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心理揭秘:周喜军杀害婴儿的心理动机

发布时间:2013-03-08 11:49 类别:心理疾病

  
  心理引言:周喜军是何人,为什么连婴儿也不放过?吉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周喜军偷车后,发现男婴哭闹,遂将孩子掐死,埋在了路边雪中。消息一出,引起网民的极大愤怒,网络跟帖中更是喊杀声一片,有些人甚至发出即便犯罪也要自己动手“处决”嫌疑人的声音。   ——www.tspsy.com
  
周喜军:为什么连婴儿也不放过?

周喜军杀害婴儿的心理动机

 
  3月4日早上7时许,长春市区某超市门前,一辆车被盗,车上一名两个月大的婴儿被随车盗走。婴儿的命运牵动全国,无数人为之揪心,度过了忐忑不安的两天一夜。5日晚,吉林警方发布消息称,盗车嫌犯迫于压力自首,但不幸的是,随车被盗的小宝宝(许浩博)被掐死埋于雪中。
  
  消息一出,引起网民的极大愤怒,网易跟帖中更是喊杀声一片。之所以有这样大反应,实出于大众内心的疑问,周喜军是何人,为什么连婴儿也不放过?
  
  周喜军其人
  
  周喜军,1964年02月11日生,离过婚,退伍军人,副团级退役。身高182cm,大学专科毕业,籍贯吉林省公主岭市。2002年因猥亵妇女被长春市公安局劳教2年。
  
  为什么连婴儿也不放过?
  
  据吉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周喜军偷车后,发现男婴哭闹,遂将孩子掐死,埋在了路边雪中。公安厅的微博轻描淡写,但任何一个人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得出,周当时肯定没这么从容淡定。周偷车不过为求财,但偷车后突遭变故,竟发现车上有婴儿哭闹,周定然也是慌了手脚,方才出此下策,用杀害婴儿来掩盖偷车的罪行。
  
  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为了掩盖第一个错误,通常会犯下第二个错误。有一名警察就曾在他的工作手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走进大量罪犯的内心,我发现人性的真实就是:人们常常为了掩盖一个错误而无度地犯下一个又一个更可怕的错误,直到手铐脚镣带上,穷途末路了才发现,哦,这辈子落到这个下场原来就是小学的时候偷拿了同桌的橡皮被老师破口大骂了‘贼’。”
  
  为什么为了掩盖一个错误,而不惜拿更大的错误来掩盖和伪装呢?其实,这是侥幸心理作祟。侥幸心理是人们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人们遇到压力、风险、危机而感觉焦虑时,心理会失去平衡,为了防止这种不平衡无限制地扩展下去导致出现精神问题,就需要一种不确定的乐观情绪来支撑起人的精神层面,这种乐观不是基于现实的,甚至是和现实相反的,它的作用就是暂时稳定人的精神。
  
  侥幸心理如同心理上的吗啡,过度依赖侥幸心理来安慰自己,就是一种自我催眠了,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周喜军便是前车之鉴。
  
  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旁观者”!
  
  对于周喜军的行为,有网友骂其为“两足兽”,甚至有网友表示,“周喜军应该被活剥”。当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做了超出道德底线的行为,作为“旁观者”的一群生命便恨不得对始作俑者食肉寝皮。这到底是对逝去生命的追悼与惋惜,还是对生命的又一次荼毒?
  
  怜悯孩子、痛惜生命、愤恨犯罪者,这本都是人情世界的思维常态。然而,公众的怒火容易一发不可收拾,情绪化的宣泄容易蒙昧理性反思的能力。一个人不会毫无原由地沦为窃贼,之所以铤而走险,必有其社会原因。公众越是对惨痛事件的发生深恶痛绝,就越应该对案件的产生作出反省,以期在之后的生活中减少同类事件的发生几率。
  
  事实却是部分公众甚至还来不及等到私法机关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便急不可耐地宣布了自己的“最终裁决”。在这些“民意判决”中,肆意诋毁已属“从轻发落”,兀自喊杀尚不解恨,有些人甚至发出即便犯罪也要自己动手“处决”嫌疑人的声音。可悲的是,民意的“判决”还大有“连坐”的可能。对嫌疑人的不耻竟然上升到了不同省份间的地域攻击上,其言辞之恶毒,大有杀尽而后快的意思。
  
  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员,其犯错的后果不仅仅需要他自己以极高的代价偿还,也需要整个社会系统来消化。从这一点上看,一味喊打喊杀的情绪宣泄未尝不是一种变向的推卸。将嫌疑人排挤出社会的圈子、排挤出地域的归属、乃至以言语暴力取缔其作为人类群体一员的资格,其另一面莫过于和“坏蛋”撇清关系,这样便于己无涉,自己也便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了。
  
  (文/心灵花园)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