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心灵的指引,人生的每一种历险和每一次跨越都需要心灵的能量和机智,而心理指导正可以使心灵的各个侧面协同发展,使心灵的结构呈优化趋势。当一个人的内心变得强大而又灵动、宽厚而又坚毅时,那么任何力量便都无法阻挡了。 ---www.tspsy.com
心理学入门: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2、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这方面的应用很多,各位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体会和利用。
迄今为止,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把心理知识与自己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因为传统的健康观是不残废不生病即是健康。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却是:“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在这个定义中,健康的四个方面有三个都是心理的,心理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的确如此,在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生存压力使心理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健康人的比例为总人口的15%,15%为非健康人,而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另据媒体报道,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比老年人高两倍。来自卫生部的资料统计,我国还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有约28万人死于自杀,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我国全部人口第五、15—34岁人口第一位的死因。
与此相对照,目前心理保健还没有成为我国国民促进健康的一种途径。在我国,心理知识的普及远远低于人们的实际需要;心理咨询业刚刚起步,多数人的心理疾障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人口比不到万分之一,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国内95%以上的抑郁症病人都没有得到过诊断和治疗,而患抑郁症的人群却呈蔓延之势。可以说,心理保健的需要是如此急迫,然而人们的对心理指导的认识却还远远没有提高。
其实,心理治疗不只可以给心理疾患者带来福音,心理知识的普及完全可以预防许多心理问题的发生,而适时的心理指导更是有助于一个人挖掘潜能,增加才干,最大幅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和事业成功的机率,为富有和幸福创造条件。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心灵的指引,人生的每一种历险和每一次跨越都需要心灵的能量和机智,而心理指导正可以使心灵的各个侧面协同发展,使心灵的结构呈优化趋势。当一个人的内心变得强大而又灵动、宽厚而又坚毅时,那么任何力量便都无法阻挡了。
我们不妨这样说:心理学,能够给心障者雪中送炭,给健康人锦上添花。
二、心理学教给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
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我将心理学概括为以下几类:
1、能力
能力这个词是我们不断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但是,到底什么是能力,能力怎样培养,心理学中的能力是怎样的定义的,我们在写三维目标的时候经常说,数形结合能力,观察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实际上我们关于能力的认识相当模糊。
心理学中能力是这样定义的: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和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没有活动空谈能力是不科学的,比如我们身边有些学生跟各种个样的人都能够合得来,在各种学生活动中他都是中心,在这些活动中就体现出了这个人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体现出能力,才能培养能力。
2、需要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人到底有哪些需要呢?我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我估计大家应该有印象的。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需要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当人们的一些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有动力促使高一层次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现在的中国,绝大多数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可以基本满足的,还有一些极少的地方吃不饱、穿不暖、没地方住。这样的地方教育是没办法改变的,因为人不可能还没有满足生理需要去追求什么尊重和自我实现。政府的帮助应该体现在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上,不要再精神层面上大作文章,依靠简单的支教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
马斯洛认为:婴儿时期主要是生理的需要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如果婴儿期没有满足生理需要,会给婴儿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长大后可能会更强烈的追求生理需要而忽视其他需要的发展。
稍大一点的儿童有安全的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刚出生的小孩应该是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的,后来开始害怕一些东西,特别害怕失去父母,开始渴望父母的爱,这个时候,父母对他说不要他了,对儿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能离开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离异,对小孩的影响相当大。这个阶段的儿童一定要满足他爱和被爱的需要。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爱与归属的需要不占主要优势,开始具有强烈的尊重的需要,我们的此时的教育应该充分的尊重孩子,让他们勇敢的表达自己,指出他们的错误,原谅他们的错误。小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开始产生叛逆心理。所以,有时候大人不理解小孩的一些举动,不是小孩不想听大人的话,实在是生理的需要无法控制,由于对教育规律、心理规律的无知,造成冲突,甚至酿成悲剧。
成年以后,就到了我这个阶段,不再那么叛逆,开始想办法自我实现,开始仔细的思考哪些东西是值得自己一生去追求的,心里变得十分稳定,这个时期是创造力最发达的时期,有丰富的经验、稳定的心态、成熟的思维,是一个人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青年朋友们一定要珍惜啊,到了老年时期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力不能及。
3、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以及他对达到目标可能性的期望。如果活动比较容易、活动结果的价值比较高,那么活动的动机就比较强,反之就比较弱。
