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百万元寻狗:看似疯狂,实则无奈

发布时间:2013-02-20 16:46 类别:新闻中心

  
  心理导读:你的父母,近在身边吗?一位成都网友发出一则寻狗启事,称丢失了一条养了7年的松狮,送还者将获赠价值百万的房产一套,引起网络哗然。这背后隐藏的中国空巢老人心理之殇,却让人叹息。    ——www.tspsy.com
  
百万元寻狗:看似疯狂,实则无奈。

百万元寻狗:看似疯狂,实则无奈
 
  2月17日,有一条“寻狗启事”的微博走红网络,博主“家居曹老师”称自己的爱犬于8日走失,微博中发出“送还者,重谢房一套”的承诺,引起不少网友关注。
  
  据了解,这位叫“家居曹老师”的博主,是一名空巢老人。2006年,儿子送了一只松狮犬与其做伴,曹老师与爱犬相处后,感到内心沉静。除夕前一天,这饲养7年的狗,居然走失了,为找回爱犬,曹老师决定以房相赠。这套房位于成都二环路附近,现价值56万元,拆迁价超过100万元。
  
  舍不得丢失的名犬,为了能找回名犬,用重金悬赏,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但为了找回一只寻常的松狮犬,愿用一套价值百万的房产来悬赏,这就大出人们的意料了,惹得一群网友起哄:不上班了,找小狗去。查了网上的报价,最好的松狮犬,最高的价格也只有5万元。可见曹老师在乎的,是寄托在爱犬身上的感情,用曹老师的话说:家庭一员何止百万元?
  
  养狗养出感情,把爱犬视为家庭一员,这也不是什么新闻。但人们把曹老师跟“空巢老人”的身份联系在一起,这话题就显得特别沉重。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
  
  如果从年龄层面来划分,空巢期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因为孩子出国、升学的机会增加,已造成渐趋年轻化的第一类空巢家庭。孩子结婚造成了第二类空巢家庭的产生,这部分空巢家庭成员主要集中在55-65岁,但随着下一代的降生,按照中国传统的隔代养习惯,还会有一次回巢的阶段。第三种空巢家庭,就是老人给孩子带完孙子、孙女等的类型了,他们有自理能力,不需要太多照顾。最后一个空巢期往往伴随着鳏寡期。80岁以后,大多数老人逐步丧失自理能力,体力和身体健康时刻需要被照顾,事实上,这部分人是因为子女无力照顾而导致的被动空巢。他们在此阶段,感情方面容易遭遇配偶离世的打击,这个年龄的老人对家庭的眷恋度,对亲情的渴望度都会达到一个空前的高位,他们的心灵更为脆弱。
  
  譬如发微博的这位曹老师,他有儿子,但儿子只留给老爸一条松狮犬。儿子也许有儿子的难处,想到送老爸一只松狮犬,至少说明他意识到老爸独居空巢的寂寞,可见还懂得体恤老爸。从实际效果看,也达到了让老人心境平静的目的。爱犬丢失,如果还有其他的家庭成员的慰藉,当不至于伤心难耐。不妨推测一下,从丢失爱犬的2月8日,到发微博以百万房产悬赏爱犬的2月17日,这将近10天的新春佳节,曹老师经历了何等艰难的情感磨难。也许团聚的家人曾给过曹老师许多安慰,失去爱犬的情感痛楚,曾因家人团聚而减缓过;但等长假既过,团聚的家人陆续离去,对于相伴7年的爱犬,很可能又萌发了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因此,曹老师才有这惊人之举。
  
  忙到无可再忙,闲下来的晚年,最依赖的就是亲情。老龄化越来越快,社会化养老却明显滞后。“老有所老”,绝不仅限于衣食无忧。“空巢老人”的情感,如果只能寄托于一只爱犬,这样的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就不可能是幸福的社会。居家养老的空巢概率,只会越来越高。想起自己的母亲,过年的时候,一次次感叹最大的痛苦就是“孤单”,而我们几个兄妹,居然束手无策。其实,我这一代人,也渐行渐老了。
  
  辛酸,无奈的辛酸。无奈之余,社会与家庭能否共谋一点对策呢?
  
  空巢老人易引发的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容易患上老年抑郁症
  
  今年72岁的吴阿伯感到心烦和失落,平时身体硬朗的他患上了严重的感冒,住院一星期还未见好转,因而给在上海工作的儿子打电话,可儿子正在做一项研究,根本不能抽身回家。吴阿伯也不好勉强儿子,但心里很感失落。虽说身边也有护工照顾,但想想老伴去世了,儿子又离自己这么远,不禁悲伤不已。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三科副主任、精神科主治医师朱建忠指出,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很多80后从小就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甚至成人、工作后还享受着父母的照料。不少父母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养老积蓄“奉献”出来,为孩子买房、买车,然而,对孩子如此的关爱,换来的却是“独守空房”,老人的心理落差自然很大,尤其是在生病或出意外时,由于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会因此产生被遗弃的心理,或感到孤苦伶仃而自悲、自怜等。
  
