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行为和态度,谁比较可信?如果说行为具有掩盖性,更像个骗人精的话,那态度就是个立场软弱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有人拿糖葫芦勾一勾,就屁颠屁颠跟别人跑了。——www.tspsy.com
行为和态度哪个更重要?
男甜蜜状:宝宝,我爱你。
女:你爱我什么?
男抠鼻子:啊,额,就是爱你嘛。
女:你有多爱我?
男捶胸:很爱啊。
女:很爱是有多爱?
男拔胸毛:就是很爱很爱啊。
“敢他妈的戏弄老娘!”
(叫你不要随便说我爱你!)
----------------朵松先生
当我们问别人一个问题,得到了一个答案,那么这个答案意味着什么?
无聊的美国人做过一个调查,他们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周末去教堂,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全国性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百分之四十二的人在周末会去教堂。
问题解决了不是?
但是怀着严谨态度的科学家们没有因此罢休,他们觉得这太多了,上周去的教堂里面只有一个八十岁的抱着猫咪的老太太和几个流浪汉呢,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去。
于是他们又做了另外一个实验,同样的随即选取一些人,让他们每十五分钟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他们收回人们的记录的时候,他们发现在周日上午十一点(做礼拜的时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真正去了教堂,这是之前说会去教堂的人的一半。
这里发生了什么?
他们都是骗子吗?
全知全能的上帝告诉这些科学家:你们想要知道的是人的行为,而人们告诉你们的答案,是他们的态度。
又是一个美帝的故事,在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是很反感中国人的,然后科学家们又开始行动了,他们调查了一个小镇上所有的餐馆和旅店,问他们明天有一对中国夫妇要来吃饭或者住宿,你们会不会接待他们。
91%的回答都是:不会!
但是第二天,科学家真的让一对中国夫妇去挨家挨户的吃饭或者要求住宿,他们惊奇的发现,几乎所有的餐馆或者旅店都接受了他们,只有很少的几家真的拉下了脸把他们拒之门外。
他们在前一天撒谎了么?还是昨夜上帝托梦给他们不接待他们就去死?
都不是,同样的,调查问卷得到的是他们的态度,而他们真正面对中国人来就餐投诉,他们要做出立即的行动,而态度在这个时候就根本没有什么作用了。
就像前一阵闹得很凶的中国青年打砸抢日本车日本商店一样,你要问他们要不要去保卫钓鱼岛,他们肯定高举斧头/锤子/砖头 告诉你说马上去!立马去!弄死狗日的!
可是你如果说那好吧,马上就排部队来接你们去,他们会用打砸抢两倍的速度逃离你的视线。
你还认为态度决定一切么?
人的态度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有些时候,不仅仅是人类自发的态度,很多情况下,人的行为会改变态度。
有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叫做《桃色交易》,说一对年轻人,穷困潦倒,借了五千美金去拉斯维加斯赌博,结果输光了,他们碰上了一个富翁,富翁爱上了这对年轻人中的妻子,于是富翁对这个男人说,把你的妻子借给我一晚,我给你一百万美金,这个男人当场就很愤怒,说:你以为我妻子是妓女吗?然后带着妻子离开了,但是到了晚上,两个年轻人辗转反侧,发现没有钱真的活不下去了,于是就安慰自己说,不就睡一晚吗,可以得到一百万呢,那就让他睡吧。然后。。。。
难道这个男人希望自己的妻子当妓女么,当然不是,如果你现在问他这个问题,他会边流眼泪边告诉你他有多爱他的妻子,而他们有多需要这一百万,这不是妓女,这是用一晚来换一辈子的幸福。
但是清醒过来的你发现,这有什么不同?妓女不就是用无数个夜晚来换取人生的幸福么?用一晚换来的就不是妓女了?
