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催眠应用:鬼附体能治疗吗?

发布时间:2013-07-16 17:12 类别:经典案例

  
  心理导读:有一天晚上,女儿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里,告诉母亲说自己在外面吐了。那时,女孩的外婆刚因患癌吐血去世不久,母亲一听说她吐了,就问吐的什么东西,会不会是吐血。女孩自己也说不清楚。母亲就突然担心地说:“你一定吐血了吧!会不会是你外婆上你身了?”话一出来,女孩立马开始全身痉挛抽搐,面孔扭曲,胡言乱语。所有症状,都符合俗语中的“鬼上身”一说。    ---www.tspsy.com
  
催眠应用:鬼附体能治疗吗?

催眠应用:鬼附体能治疗吗?
 
  2005年初,一位27岁的东北女孩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杭州,寻求心理治疗师吕承谕的帮助。那时,这位女孩已经为“鬼上身”的病状四处求诊走投无路了。
  
  据其母亲介绍,女孩在26岁时,都已经准备结婚的男友,突然提出分手。此事给她打击非常之大。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女孩整天以泪洗面,不时与朋友出去借酒浇愁。家人为此多次劝导、批评,都不见效。
  
  有一天晚上,女儿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里,告诉母亲说自己在外面吐了。那时,女孩的外婆刚因患癌吐血去世不久,母亲一听说她吐了,就问吐的什么东西,会不会是吐血。女孩自己也说不清楚。母亲就突然担心地说:“你一定吐血了吧!会不会是你外婆上你身了?”
  
  这话一出来,女孩立马开始全身痉挛抽搐,面孔扭曲,胡言乱语。所有症状,都符合俗语中的“鬼上身”一说。
  
  这下母亲越发相信她是真的被外婆“附体”了。于是按照农村的土方法四处求治,找人“驱鬼”,给女儿吃香灰,喝符水,结果反而是越来越重。到后来,女儿连晚上睡觉时也要全身发抖,而且愈演愈烈,经常以外婆的口吻与她的母亲说话,喊母亲为“女儿”,一家人为此伤透脑筋。
  
  精神诊断是“癔症”
  
  后来诸如此类的驱鬼手段都没有用,家人开始听从朋友的劝告,带女儿去脑科医院治疗。医院检查确定为“癔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对女孩采用电击、服药等方式后,有一段时间症状确实减轻了。“其实是服药以后的一些连带反应,会嗜睡,反应力下降,人相对平静了一些。但不能停药,一旦停药,所有症状就开始卷土重来。”
  
  一天天加大药物剂量后,女儿病情仍不见好转。到后来吃到最大剂量的安眠药,还是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母亲急得四处托人打听,想觅良医帮女儿“驱鬼”。后来还是偶然碰到一个研究心理学的朋友。“他听了女孩详细情况介绍以后,就觉得应当通过催眠试试,毕竟这病还是受到刺激之后才产生的。”
  
  几经周折找到吕承谕时,熬出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已经是拿女儿“死马当活马医”了。结果却很出乎母女俩的意料:为女孩进行三次催眠治疗之后,她的“鬼上身”,或曰“癔症”就好了。
  
  治疗秘诀:借“鬼”打“鬼”
  
  催眠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真能产生如此功效吗?吕承谕称,不了解催眠的人很容易以为催眠本身就是治疗,其实不然。“催眠本身并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它就是打开潜意识的一把钥匙。我们通过催眠把病人带入潜意识状态,绕开主意识的批判层面,再灵活运用多种心理治疗手段,来结合每个病例的情况进行引导、治疗。”
  
  回到本案例中“鬼上身”的这个女孩,吕承谕指出,这一病症其实是女孩内心寻求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需要。“失恋让她产生挫败感,走不出失恋阴影,又引来家人指责。这时母亲一句偶然的话,就给她找到了逃避现实的机会。她在潜意识当中就接受了一个说法,并且很积极地‘入戏’,其实是通过得病来获得家人的关爱与呵护。这样一来,她也就可以摆脱失恋而带来的任何指责与批评了。这是人一种心理机制的防御本能,类似于小孩子装病以逃避上学,后来就会莫名其妙生病的一些案例。”
  
  但如何让一个处于“癔症”状态下的女孩去接受这一番理论,从而改变自身观念?
  
  吕承谕说,一般来说他们会视不同个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对于一个癔症患者,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来利用其自身的情况,把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我们对她的治疗,就是将她催眠至潜意识状态后,引导她内心的积极力量,去跟那个假想的‘鬼’来斗争,并且鼓励她、帮助她战胜‘鬼’,把这个‘鬼’成功地赶走,令其永远不得再来麻烦她。”
  
  吕承谕称,通过这种“借鬼打鬼”的方式帮助她重建安全感,然后待其安静下来,慢慢回复到理性状态之后,再来一些理论性的问题与她沟通,病人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
  
  (文/金陵晚报 心灵花园)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