  “家里静悄悄,没有一点生气,空巢老人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的老人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感到孤独、精神寂寞、觉得生活没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悲观厌世。有的老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朱建忠提醒,空巢老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老年抑郁症。
  
  关注老年抑郁症的危险“信号”
  
  老年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烦躁、焦虑不安、精神不振、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总觉得睡眠不够、反应迟缓、敏感多疑、老觉得身体不舒服等等。
  
  由于老年抑郁症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从而错失了治疗时机。要想发现老年抑郁症的“蛛丝马迹”,就要留意以下“危险信号”:
  
  信号1:性情突变、常常自责
  
  如果一个平常性格开朗的老人,突然变得回避人群、懒言少语,并且常常独自哭泣,甚至说自己犯了大罪,对不起众人。如果他所说的“大罪”其实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陈年旧事,那么家人就要对此引起注意,及时带老人到专科医院就诊。
  
  信号2:老觉得身体这里或那里不舒服
  
  老觉得身体有不适感,如胃肠道系统不适:腹胀腹泻,厌食恶心;心血管系统不适:心慌、憋气、胸闷、压迫、难受感等;运动系统不适:腰背痛、头颈痛、全身肌肉痛等;植物神经系统不适:全身忽冷忽热、出汗等。而经过各种检查,往往查不出有什么大问题。
  
  信号3:烦躁、焦虑不安、紧张担心
  
  莫名其妙地烦躁、焦虑不安、紧张担心,例如担心自己的钱不够花、子女不能照顾自己、自己做不了家务、家人会出意外等。这些在旁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的事,患者却因此整日坐卧不安、茶饭不思,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杀倾向。
  
  信号4:觉得自己脑力减退、精力下降
  
  患者会觉得记忆力减退、智能下降,感觉脑子变慢了,什么都记不住。与老年痴呆症不同的是,抑郁症患者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记忆力、智能方面的问题,而且随着抑郁症症状的缓解,他们的记忆力、智能能够逐渐恢复。
  
  除了感觉脑力减退外,患者常常还会觉得精力不足、疲乏无力,严重者终日卧床不起,事事都要人服侍。他们不仅将自身的情况想像得严重化,还会出现旁人无法理解的荒谬想法,例如认为自己的肠子腐烂了,已经病入膏肓了,或者自己变成了穷光蛋等。
  
  专家提醒,如果出现以上的表现,要及早到专科医院就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空巢老人如何安享晚年?
  
  朱建忠建议,老年人本身应端正心态,接受现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对生活持积极态度,自己关心自己,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
  
  人老了,空闲时间多了,老人可借此多学一些东西,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还可多参加公益事业和活动,让自己变得忙碌而充实。人一忙,孤独寂寞就没了。
  
  同时老人自己要有意识多与人交往,不要把自己禁锢在房间里,应多走访亲戚朋友、邻居,“防病于未然”。
  
  而作为子女,要多关心老人,多与老人交流。不少子女认为,孝顺老人就是多给钱,让他吃得好、穿得好。事实上,老人最重视的还是家庭和亲情。作为子女和晚辈,更应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让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消除寂寞烦恼。
  
  不管工作多忙,子女都应常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有事多与老人沟通,让老人有被需要和重视感。即便是没空常回家,也要记得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生活无奈,我们可能暂时没办法解决老人空巢,但至少我们能够不让他们“空心”。
  
  相关阅读:
  
  17日,一条“寻狗启事”的微博走红网络,博主“家居曹老师”称自己的爱犬于8日走失,微博中发出“送还者,重谢房一套”的承诺,引起不少网友关注。(北京晨报2月18日)
  
  “本人所有收入合法,与终身承诺相比,家庭一员何止百万元。”一条儿子送的小狗比一百万房产还珍贵,这是失独老人曹老师的心声。虽然微博中有不少网友调侃道:“不买房了!找小狗狗去”,但也有不少网友对此深有同感:“空巢之家,生活没了乐趣又损害了健康,什么东西能够弥补”。 空巢老人视狗为掌上明珠,多少透视了空巢之家的无奈,物质再丰富,但缺少亲情的温暖。
  
  百万寻狗的曹老师又再一次把社会关注的目光聚集到空巢老人的关爱问题上。自80年代全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占80%左右,“独苗苗”的闪失使年老的父母成为了失独老人,而晚年丧子造成的空巢家庭又成会了一个社会问题。据统计,中国至少有100万个空巢家庭,且每年新增7.6万个,这意味着中国已有200万名父亲和母亲,空巢老人的晚年赡养和照料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中国社会中,越来越多走进暮年的空巢老人,他们所面临的养老问题无疑更加迫切。虽然也有养老院,但也存在难进又不想进等突出问题。老有所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给空巢老人一个温暖的家?一是养老关爱机制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加大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在社区、村建立老年服务社工队,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参与到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列中来,不仅关爱老人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二是养老院建设急需加快。针对越来越多的需求,多建、建好养老院,在健全设施的同时,还要建立“抱团”的服务体制,注重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老人间的沟通,排解老人的孤独,提供一个享受晚年的温室。
  
  (文/华夏心理 心理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