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的恩怨

发布时间:2023-03-16 22:49 类别:新闻中心

  
  心理导读: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互掐近一个月之后,在新闻发布会上继续火药味十足。报纸掐上矿泉水,为何群起而攻之?    ——www.tspsy.com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的恩怨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的恩怨  

  一、新闻事件
  
  近日来,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就饮用水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论战。“互掐”近一个月后,农夫山泉于5月6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董事长钟睒睒与《京华时报》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继续展开激烈的交锋对质,现场火药味十足,场面一度混乱。
  
  二、心理解读
  
  一方是关乎民生的企业,一方是关心民生的媒体,有疑点可以解释,有问题可以解决,有矛盾可以磋商,但矿泉水和报纸就这样掐了起来。
  
  1、“抱团”引发“威胁”
  
  依据某些相同的属性,我们这些社会人可以抱团形成各种大大小小的群体,如“上班族”“五毛党”“富二代”“屌丝”“白富美”“女博士”等等。某一个群体所拥有的资源,以及群体成员的行为、信念、价值观等特征都有可能会威胁到另一个群体的存在、发展和目标,这种感知到的威胁被称为“群际威胁”,它可能会引发群体内的人们对外群体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譬如产生群体偏见——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更加偏爱和保护、对外群体更多厌恶和贬损,继而导致消极的对外群体态度,产生歧视、争端、群际冲突等一系列消极行为。
  
  2、“群”起,而攻之
  
  就群际威胁的产生和影响而言,研究者们将其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现实威胁”,包括所有威胁到群体或群体成员现实利益的因素,如政治权力、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和人身安全等。而且这种威胁指的是群体成员主观知觉到的冲突,也就是说,只要群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群体对本群体有现实威胁,那么不管这种威胁是否实际存在,都会产生对外群体的消极态度和情感。比如心理学家进行的一系列对外来移民态度的研究显示,本地居民一旦感觉到外来移民在工作和经济收入上带来的威胁,就会产生明显的“排外”观念和行为。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多多少少会见到或者感受过“外地人”的待遇。
  
  在矿泉水和报纸的“掐架”中,由于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旗下的饮用水品牌可能存在现实中的经济利益竞争,一个群体的成功目标会影响到另一个群体的利益,两个群体已经感受到了现实的威胁,所以群体之间就会产生消极的群体态度,如对抗、冲突甚至暴力言行等。
  
  第二类威胁是“文化威胁”,是人们感受到的群体之间在社会特征或人际特征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语言、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文化威胁”能够较好地解释两个群体在没有任何现实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群体偏见和冲突。有关种族偏见的研究发现,如果白人认为黑人群体破坏了白人群体所倡导的重要价值观,那么他们对黑人群体的态度往往会更加消极、否定。对同性恋群体进行的研究也表明,对同性恋群体有偏见的人们往往认为同性恋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伦理规范。
  
  第三类威胁称为“认同威胁”,指某个外群体可能产生的对本群体自尊水平的威胁,这类“外群体”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经济水平。比如“屌丝”遭遇了“高富帅”,“屌丝”群体的自尊感受到了威胁,会倾向于各种贬损外群体的敌对态度和策略,以寻求群体内的认同感,提高自尊感。
  
  (文/心灵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