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测试 >

专业测试:自恋人格测试量表

发布时间:2013-04-10 08:26 类别:心理测试

  
  心理导读: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你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
  
专业测试:自恋人格测试量表

专业测试:自恋人格测试量表

  一、个人信息测试必填资料(有助得出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1. 您的昵称:________________
  
  2. 年  龄:________________
  
  3. 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
  
  4. 目前状态:学生、公务员、事业单位、自由职业者、企业、赋闲在家
  
  5. 性  别:________________
  
  6. 家庭地址:________________
  
  7. 父亲是否健在?是/否
  
  如果父亲不在,是在你________________岁时去世?
  
  8. 母亲健在否?是/否
  
  如果母亲不在,那是在你________________岁时去世?
  
  9. 父母是否离异?是/否
  
  如果父母离异,那是在你________________岁时离异?
  
  10. 目前与你一起居住的家人有几个?1/2/3/4/5人及以上
  
  11. 父亲的学历: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
  
  12. 母亲的学历: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
  
  13. 你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其他
  
  14. 你出生后到6岁以前的主要教养人是:父亲和母亲/父亲/母亲/爷爷和奶奶/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外公/外婆/其他
  
  15. 在父母两人中,你受谁的影响最大?父亲/母亲
  
  16. 你觉得你们家对你的教养方式是:民主的/专制的/溺爱的/放任的
  
  17. 与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您家处于什么水平?很穷/中等偏下/中等/中等偏上/很富有
  
  18. 你是来自:农村/城市
  
  19. 在十八岁前您的常住地是:省会或直辖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
  
  20. 上述常住地所属地区:东部或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21. 你在多大程度上喜欢你的名字?1代表“一点都不喜欢”,9代表“非常喜欢”,请在1-9之间选择
  
  22. 你在多大程度上喜欢你的姓?1代表“一点都不喜欢”,9代表“非常喜欢”,请在1-9之间选择
  
  二、请表明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下面的陈述:
  
  1=非常不同意,2=很不同意, 3=有点不同意,4=有点同意,5=很同意,6=非常同意
  
  1 我天生就有一种能影响人们的本事
  
  2 我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3 我几乎敢挑战任何事情
  
  4 我是一个非凡的人
  
  5 如果让我来统治世界,这个世界将会更好
  
  6 我能靠口才说服他人以避免麻烦
  
  7 我喜欢成为注意的中心
  
  8 我将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9 我觉得我是个特别的人
  
  10 我认为我是一个好领导
  
  11 我是一个坚定自信的人
  
  12 我喜欢拥有支配他人的权力
  
  13 我发现操纵别人是容易的
  
  14 我坚持获得我应得的尊重
  
  15 我喜欢展示我的身体
  
  16 我能看透别人的心思
  
  17 我喜欢负责去作决定
  
  18 我要成为世人眼里有成就的人
  
  19 我喜欢看自己的身体
  
  20 当我有机会时我就乐于表现自己
  
  21 我总是知道我在做什么
  
  22 我很少依靠别人来完成事情
  
  23 每个人都喜欢听我的故事或轶事
  
  24 我对他人的期望很多
  
  25 在没有得到我想得到的东西之前, 我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26 我喜欢被人恭维
  
  27 我对权力有强烈的欲望
  
  28 我喜欢开创时尚
  
  29 我喜欢照镜子
  
  30 我真的喜欢成为注意的焦点
  
  31 我能按照我喜爱的方式生活
  
  32 人们似乎总是认可我的权威
  
  33 我喜欢当领导
  
  34 我将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35 我能让任何人相信我想让他们相信的事
  
  36 我是天生的领导者
  
  37 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有人给我写传记
  
  38 在公共场所,如果人们不注意我的外表,我会感到不开心
  
  39 我比其他人更能干
  
  40 我知道自己很好,因为别人一直这么跟我说
  
  41 我宁愿靠自己而不靠别人
  
  42 我通常依赖自己, 而很少依赖他人。
  
  43 我通常做自己的事
  
  44 对我来说,独立于他人的个人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45 我的工作做得比别人好是重要的
  
  46 胜利就是一切
  
  47 竞争是自然的定律
  
  48 当另一个人比我做得好,我感到紧张和关注
  
  49 假如有同事得奖,我会感到自豪
  
  50 同事的安康对我来说是重要的
  
  51 对我来说,快乐是和别人一起消磨时间
  
  52 当我和别人合作,我感觉良好
  
  53 家长和子女必须尽可能在一起
  
  54 即使要牺牲我想要的东西,我也要尽照顾家庭的责任
  
  55 无论需要怎样的牺牲,家庭成员都应该互相支持
  
  56 尊重团体作出的决定对我来说是重要的
  
  三、结果分析:
  
