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观察:为何中国政坛缺少女强人?

发布时间:2012-11-06 14:06 类别:新闻中心

  
  心理导读: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男性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女性领导人是非常少见的。即便是中国上最著名的女人,比如慈禧太后和毛泽东的太太江青,都是仰仗她们丈夫的权高位重。    ---www.tspsy.com
  
社会观察:为何中国政坛缺少女强人?

社会观察:为何中国政坛缺少女强人?
 
  尽管才学出众,林双却从未想要涉足政治圈。
  
  穿着军靴,扎着高马尾,22岁的林双看起来一点没有中国共产党干部那样的严谨。
  
  但是这并不影响她花四年时间去努力成为一名党员,以助力自己的前程。
  
  林女士英语流利,是北京名校外交学院的尖子生,是共青团的积极分子。同时,她也对政治充满激情。
  
  今年,林双赴纽约参加为时半年的学习,当奥巴马总统访问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她正好在学校。“能够如此近距离的和总统先生接触,真是件令人兴奋的事儿,”林双微笑着说。
  
  在很多其他的国家,像林双这样出色的年轻女士很可能会成为参政人员的上上之选,并且最终,会对她的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但是林双却从未想过参政这件事。
  
  “虽然我并不十分清楚中国政治的氛围,但是我想男人肯定是占多数的,”她解释。相对的,林双想要加入非盈利性组织,可能类似反对家庭暴力这样的组织。
  
  为什么林女士和像她一样的人想要避开中国政治体系,原因其实很简单。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男性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女性领导人是非常少见的。即便是中国上最著名的女人,比如慈禧太后和毛泽东的太太江青,都是仰仗她们丈夫的权高位重。
  
  这种趋势,在短时间内是不可改变的。在北京流言纷传,说新一届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国最高权力的代表,下个月即将揭晓,它本届常务委员将全由男性担任。
  
  有一个女人,刘延东,传言她有机会获得一席之位。但是,大多数人认为刘延东能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常务委员会任职的女性,这是不可能的。
  
  也有少数人期待刘延东能打破传统惯例,在常务委员会获得一席之位。
  
  即便刘延东打破了惯例在常务委员会任职,那也丝毫动摇不了林双的决心。“我查阅了刘延东女士的简历,她的父亲是共产党的骨干之一,”她说。
  
  林双有些失望,因为又一次,中国最有能力的女人似乎是仰仗家庭关系来取得政治上的成功的。刘延东的父亲刘瑞龙,在中国文化大革命当中曾是农业方面的高级官员。
  
  如果刘延东只是一个普通百姓,那么她的入选便会更加鼓舞人心,林女士相信。“那会使我觉得我也有机会,即便我们的父亲不是高级官员,我们作为普通女孩,也能梦想政治的大门时向我们敞开的。”
  
  ‘白酒’文化
  
  在中国,许多女人都能在生意上和学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唯独在政治上,几乎没有女人成功了。
  
  浙江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专业的教授郭夏娟说,1975年,在全球一项关于女性政治参与度的排名中,中国位列12.
  
  想要在参政中获得晋升,就不得不参加各种社交酒会,这也让女性参政的热情大打折扣。
  
  今天,中国的排名已经下滑至第64位。
  
  尽管有规定,中国参政人员的22%应该是女性,但是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仅21.3%女性与会。
  
  郭教授埋怨,女性代表的份额必须受到保障。
  
  同时,郭教授解释说,骨干在他们上级的推荐下才获得晋升。
  
  丽塔·红·芬奇,一位活跃的中国女性事务评论员指出“如果想在中国成为一位有权势的官员,你需要宴请政客,疏通关系,并且免不了要喝很多白酒(中国用高粱酿的酒)
  
  “与此对比,人们更希望女性待在家照料家庭,而不是在办公室办公。
  
  红·芬奇争论说,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和男同事一样去参加社交酒会是非常困难的,和男同事一起喝酒本就是不公平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女性的丈夫都希望他们的妻子能生活有度,下班后就能回家照顾家庭。
  
  另外,陪上司喝几个小时的酒并不意味着这一切就结束了。众所周知,许多中国的官员是通过包养情妇的数量,来显现自己的权利有多大的。
  
  前任铁道部部长刘世军,在他因贪污腐败被撤职之前,曾包养18个二奶。
  
  本月,刚下台的政治家薄熙来被开除党籍,官方对于其下台给出的解释是“他曾与多位女性发生性关系。”
  
  郭教授说,刘延东入选中国政府最高权力机关将是一个标志性的台阶,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提升女性的地位。但是年轻学生林双却在寻找真正的改变。她说:“如果共产党能够增加参政成员中女性的比例,或者他们能更大力度的提升女性的权利,我会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的。”
  
  或许到那时候,这位年轻女性和其他像她一样的人,都会将他们的热情投入到中国共产党这个曾经只属于男人们的舞台。
  
  (文/BBC News 心理氧吧 www.tspsy.com)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