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排案例:让家庭回归正常的次序
发布时间:2013-07-12 15:18 类别:家族系统排列
心理导读:小佳学的是日语,选择了英语作为第二专业。喜欢语言,喜欢文字的她,希望今后从事一份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她很有信心,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看起来一切都很不错,可是,她却显得心事重重,眉目间总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缺少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应有的活泼与开朗。 ---www.tspsy.com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写,还是不写?
第一次上完课,小佳就找我谈了她的苦恼和困惑:“老师,我喜欢读,喜欢看,也喜欢想,就是不喜欢写出来。我曾经想过要去做翻译,可我又觉得,一个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那就找不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当时由于时间关系,我只简单回答了她几句,就建议她给我发电子邮件,以便深入交流。
不想第二次上课,她竟面交了一封手写的信给我,着实让多年没收到纸质信件的我,感动了一把。在信中,她主要还是述说了同样的烦恼:不喜欢写,却又不愿意只是冲当别人思想的传声筒;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却又感觉难以写出来。
我给她简单回了一封如下的电邮:
小佳,你好!
这个年头还能收到手写的信,感动ING。
你对自我的感觉非常好,你很有悟性,很有灵气,也许正因为如此,你才不想“写”吧,因为写一般的俗世文章,对你来说,有点“浪费”,呵呵。
孔夫子一辈子述而不作,除了整理别人的,没有写过一个字的文章,也同样向世界表明了他的坚实存在,而且影响力直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
你喜欢读,喜欢看,喜欢想,之所以不写,可能是讨厌官样文章吧。你自己也说:喜欢在日记里写。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写博客呢?既写自己想写的,又能够广而告之,不是两全其美吗?
第三次上课,她再次找到我,述说的,还是同样的烦恼。这一下,我觉得问题并不只是职业选择那么简单,于是,我约了她到我办公室面谈。
风暴,来自何方?
在小佳到来之前,我把她的信又反复看了几遍。信的最后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对于自我的认识,有时候会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样一种感觉:在认识自己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会遭受一场更大的“精神风暴”,在此之后,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我真想知道,那是否只是我的臆想,还是会真实存在?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子,没有十分特殊的经历,是很难有这样的感悟的。我依稀感到:这段“早熟”的话,也许是解开小佳心结的钥匙。
小佳准时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当时我正在忙其他的事,她就很有耐心地在一边看报纸,礼貌、大方、谦和、处处为你着想,懂事得让人心疼。
很快,我忙完了手头的事,走过去一看,小佳已经在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多东西。我问她是什么,她笑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怕一会儿跟我谈话时东拉西扯没有条理,所以把要说的事情,先拟了一个提纲。
“那你最想跟我谈的事情,是什么呢?”我问她。
“老师,我现在最困惑的,还是那个问题。我喜欢语言,喜欢文字,希望以后从事和它们相关的职业。我喜欢看,喜欢读,也喜欢想,但是我就是不喜欢写出来,有时候我也难以写出来。平时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我有很多想法,也觉得很难说出来。在我看来,一个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用文字写出来的话,那么我就会觉得找不到自己在其中存在的意义了……”她看着自己手头的纸,文绉绉地念。
“别那么紧张,弄得跟思想汇报似的,我又不是你的入党介绍人。”我笑着打断她,说,“我们随便聊聊好了,你也别照着稿子念了。这样吧,你能跟我谈谈你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吗?”
凭直觉,我感到她深层次的问题,并不是表面上的职业选择,而是和家庭关系有关。
和哥哥在一个班
“我们家没什么特别的。我爸妈都是普通工人,平时对我期望挺高的,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我还有一个哥哥,比我大两岁。从初二到高三,我和哥哥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上学……”
“你哥哥比你大两岁,怎么会和你一个班呢?”我隐约感到发现问题的关键了。
“哦,是这样的。我哥哥从小成绩不好,留了一级,我又比一般小孩上学早一年,所以到了初二,我和哥哥就分到了同一个班。”
“哦,那你哥哥不是很难受很没面子?你爸妈也没想办法把你们俩调开吗?”
“是的,我也觉得哥哥挺难受的。自从上了初二,他在学校里就从来没和我说过一句话。平时在家里,他也很少和我说什么,总是一个人闷闷的。”小佳的眉头皱了起来。
“和妹妹一个班,而且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你的成绩还比他好得多。这样的安排对你哥哥来说,真的是非常不公平的,他要承受的压力太大了。”我的眉头不禁也皱了起来。
“是的,老师,不瞒您说,我哥哥在学校里表现不好,成绩也不好,回家也总是和爸妈吵架,还曾经离家出走过……”
“任何人处在他这种情况下,都可能这样的。这不能怪他。和你在一个班,还处处不如你,他的心理压力太大了。”我点点头,想了一下,问她,“你哥哥现在怎么样?在读书还是工作了?”
“他前年和我一起高考的。他没考上本科,又不愿意复读,就只读了一个自费的大专,刚好今年毕业。”
“哦,那他现在找到工作了吗?”
“没有,他现在在一家超市打工,工资很低。我妈为这事都急死了,昨天还给我打电话,让我想办法帮帮哥哥。”
“你爸妈经常让你帮你哥哥吗?”
