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如何确定自己不是精神病?

发布时间:2013-04-19 09:19 类别:心理疾病

  
  心理导读:你知道吗?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精神病。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处于其中的灰色地带,然而这个世界不喜欢灰色地带。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黑与白。而灰色地带,往往是我们“发现复杂、发现人性、发现真相的地方”。   ——www.tspsy.com
  
如何确定自己不是精神病?

如何确定自己不是精神病?

  “啊,你是心理咨询师!你能看穿我现在在想什么吗?”身为心理咨询师,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会遇到这类问题。这种现象就像是当人们听到有人介绍自己是医生,就会争相上前询问自己的膝盖痛是不是关节炎之类的疾病。这是非常自然的联想——但是太过自然了,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在这样的自发反应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危险。
  
  朗森(Jon Ronson),知名的作者,在去年三月时,于TED发表了一篇结合图像与音乐、让人惊悚不安的演说。在他的故事里,一名十七岁的少年犯因为听信牢中狱友的建议,决定扮疯来逃过他伤害罪的惩罚,但问题就在于,他装得太过神似了,被送入终身监禁的精神病院,而非狱友口中的“舒适的小医院,护士会送披萨给你吃,你还会有自己的Play Station”。弄巧成拙地,正常程序下的五年牢狱,变成了十二年的精神病院。
  
  这名少年犯不是没有尝试过为自己辩解,毕竟装病这种事情,大家小时候或多或少都有作过,可以是为了逃避考试、逃避责任,逃避所有你想要逃避但是因为生病就可以躲过一劫的事情——但你知道吗?这样的行为被名列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是一项著名的精神疾病,叫做诈病。于是,假装你不正常这件事,就变成了你不正常的证据。在演讲的最后,朗森透漏了那名少年犯在经过十四年的监禁生活后,获得释放,并说了一句让人惶惶不安的话:“你知道吗,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精神病。”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处于其中的灰色地带,“然而这个世界不喜欢灰色地带”。
  
  在社会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名词叫做污名化(Stigmatization)。但其实中文翻译用“污名”二字并不恰当,因为这往往不是坏的方面,而是指一个被污名化(必须得承认这是我唯一能将这个名词中文化的用词,即使它并非那么恰当)的人,会将他们自己贴上来自他人眼中自己部分特征的标签,进而减少了其他方面的可能性。就像是,成绩顶尖所以上医学系,医学系毕业出来当医生,当医生赚大钱——将部分的特征用以概括整个整体。这样的思考方式并没有什么错,它加速人们的思考速度,节省下很多时间,但进一步来说,这也可以跟偏见和刻板印象扯上关系。这样的现象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往往无伤大雅,虽然可能导致人们发生误会,但若是在诊断精神病患时也如此,将造成难以想像的结果。
  
  就像朗森谈话中的那名少年犯一样,一旦当他被冠上了精神病患的标签后,他的所有举动都将被解读成“精神病患”的行为。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是请试着回想,身为一名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过动症(ADHD),于是当孩子开始无理取闹乱跑乱动时,就直接将这些行为归咎于过动症的错。反之,当一名四岁儿童情绪不稳大哭大闹,身旁的人诊断他为躁郁症——弹指间,砰!问题解决了。所有“异常”的行为都有了恰如其分又快速的解释。
  
  但就像这段演讲的最后所提到的“灰色地带”——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黑与白。而灰色地带,往往是我们“发现复杂、发现人性、发现真相的地方”。
  
  (文/心灵花园)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