观地看到,那种不可能的互相理解——那就搅合进爱狗和不爱狗的人之间的争论吧。如果你(素质不够)不属于这两个世界之一,你,大概就同意第二种人讨厌狗的合理的理由。
  
  好的狗不仅值得你花钱给他们购物,给他们买车票和机票,付疫苗费和电影院的票钱。在许多国家还要交税,要买常年的广场币子。它还值得你花时间。可以带它去散步,那时不仅是天气好,而且散步也是愉快的,并且好的主人从不把狗逐出家门。为了带它溜达,你不得不坐车回家,如果你要出门,还要把它先安置好。狗也值得你为它劳神。你住的房子,那个小天地里啥人都有;你带着狗——在你面前可能会出现不怀好意的人。每次你会担心,它冲到车子里,丢失,咬到什么人。最后,因为狗,家里也可能会有多余的东西,还可能有传染什么病的一点小风险。这些足可以说服你,不牵羊、小熊和乌鸦以及鹦鹉。但绝不是养狗。
  
  20、这都一样,狗的爱好者将如此回答,但关键不是这个。
  
  那什么是主要的呢?主要是我我喜欢狗,从小就幻想有个狗,和它在一起觉得舒服,而没有它就很难过。
  
  没有任何更合乎情理的解释。
  
  本能使得狗喜欢亲近人。而我们对狗呢?是的,我们和他一样的感觉!
  
  21、象许多动物一样的人类,不准伤害信任他的那个人,这是最起码的美德。
  
  某些动物正是利用了人类的这一品质而亲近他。猫,我们认为是家禽,生活在我们中间并且需要我们保护的鹳,鸽子,燕子,都不是家禽。而我们也喜欢它们。对真正被驯服的动物——鸡、猪、绵羊、山羊——人类没有感受到不知不觉的爱。
  
  祖辈的猎人、放牧人和庄稼人,多次换地方,各处迁移,那些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却是许多新民族的开端。而我们早已经不像我们的祖先那样需要狗了。但是和从前一样的是,我们许多人,生活中还是以对狗的喜欢来愉悦自己。摩托车和汽车等许多东西代替了马,但是狗是无可替代的。
  
  22、再聪明的人在没来到世界之前,关于这个世界他都是一无所知的。
  
  他出生就是有程序的,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如何来表现自己。
  
  带着一整套无数先辈在万花筒般的情景中,经受过,检验过的临别赠言。认真的挑选,巧妙地形成的本能。我们开始讨论的不是最重要的,不是他们中最明显的。相反,是我们一少部分古怪的行为中,习惯上、偏爱中,业余爱好里,几乎被遗忘,几乎不需要的。那些是我们本人都不明晰也说不清楚的。如果我们改变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我们哪里还能弄明白呢。
  
  23、本能对于智慧而言惊人的得体。古代君主通常不指挥行为,不要求、甚至都不建议盲目从属。
  
  他只是不经意地表达愿望和想法,同时留给智慧完全的自由,在时间和情景合适的时候授以愿望。要知道,它,本能,古老又封闭。生活是变化的,赋予智慧是为了在变化的,不标准的情况下确定方向,采取决定。
  
  我们似乎觉得,那么做不外乎是因为我们想那样,别人教育我们那样的。这是我们坚信的,并且几乎什么时候都不觉得有某些盲目的、深刻的、有悖于我们智慧的东西,在提醒我们这样做。难以置信,本能竟加入我们行为的动机中!
  
  因为智慧什么时候也不和本能相斗,而且本能也不压制智慧。他们是合作的,长达几百万年之久。(未完待续.....)
  
  (文/译言网 唐山心理咨询网 www.tsp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