但是你不能怪这个男人骗你,因为当人们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行为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会发生改变,会无限的维护自己做出的事情。(小编注:所谓“认知失调”,就是当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会产生一种不适感。而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我们会不自觉地改变态度,或者改变行为,以促成两者相适应。行为的改变常常困难,柿子要挑软的捏,态度就成了牺牲品啦~)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科学家让一群人分成两组,都做一个非常无聊的工作(类似拧螺丝),然后科学家说:我希望更多人来参与这个实验,所以我希望你告诉下一个参加实验的人说这个实验很有趣。第一组人可以获得八十美金,第二组人可以得到一美金。只需要简单地完成这个工作然后告诉下一个人这个很有趣就行了。
他们拿到钱并且撒了谎之后,科学家又让他们填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刚才的工作是否有趣。
你会不会觉得他们肯定会清一色的说这个工作很无聊?
不!
实验结果很令人惊讶,那些拿到八十美金的人,在调查问卷里面都说这个实验很无聊。
但是那些拿到一美金的人,反而在调查问卷里面说这个实验不怎么无聊,甚至还挺有趣的。
这发生了什么?这些人的节操都掉了吗?
事实是这样的,那些拿了八十美金并且撒了谎的人,他们清楚的知道他们撒谎是为了这八十美金,他们的想法并没有改变,无聊的工作就是无聊的工作,所以调查问卷显示的态度并不会出现改变。
但是那些拿了一美金的人,他们撒了谎之后就觉得很懊恼,他们会想:我他妈的怎么就因为一块钱而骗人呢!不对,一定没有骗人,我不要做骗子,刚才的实验没有那么无聊,嗯,一定是这样的!然后你就知道了,他们的态度真的发生了转变,他们觉得这个实验没有那么无聊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你朋友刚去了一家很贵的餐馆,花了很多钱,你问他,好吃吗,其实他心里想说真的不好吃,贵死了又吃不饱,回来还要吃泡面,但是他一想,我都花了那么多钱了,再说不好吃岂不是很没有面子,嗯,一定是好吃的好吃的,经过了一番挣扎,他会告诉你:嗯很好吃。就算你下次去吃了然后发现很难吃,回来质问他,他也会一脸无辜的说:哎呀是你不会点菜啦。
就像如果你问一对夫妻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回忆一下你们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然后他们满含泪水开始书写开始回忆。
第二个问题,你们有多爱对方,请给出1-10的数字,1是很不爱,10是很爱。
然后他们通常会给出比较高的数字(比起只给他们第二个问题而不给第一个问题的情况)。
为什么?
因为当他们回忆了那么多幸福的时刻,脑中饱含着爱的火花,他们怎么忍心在有多爱对方的问题上给出低分呢?
他们的内心知道自己有多爱或者不爱对方,而他们的大脑并不知道。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那个对话。
当男人说爱你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意思?你不知道,他也不知道。爱是态度,而不是行为,所以很多人纠结于爱或者不爱,倒不如试试他们的行为,他愿意为你付出多少,你愿意为他付出多少,他还会不会偷偷和别人上床,他会不会经常爱怜的抚摸你的脑袋叫你宝宝。。。。怎么样都可以,但是永远不要问他爱不爱你,因为他很难说他不爱你,也说不出有多爱你。
当他们为你做了很多,拒绝了很多别人,把你扛在肩上打转,跟你在一起幸福的微笑的时候,那么他就很爱你,你不要问不要问不要问。
你永远不知道人们告诉你的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标题的绝对性只是想强调这样一个事实:态度和行为的不符合,但是如果连态度都没有,那么就不要说行为了,所以人怎么样才能做好事情做一个守信的人,那就是说到做到,不要拖延。
基于有些读过些文献的人诟病我文中的实验本意都不是来研究态度和行为,所以得出结论我只是一个随便看了一些科普书籍就来胡扯的人。
那么这里必须声明一下,这些实验的本意确实不是态度和行为,就比如美国餐馆对于中国人的那个例子,那个实验的本意是偏见和个体之间的区别,但是那个实验所做的调查问卷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我描述,显示的是调查问卷完全不能预测行为,也就是态度不能预测行为,一个有名的实验,它的作用如果仅仅是当时科学家想要的那个结果而不能产生其他的解读,那我们为何而做科学?
社会万千,一万个人看社会能看出一万面的社会,活生生的例子活生生的事实能做出很多不同的解读,这就是心理学和心理学家存在的意义,这就是社会。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了态度不一定能实践,但是没有态度就连做这件事的机会都没有了。
安好。)
(文/心灵花园 心理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