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不是同妻,或许很难理解不担心丈夫“出轨”而担心丈夫“出柜”是种什么体验。与另一个人争丈夫的宠,不是败在魅力不足,而是败在性别不合,这种不战而败的感觉也是醉了。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同妻的痛苦怎样化解?
一、新闻事件:
近日,一则“同妻自述:丈夫从没看过我脱衣 婆婆让我找小三”的新闻吸引不少大众眼球,新闻中女子们的丈夫都是男同性恋者,女子们毫无防备地跌入有名无实的婚姻,“拍结婚照时摆拍的接吻动作成了印象中最亲密的记忆”,“到现在他都没看过我脱衣服的样子”,甚至有的婆婆说“你可以出去找男小三,生了孩子我们也认,只要不离婚”。
这一新闻让“同妻”这样一个鲜为人知、隐没在公众视野和主流话语之外的特殊群体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同妻”是什么?“同妻”的心理状况如何?“同妻”该如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二、心理解读:
1、“同妻”是什么?
共同妻子?不是。所谓“同妻”,是指男同性恋的妻子,是同性恋话语里对不向配偶公开性身份的男同性恋者在法律关系上妻子的称呼。产生于同性恋亚文化之中,是同性恋群体的衍生群体。还有人解读为“同志”之“欺”。
关于“同妻”现象的产生,国内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给出了解释:在极其重视传统婚姻家庭和传宗接代的大众文化心态下,大部分男同性恋者都会选择走向婚姻。中国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婚姻家庭观念,会迫使一批男同性恋者与异性缔结婚姻关系。而且,同妻现象还是一个“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其他国家的同性恋者很少选择进入异性恋婚姻,因为他们可以选择独身、和同性伴侣同居、甚至可以和同性伴侣结婚。然而目前中国的同性恋群体还难以承受舆论和家庭压力,悲剧如张国荣,勇敢如蔡康永。
不是同妻,或许很难理解不担心丈夫“出轨”而担心丈夫“出柜”是种什么体验。与另一个人争丈夫的宠,不是败在魅力不足,而是败在性别不合,这种不战而败的感觉也是醉了。除此之外,“恐同症”也让大众对同性恋者艾滋病、淫乱、违背道德、变态等的污名和歧视泛化到同妻身上,背上“道德败坏”、“生活不检点”的黑锅。此外,9成以上的同妻还受到过冷暴力、肢体冲突、严重家庭暴力等伤害,再加上无性婚姻、生育机器的困境,那么问题来了:
2、“同妻”的心理状况如何?
据保守估计,中国目前同妻的数量至少在1600 万名以上。其中超9成的同妻出现了抑郁症状,超1成的同妻有过自杀行为。
2012年国内一项针对同妻群体的研究表明,在共计390名同妻的虚拟社区中,关于“是否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大多数同妻都表示对生活不满意。与此同时,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没有任何意义的同妻占93.1%。并且,同妻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也有心理问题,她们多表现为不愿意广泛接触外界,更是觉得男人都是带着骗婚心理来和自己接触的。在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中,也并不乐观,许多同妻表示都害怕婚姻害怕男人,不敢再敞开心扉。在被问到“是否对婚姻产生恐惧感”时,89.6%的同妻回答“是”。在被问到“如果现在有一个公开采访,你是否愿意在主流媒体上诉说自己的苦楚”时,90.8%的同妻回答“不愿意”。这也证实了李银河所说的:同妻群体除了性权利被剥夺、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之外,更大的痛苦是她们羞于倾诉,因为向人倾诉的后果往往是被嘲讽、歧视,导致大部分同妻不敢发出声音。但是,同妻就只能这样“苟且偷生”么?
3、“同妻”该如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不消除,同性恋的婚姻得不到法律保障,拿“同妻”作为挡箭牌的现象还会持续存在。在现有社会体制和文化形态下,一方面离婚会受到丈夫、婆婆的阻挠,法律也未将性取向作为离婚过错;另一方面,如果有孩子,给孩子完整的家或争夺抚养权也是困难重重。对于身陷水深火热的同妻,除了奋起保护自己权益或寻求律师帮助之外,情绪上的痛苦、想法中的纠结、人生境遇的坎坷还是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说一说的。也许心理咨询不能帮你掰直丈夫,不能帮你决定是离还是不离,不能帮你当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是,心理咨询可以为你提供安全温暖的倾诉氛围,倾听你的痛苦,帮你疏解情绪,帮你更好地看清自己内心的选择,走好现在和未来的人生之路。
如果想自我帮助,目前国内外盛行的“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就为你打开了一条自助途径。ACT强调“改变可以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接纳”不是说成为同妻就自认倒霉,不是说遭受冷暴力或肢体冲突就忍气吞声,而是不过分沉浸在对过去的后悔和对丈夫的怨恨指责中,因为这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痛苦而无助于解决问题。对于暴力当然要坚决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是不与伴随暴力而来的想法或情绪做斗争。接纳自己的愤怒、恐惧、无助甚至无力感,在不与自己作斗争不内耗的前提下,再去探寻当下及未来之路。就像“如履薄冰”地在冰面上行走,既然已经人在冰上,自怨自艾或责怪他人是没用的,只有先站稳了,才有助于迈出下一步走出困境。ACT中的“价值”能帮助你指明前进方向。生活不只包含婚姻,你认为以下生活领域对你来说有多重要?比如友谊/社会关系?工作?教育/培训?娱乐?精神信仰?身体健康?教养孩子?家庭关系(夫妻和亲子关系除外)?你希望自己在以上生活领域有何发展?具体可以怎么做?朝着自己的价值生活,即使有痛,也能痛并快乐着。
也许对于非同妻来说,“婆婆让我找小三”只是“别人家的故事”,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这1600万人也生活在这13亿人的世界,外界的歧视、贬低、污名会加重他们的身心负担,相反,外界的理解、接纳、尊重能为她们创造友善的生活空间,她们生活已如此艰难,能多一分慈悲就不要吝啬了吧!
参考文献:
[1] 张晔. 虚拟社区中同妻群体生活适应问题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2] 田欣. 当代中国同妻婚姻困境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 Zettle R D.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for depression[J].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2015, 2: 65-69.
[4] Russ Harris. 幸福是陷阱?[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 Hayes S C, Smith S X, 曾早垒. 学会接受你自己: 全新的接受与实现疗法全新的接受与实现疗法[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文/曹静,祝卓宏 |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