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大家好,我已在第一时间黑了蒙牛的广告语,我建议他们把“只为点滴幸福”直译为For the sake of drip-feeding,或意译为Drip-feeding Chinese kids since infants。谢谢微博通风爆料的僵尸粉们~ ---www.tspsy.com
"只为点滴幸福"有什么问题吗?
不过,陆续还有人圈我,希望我继续黑下去,这我就必须说明一下了:我认为这个翻译有问题,存在歧义,但不能轻易算错。我觉得客观来看,现在倒是国内媒体一面倒附庸新华网论调,简直要把蒙牛捆在柱子上烧了,或者一人一口唾沫淹死它,很奇怪。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好。所以,我现在决定为蒙牛新广告语辩护几句,这不代表我要无条件捍卫蒙牛;反之,我个人无条件讨厌像蒙牛这样的不靠谱品牌,但我不会因为这样就无端攻击本来正确的东西,还煽风点火呼吁大家都去攻击。
饭后仔细读完新浪转引新华网的那篇文章,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无非一句话:我们认为这广告语英文错了,而且经过我们周密的科学调查、语言分析,数十位专家、学者、英语母语人士,或英语水平接近母语的外国人,都认为这广告语错了。
新闻有一段原文很有趣,据新华网记者称,这是蒙牛公关总监给记者回复的解释,引用如下:
广告设计公司(麦肯光明)称这是英国谚语用法,该广告语也找了美国英国等多名专家确认过。关于“little”的中文解释,我们(麦肯光明)查阅了常用的权威词典(记者注:他们列举的词典为有道词典、爱词霸、金山词霸),认为little作为形容词呈现的时候,是表现“小的”、“细微的”,而只有作为名词使用的时候才会有“否定”的“少许”的意思。我们的这个口号中是little的用法是形容词,所以没有否定的意思。
当然,我内心一向阴暗,我觉得这个显眼的“记者注”暗示了“有道词典、爱词霸、金山词霸等词典不算权威词典”,你觉得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你真要好好想一想,你到底是自己读出来这个所谓的“暗示”,还是因为读到我现在这一段,受到了我的分析影响,才“也”认为那里存在暗示?
如果你因为上一段的问题,对“暗示”一说产生动摇,那是好事,至少说明你不是我的、蒙牛的、新浪的、新华网的、专家的、外国专家的、英语母语者的,或任何人的脑残粉。请保持怀疑的态度,继续阅读以下文字。
实际上,就算这里没有暗示,那记者后来都忍不住明示出来了:
针对蒙牛的上述答复,记者当晚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回复对方:在讨论这样一个涉及到对与错、进而涉及到企业形象的严肃问题时,对方没有把那么多的专业词典纳入视线,仅仅查阅了网上词典就作为回复的依据,这是很不严肃的;而且,一直不使用网上词典的记者随后查阅有道词典,却发现了与蒙牛所说“little的用法是形容词,所以没有否定的意思”截然相反的证据。
网上词典怎么了?
我很佩服这位记者,潘晓亮,可以“一直不使用网上词典”。您是活在会把异端教徒捆在柱子上烧的中世纪吗?装逼也不是这样的装法,您去星巴克点咖啡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会从裤兜儿里面摸出全套100多斤重的《牛津英语大词典》吗?
要是陆谷孙老神仙这样级别的词典专家哪天说他从不用网上词典、电子词典,我绝对信,而且佩服,有范儿,但我会建议或希望他用,至少用来当做参考,节约他宝贵的时间。而别的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这么吹牛逼,我还真不信,尤其是现代新闻工作者,居然不会(好吧为了消除歧义,请把这两个字改为“会不”)使用网络词典资源?我要是新华社老板我绝不请这样的现代文盲,除非潜规(哦好吧今天不提敏感词免得这篇文章又被删)。
我平时大量使用网上词典,英文类的诸如韦氏、牛津、剑桥、朗文、Urban Dict等各种网络词典网站,不胜枚举。我还使用带有网络查询功能的词典软件,一般是Babylon配合有道,因为我Babylon词库加载太多,屏幕取词反应太慢,需要有道这样简易的词典第一时间鼠标取词,准确率另说,至少方便。
当然,网络词典,尤其免费的网络词典,确实存在不权威、不完整、不靠谱等各种隐患,只能作为参考,这没什么好论证的,用过的被坑过爹的心里都清楚——我不是给谁打软广告,我说白了吧有道错误百出Babylon慢得要死。但同时,网络词典与时俱进,而词典软件又大都可以加载本地第三方字典词库,这都是传统纸质词典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即使坑爹,爹也继续用,因为爹有克服被坑的方法。比如这里这位记者十分不屑的有道、金山什么的——你怎么就准知道别人没有加载靠谱的词库呢?