  1、高自恋者(155-240分):

  
  你非常自信,自我评价很高,凡事总是从积极的方面去归因。你对权力有强烈的欲望,喜欢充当领导者。这是好的一面,能让你远离抑郁,焦虑和悲伤,保持健康的心态。但是你对那些威胁到自尊的事情特别敏感,特别是当你遇到和你期望相悖的事情时,你容易变得愤怒和富于攻击性。你的人际关系或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深度的交往,人际冲突比较多。在有些人看来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信任感,喜欢竞争多于合作。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以一种利用和控制别人的方式,这会给你的人际关系造成很多困难。
  
  2、中度自恋者(135-154分):
  
  你比较自信,自我评价不错。与高自恋者不同,你没有那种要维持积极自我意象的强烈欲望,你的看法多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即使一些事情威胁到你的自尊,你也不至于太情绪化。在人际关系方面,你会注意他人的需要和看法,避免产生人际冲突。
  
  3、低自恋者(40-134分):
  
  你没有领导别人的欲望,也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人际关系方面,你不喜欢控制和影响别人,而是采取顺从或者与他人保持距离的方式以避免冲突。你对自己很少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有时倾向于低估自己。事实上,适当的自恋会让你更加自信,远离抑郁,焦虑,悲伤,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四、心理学对自恋的解释
  
  弗洛伊德曾给出“自恋”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里比多兴奋的状态。有这一表征情况的个体称之为自恋人格障碍患者。从里比多的方式来说,也就是他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里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病人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当然小资不是这样的自恋喽)
  
  但科胡特修正了之前弗洛伊德这个“自恋”的定义,而提出自恋其实就是里比多的本质,或者更直接说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借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科胡特的合作者兼学生的巴史克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自恋,他认为自恋的达成其实是可以借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合理阐述的。自恋是对于自我胜任感的体验,而这一获得的回路开始于大脑的期待型态,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决定,再后付诸行动的实践——当个体在实际世界中实践后,会得到反馈,这一反馈则再次输入大脑,然后大脑将此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如果输入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成功,则个体就可能立即获得自体胜任感的喜悦;如果不能配对成功,大脑就会再次决定、计划行动、实践,然后又反馈大脑以求得配对的成功。如果反复没有办法获得成功,大脑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或修正期待型态、或修正决定、或修正行动方式等方式来使自己,当然也有可能这一修正仍然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则个体就可能会放弃这一回路构成,而以别的方式替代,也有可能彻底放弃。这时候,不合适的回路调整就可能直接引起自恋的失败——无法获得自体胜感或自我价值感,因此就会产生自恋失败时的暴怒及焦虑,当焦虑过于强大或者失败时,则个体会体验到消极的防御——抑郁。
  
  《DSM-IV》手册中定义“自恋型人格障碍”为以下项目:夸大(幻想或行为)、需要他人赞扬、并缺乏同感;起自早期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5项以上:
  
  (l)具有自我重要的夸大感(例,过分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的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上乘);
  
  (2)沉湎于无限成功、权力、光辉、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
  
  (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一无二的,只能与其他特殊的或高地位人们(或单位)所了解或共事;
  
  (4)要求过分的赞扬;
  
  (5)有一种荣誉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厚待遇或自动顺从他的期望;
  
  (6)在人际关系上是剥削(占便宜),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占有他人的利益;
  
  (7)缺乏同感:不愿设身处地地认识或认同他人的感情和需求;
  
  (8)往往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都在妒忌自己;
  
  (9)显示骄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以上所显示自恋性障碍特征应该和暂时发生的自恋情形不同,例如某个人因为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而变得自大起来一段时间,我们则不能简单得视为自恋性人格障碍,尽管这两者似乎有类似。但自恋性人格障碍应该是从童年起到目前一贯的表现,而非暂时、短期的行为。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在科胡特看来,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家马勒等的研究,这一障碍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是长期的如此对待婴儿的,也就是说婴儿是长期无法得到夸大的自体自恋满足的,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自恋之需要。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以上自恋性人格障碍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爱着自己,有的人过少,有的人过多。实事上爱自己的程度可以反映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动机,心理健康的水平和人际关系。你会是拼命爱着自己的自恋者吗?你的朋友,家人,恋人,同事又是怎样的状况?填写这份由美国加州大学Raskin教授编制的自恋人格问卷,来看看你和你认识的人会是什么程度的自恋者吧。
  
  (文/心灵花园 )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