学习肯定是需要一定的动机的,每个学生学习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有没有去调查研究一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有没有帮助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合适的动机呢?要获得比较强的动机,目标不能太高,要切实可行,比如成绩很差的学生,要慢慢来,目标要低一点。目标的价值也很重要。比如奖励100元就是一个目标,但是价值不大,如果家里100万元呢,相信很多人会拚命,为什么拉登的悬赏那么高,目的就是高价值、高动机。
关于动机理论,认知理论中还有一种“归因”解释:一个人在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后,无论成败,都会从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归因。比如,班级成绩不理想。这种理论又把影响因素归纳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归因类别于归因维度特征的关系 ;稳定和不稳定; 内部和外部; 可控和不可控;能力稳定,内在,不可控;努力程度,不稳定,内在,能控制;工作难度,稳定,外在,不可控;运气,不稳定,外在,不可控;身心状况,不稳定,内在,不可控;其他因素,不稳定,外在,不可控。
维纳认为,一般来说,把行为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和不可控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而把行为的动机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
大家仔细考虑一下是不是很有道理,比如一个同学考试没考好,如果归因于自身的努力不够,属于可控因素,或者归结于能力,属于内因,这样容易在未来的学习中更有信心,同时学习的动机会更强。假如这个学生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老师教得不好,这个因素属于外在因素,并且不可控制,会丧失信心。
4、气质
关于"气质".心理学的定义是: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这个定义比较抽象。
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体心理特征。能力和性格也是属于个体的心理特征,但是二者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气质更多的受到神经系统的影响。婴儿一出生就具有气质差异,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在气质方面有更大的相似性。
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气质的形成: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心理学上还没有定论,影响比较大的是“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认为,人体中含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液体。血液占优势的人气质为“多血质"个性,其它分别为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有不同的表现:
胆汁型: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断。
多血型: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观,亲切,浮躁,轻率。
黏液型: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忍,执拗,淡漠。
抑郁型: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易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忸怩,孤僻。
体液说只是一种经验,更科学的解释是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该学说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抑制和兴奋两种状态,比如:我现在打电脑,我脑子中的某一块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地方处于抑制状态,比如控制听觉的地方就处于抑制状态,现在我的两个小外甥在我身边大吵大闹,讲什么我都不知道。
但是每个人的兴奋和抑制有强度、平衡、灵活性的差异。比如:有的人兴奋和抑制强而不平衡,这样的人属于胆汁质,精力旺盛,脾气暴躁。再比如:有的人的兴奋和抑制的特性很弱,表现就是抑郁质的人那样。
5、个性
心理学对“性格”的定义: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
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对个性的定义,个性(人格)是一个包含性格在内的上位概念,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其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包括气质和性格的。气质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性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记得前面跟袁老师有过争论。既然性格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是可以说好坏的。个性最好别说好坏个性。
人的气质具有先天遗传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的教育不能去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否则的话教育会做大量的无用功,对学生的成长也没有好处。比如,有一个学生属于胆汁质气质,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脾气不好。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学生改变,按照听话、乖的严格的标准去要求这个学生改变自己的气质,结果一定不会乐观。学生自己也没办法按照这样的标准成长,结果陷入痛苦和自卑当中。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指的就是在学生气质上的因材施教。
虽然教育无法改变学生的气质,但是在塑造学生的性格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好的性格可以弥补个性的不足。比如胆汁质的学生在情绪激动是不要过分责怪他,同时引导他遇事要冷静思考。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可以在培养他的自信心方面多花点功夫。对学生积极的行动要及时地肯定,当然这种“积极的行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标准。比如胆汁质学生冷静的处理了一件突发事情,及时肯定,抑郁质学生勇敢的表达了一次自己的思想,马上表扬。其他气质则不一定要肯定。
个性(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它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深刻影响,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东西。但是不能因为它复杂、他不好操作而推卸教育的责任。在现在的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下,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作用被忽视了,甚至被遗忘了,这是很不正常的教育现象,教育应该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抛弃他不应该承担的东西。
经过一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即将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文/心灵花园 心理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