哦对因为你平时不屑于使用这些东西,所以赶鸭子上架不懂怎么用,更不懂怎么用好,情有可原。
那这英文到底错没错?
现在回答这个关键问题。但我还真不好回答。而我不好回答,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所谓模棱两可:这个英文,存在歧义。
首先麦肯光明给出的解释自然错漏百出,little作形容词时当然可以表示否定,这就正是大家在学校里学了无数遍的little和a little的区别:He knows a little English. He knows little English. 两个句子,前者肯定,表示“他懂一点儿英文”;后者否定,表示“他不怎么懂英文”。实际上,这里的所谓“否定”,是从其本意“小、少、小得几乎看不见、少得几乎没有、微不足道”意会而来的“否定”,这也正是little之所以会产生歧义的原因。
麦肯光明说“这是英国谚语用法”,我不清楚,没听说过。但我知道英文确实有个非常类似的常见表达:Little things matter. 或再补充一些句子成分,加长版:It's the little things that matter. 还有类似的搭配比如Little detailes count. Little things count. 诸如此类,表达的无非都是“细节至关重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之类的陈词滥调。但庸俗归庸俗,这些句子的英文本身跟蒙牛的新广告语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些句子有什么严重语法问题吗?如果你去翻各种名人语录,你会发现无数“英语母语者”或“非英语母语者”讲过类似的话,多到我懒得举例,甚至还有直接以这些话命名的书。那些人难道英文都过不了四级?
同时,人们也常说precious little time/life/happiness等,little happiness(小小的幸福、微乎其微的幸福)与a little happiness(一点点幸福)的搭配都很常见,可以造简单句A little happiness is precious. 或Little happiness is precious. 两种说法都可以翻译为“小幸福很珍贵”,而且恰恰正是因为little比a little表达的程度更小、更少、更微弱,以至于几乎可以意会出“否定”的含义,所以这里不加a表达的语气更深刻。若非要区别两种表达,可以将不加a的Little happiness is precious.理解为“微乎其微的幸福尤其弥足珍贵”。这样的句子,与little happiness matters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请记得保持怀疑的态度。因为这里还真有本质区别了,那就是我提到的歧义。因为Little happiness is precious.是个标准的主系表结构,但Little happiness matters除了可以理解为“定语+主语+谓语”的结构外,还可以强解为状语倒装式,也就是说,这个句子,如果你实在看它不顺眼,可以将它理解为倒装的Happiness matters little. 亦即It's so little that happiness matters. 意思自然就成了否定的“幸福真是微不足道”。
类似的最常见倒装结构:little do we know,后面随便接什么东西,表示“我们对……几无所知”。当然这里有助动词do,但如果你搜little we know,你会发现也有人这么说,因为这个语法在口语中是合理的;你也可以感叹so little (do) we know,意思大同小异,都是所谓的“否定”。当然这几种说法都无法独立成句,只能作为短语、歌名、书名、广告语等使用。
而可以独立成句的,也有。譬如Frank Sinatra有首歌,叫How Little We Know,很多人翻唱过,这首歌的完整标题其实是(How Little It Matters) How Little We Know,即: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可这简直无足轻重)。这种英文句式,可能也是导致歧义的另一个原因,因为How little it matters结构等同How little happiness matters,这是英文常见的感叹句式,也许对读者产生误导。我们学英语的时候都学过一句著名的How (fast) time flies.(时光飞逝!) 这个句子显然不是问How fast does time fly?(时光飞逝到底有多快?)所以How little happiness matters. 显然也不是问“幸福到底多重要?”而是直接感叹“幸福可真是微不足道啊!”从这个句子出发,将how改为so读一遍,去掉so再读一遍,看看你是否会被引入歧途?——这当然是个无耻的把戏。
言归正传,little happiness matters的歧义,我个人觉得确实偏向负面一边较多,因为little无论加不加a,都表达了少、小等相对负面的含义。从语义暗示的角度看,相比little happiness这样的搭配,人们可能会更喜欢听到big/great/grand happiness。中文“小幸福”听起来不也有些心酸么?如果有“大幸福”可供选择,总有人会放弃四十五度仰角的“小幸福”吧?反过来,如果所形容的名词本身是偏消极的事物,好比“一公升的眼泪”,那么相比之下,“一毫升的眼泪”是否让你破涕为笑?