“是的,因为我一直比哥哥表现好,成绩好,现在又上了重点大学,所以我爸妈总让我多想着哥哥一些,能帮他就尽量帮一下。”
咨询进行到这里,我心里已经基本上清楚她的问题所在了。
僭越之痛
“家庭系统排列”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一个新的家庭治疗理念,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经25年的研究发展起来。海宁格发现在家庭系统中,有一些隐藏着的、不易被人们意识或觉察到的动力操控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爱的序位。如果我们跟随“爱的序位”和家人相处,关系会很好,大家都能够快乐和健康的成长;如果我们忽略了它,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困扰。
具体到一个家庭,海宁格认为其成员应遵循这样的“爱的序位”:夫妻优于亲子,兄姐优于弟妹,目前家庭优于原生家庭,等等。这些,颇有些类似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讲过的“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
海宁格强调,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不可以干涉父母之间的事,不可以凌驾在父母之上。当家庭中某个序位较低的人逾越了序位较高的人时,这个序位较低的人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趋向失败、不快乐、沉重压力等行为。
“你能不能诚实地告诉我,在你心里,你觉得哥哥象一个哥哥吗?你觉得他可以指导你、保护你吗?你觉得你可以依靠他吗?”我问小佳。
小佳没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很显然,在小佳的家庭中,作为妹妹的她,由于一直以来和哥哥同班学习,又比哥哥表现好、成绩好,并考上了重点大学,所以,尽管她自己并不情愿,但她在事实上,已经“僭越”了哥哥的位置。这种僭越,不仅给哥哥带来很大的痛苦,造成了哥哥的一系列“叛逆”行为,也给小佳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她不知不觉中趋向失败、不快乐和心事重重。
出于对哥哥天然的爱,看到哥哥目前种种不如人意的现状,小佳在潜意识中会觉得是自己害了哥哥,正是因为自己太“强”,一再地打击哥哥的自尊心,才会逼得哥哥破罐破摔,于是,她通过一次次地自寻烦恼,表达对哥哥的忠诚:“亲爱的哥哥,你不快乐,我也不快乐,我们血脉相连,我们同甘共苦。”
给哥哥的话
哥哥就是哥哥,妹妹就是妹妹,不管哥哥如何“窝囊”、妹妹如何能干,这个事实正如日升月落、春去秋来,是没有道理可讲,也不可能改变的。哥哥引导、保护妹妹,妹妹跟随、依靠哥哥,这才是家庭中正常的秩序。小佳父母没能充分尊重孩子之间这种天然的“爱的序位”,颠倒了兄妹俩的角色和职责,干扰了家庭中爱的流动,给两个孩子的心灵,都造成了很大的创伤。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解决起来就容易了。我草拟了几句《给的哥哥的话》,让小佳每天有空就在心里默念,并争取在假期见到哥哥时,当面向哥哥说出:
亲爱的哥哥,
我接受你做我的哥哥,
也请你接受我做你的妹妹。
你是我唯一的哥哥,
我是你唯一的妹妹。
你是大的,我是小的。
你很成熟,我很幼稚。
你是男孩,我是女孩。
你很强壮,我很柔弱。
亲爱的哥哥,
请你指导我、保护我、照顾我。
我需要你的有力的肩膀和温暖的双手,
帮助我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妹妹叫哥泪花流,万语千言挂心头,妹愿随哥脚印走,赢得天下春常在,迎来家乡山河秀”——相信经过这么多风雨波折之后,当小佳真心诚意叫一声“哥”时,兄妹俩都会流下欣喜的泪。
接触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对海灵格反复强调的家庭中“爱的序位”理解不深,通过这次对小佳的咨询,我亲身体验到了“次序”的威力。小佳父母没能充分尊重孩子之间天然的“次序”,颠倒了小佳和哥哥的角色和职责,结果给两个孩子的心灵都造成了很大的创伤。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
不过,小佳家里这种妹妹“僭越”哥哥的情况还不是特别典型,毕竟现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不多。在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最常见的违反家庭次序的情况是:孩子“僭越”父母,轻易取得了家庭的主导地位;父母甘心被孩子所驱使,沦为孩子的仆人甚至奴隶。
在传统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很容易就获得了主导地位:父母只有二人,孩子却有很多;要想获得大人的注意,孩子之间必须竞争,必须想办法“讨好”父母——父母和孩子相比,拥有天然的心理上的优势。因此,这样的家庭常见的是子女抱怨父母“偏心”,很少出现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的情况。由于家庭次序正常,即使父母是完全不懂教育的文盲,大多数孩子也能够健康成长。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则不同:孩子只有一个,大人却有两个,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六个!多个大人竞争一个孩子的注意力,父母本来就很容易沦为弱势,加之目前又大量涌入一些所谓的“现代教育”观念,片面强调父母对孩子要民主、要平等、要赏识、要鼓励等等,使得本就弱势的父母地位更加雪上加霜。
海灵格认为:当家庭中某个序位较低的人逾越了序位较高的人时,这个序位较低的人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趋向失败、不快乐、沉重压力等行为。小佳因为逾越了哥哥的次序,所以会在不知不觉中趋向不快乐;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孩子成了家庭的主导,逾越了父母的次序,所以这些在外人看来应该非常“幸福”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会莫名其妙地趋向失败、不快乐、沉重压力等行为。在网上搜索一下“独生子女自杀、抑郁、啃老”等,其结果是让人触目惊心的。
由此,我进一步想到:“长幼有序,夫妻有别,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等,这些东西其实不完全是封建糟粕,而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很高明的智慧。平等,指的是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的平等,但绝对不是地位上的平等。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在家庭地位上本来就是不平等的!父母又称“家长”,顾名思义就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领导者”和“主导者”;而孩子,只是家庭的成员,是家庭的“被领导者”和“追随者”——只有建立并维护好这样的家庭次序,孩子才能真正得到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良好环境。
衷心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回归正常的次序!
(文/朱若霞 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