诚然,相比“只为点滴幸福”的牛奶,我们可能确实更希望得到“满满一杯的幸福”,但新华网记者和一众专家一面倒的负面论断又将杯子倒得太满,都快溢出来了。新华网记者奉为金科玉律的一句论断,所谓“little作形容词时可以表示否定”,不就恰恰说明little作形容词时也可以表示肯定吗?这么基本的逻辑常识都碎了么?新华网记者上岗前到底有没有好好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教育?
而且事实正是如此——我不是说无证上岗,而是说little的肯否定歧义。以陆老神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为例,little作形容词一共12条释义,有1条标注“表示否定”,即形容数量或程度上不多、微少、少到几乎没有;有1条标注“表示轻蔑或嫌恶”,例句filthy little tricks(肮脏卑鄙的伎俩);其余10条没有标注负面含义,就算不全都是肯定,至少是中立吧?且其中还真有一条是明确标注表示积极用法,即“表示亲切”,形容可爱的、讨人喜欢的,例句She had the sweetest little smiles.(她的笑容十分甜蜜可爱。)
如果英文没错,那到底哪里不对?
错就是错,是“对”的对立面,无可狡辩;但歧义是歧义,可褒可贬,千人千解。我觉得这句英文存在歧义,是失败的广告与营销案例,但不能轻易算错,更不至于是新华网记者所谓的“为了改变近一段时间以来负面缠身的不利状况,蒙牛下大决心、甩大手笔、花费大量资金进行了13年来首次形象切换,但迈出的第一步就出现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令人遗憾。”
遗憾你妹啊,潘晓亮同志,管你什么屁事?你有什么资格遗憾?就因为你是新华网的记者么?是领导嘱咐你要向读者暗示并灌输“官方媒体对蒙牛深表遗憾”的意识形态吗?懂不懂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
暗示是很可怕的东西,也是有力的逻辑武器,我的这篇文章也通篇充满了各种暗示,因为言语交际暗示无处不在,无可避免也无须冗述。简单举例,假如这位新华网记者还算有一丝良知,尚存一丝对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的敬畏,至少把新闻标题定为了问句,那么像新浪这类唯恐天下不乱的二手媒体转引(链接)就已经为了点滴爆点而完全不要脸了:
27位外籍人士怎么了?27位外籍人士是你爹?你这修改是想说明什么?暗示什么?是要跟新华网对着干还是比下限?金正恩也是外籍人士,你们咨询他老人家的意见了吗?即使修改标题不是有意暗示,而是无意为之,修改者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和能力从事媒体工作?有没有看懂新华网的原文?有没有看新华网的原文?有没有质疑新华网的原文?有没有做好上岗培训?到底懂不懂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
我认为如果新华网真做了这样一个调查,而且真如新闻所说,是“本次共调查外籍人士27人,其中英国和美国共25人(有5人是英语教师),1人为德国籍,另一人为荷兰籍。虽然后面两位人士母语不是英语,但是其中一人为英语硕士,并且二人均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二人自我评价英语水平‘as good as native speakers’(与母语为英语的人水平一样好),因此暂时也把这二人视作母语为英语者。”那么新华网记者的调查方式极有可能存在强势的暗示与误导。这就是这次事件最不对(在质疑阶段我这里的意思暂时只是“不对劲”)的地方,因为据称:
调查结果显示:27位外籍人士无一例外地认为“little happiness matters”的用法是错误的,它表达的含义是“幸福并不重要”,“幸福没什么意义”,完全是负面的意思。
这个看似专业、负责的调查,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记者到底问了些什么问题。很简单,如果问“你觉得这广告语有没有问题?”或“你觉得这句子这么讲有问题吗?”或“你觉得这话有什么问题?”或“你觉得这英文语法错了吗?”……那么得到的答案多半如提问者腹黑所愿,且如我们现在天真所见。大家一定都看过Jimmy Kimmel的iPhone5初体验视频了吧?他拿着个4S问路人iPhone 5怎么样,那不是真有被坑的冒烟儿的还喜滋滋回答:“嘿!拿在手里感觉真不一样呢,轻了好多!”
我认为,如果我们上街问“太阳是圆还是方”或“你幸福吗”这样的简单常识问题,那么答案一面倒并不奇怪。但我们拿一个有歧义的句子上街问,问出的结果居然比集体高唱红歌还壮观,就有些不可思议了。我差点儿就没信他们调查的结果——这句话的意思到底是我信了还是没信?
我都懒得上街问,或去学校请教语言学、翻译学方面的专家、权威、高人,再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分析,看看能否证明我的假设,进而推翻这个莫名其妙的看似专业的调查,或再试着从little的词源入手,验证little是否具有表示积极含义的语法合理性……我这篇文章举的所有栗子,全都是满地捡得到的熟栗,就是为了让更多人都能吃好喝好,希望大家都能在这浅显的基础上进一步独立思考,质疑或验证我的分析,质疑或验证新华网的分析。
我没有精力搬出自莎士比亚以降世界各地的近、现代英语语法,也没有能力请来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商务英语学系某某教授,我认为也根本没这些必要。我家现在有个房客,叫Kimberly Hiller,二十几岁的美国女生,在美国和韩国从事过基础英语教育工作,现在悉尼大学读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并在澳洲政府从事人资相关工作,平时兼职给人修改英语作文、代写英文简历什么的挣外快——这就是她的全部背景。我平时叫她Kim(小金),她与金正恩一样,都是“外籍人士”。我觉得她英文水平一般,但那毕竟是她的母语,她在我眼中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英文母语使用者。我刚才问她:
Hey, Kim. How do you like the new slogan of Coles milk?
我根本没提什么蒙牛,我蒙她说澳洲本土超市寇氏(Coles)的自主品牌牛奶换了新广告,她说不知道这事儿。当然,我的问法可能也存在一定的语义暗示和误导,我本可以问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new slogan,可我脱口而出是How do you like,虽然how do you like与do you like并不一样,但后悔已晚。无论如何,我跟她说新广告语叫Little Happiness Matters,问她觉得如何。她的回答:
Yeah, well, I don't know. I think it's marketing.
“啊,这个嘛,我不知道啊,这就是个市场营销吧。”
她根本就不关心这广告语到底错不错、对不对,这就是一个普通消费者对广告语的全部态度。你们震惊吗?我一点都不震惊。我如果是研究天体物理学的,我也懒得管蒙牛的广告语英文是否翻译错了,是不是“迈出的第一步就出现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令人遗憾”。你们可以去向小金本人(Linkedin)求证我的“简要采访”是否掺假(已征得她同意,条件是让我介绍一下她二十多岁未婚,做人力资源,兼职代写英文简历什么的哦我已经说过一遍了)。
当然,Coles卖的Coles牛奶是Coles里最便宜的牛奶,其质量、口味、奶味儿都不如各种独立品牌牛奶牛逼,而且前几个月好像因为有人喝出了一根“貌似头发的异物”(foreign body "similar in appearance to hair")而搞到需要召回、停卖。但至少别人从没爆出过三聚氰胺超标、黄曲霉素超标之类的毒奶丑闻,这恐怕也是没人关心它广告语到底有没有语病的原因之一。其实它根本就没广告语,它连广告都没有,但我还是经常买,因为总地来说相对便宜、安全——作为一个中国人,从牛奶里喝出根头发算什么屁大点儿事呢?总比喝了之后掉头发强。
综上,对于蒙牛、新华网、新浪、专家,以及27位外籍人士此次一番闹剧,我深表遗憾。写这篇文章,我已吃过了晚饭坐在家里,不是记者,不是学者,只是普通读者、消费者,我觉得我太特么有遗憾的资格和权力了。
(文/江烈农 心理氧吧 www.tsps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