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心理资讯:心理治疗中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3-16 23:07 类别:新闻中心

  
  心理导读:《心理治疗中的转变》是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以下简称波士顿小组)在2012年出版的著名临床心理学作品,它集结了波士顿小组从建立到近年来发表的最重要的优秀临床心理治疗文献。     ---www.psy0898.com
  
心理资讯:心理治疗中的转变

心理资讯:心理治疗中的转变
 
  《心理治疗中的转变》是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以下简称波士顿小组)在2012年出版的著名临床心理学作品,它集结了波士顿小组从建立到近年来发表的最重要的优秀临床心理治疗文献。
  
  波士顿小组,源自1994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多学科的临床工作坊,在那次工作坊后,著名的发展心理学丹尼尔.斯特恩等人于1995年在美国波士顿地区组建了这一跨学科研究的强大团队。它是当代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方面全球前瞻性研究的专家团队,整合了来自发展心理学、精神分析、脑科学、生物学等等各学科的著名学者和资源,针对母婴关系及其导致的心理发展,与精神分析中的咨访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比较联接,并对心理治疗师本身的主观性对治疗过程的影响进行的大量研究分析,其成果很大的启示了未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在2004年,波士顿小组出版了《母婴与咨访关系的主体间形式》,在2012年集合该团队优秀的论文成集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转变》。
  
  《心理治疗中的转变》,以一种整合的模型阐述了全新的临床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视角。这一模型相当大的部分基础于认知科学与依恋理论上,对临床的各种症状群进行了阐述和理解,并且对临床心理治疗的动态互动过程进行了清晰的说明。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内隐关系认识、共享内隐关系认识的个体生命体验建构模型——这对熟悉认知心理学的人来说应该是十分耳熟的名词,以及临床心理治疗发展中的在场时刻、当下时刻、相遇时刻等都被以清晰而不含糊的态度阐述出来。波士顿小组的一些概念本身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例如内隐关系模型的说法对精神分析潜意识的概念的挑战,使得一些精神分析家与波士顿小组的精神分析家多有研讨和论战。但这些不管如何,无疑都促进了精神分析,乃至整个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能够有机会站在十分不同的角度,返身重新检视自身的概念内涵的时代性和有效性。这无疑会给未来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发展带来颇具改革性的奠基。而波士顿小组所提出的“临床的相遇时刻”,以及它对人类心理基础体验的贡献也从临床心理治疗和哲学两个角度,让我们深思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的相遇”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性,呼应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的人性关怀。
  
  在2008年,我与国外一些心理学家接触的时候,听到他们谈及斯特恩和波士顿小组的一些工作,我当时就开始十分关注波士顿小组的研究发展,同时发现波士顿小组为自己建立了英语网站,发布他们的研究论文和成果。上面也不乏福纳吉等名家的论文刊登。当我2011年去美国加州参加第23届全球聚焦大会时,也遇见了演讲波士顿小组相关临床心理治疗的学者,觉得这些发展和成果是十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内容。同时在自己的临床心理咨询和精神分析过程中,也因为这些理念带来的领悟,给自己的临床工作带来不少提升和增进。之后即开始发心组织翻译和支持出版波士顿小组等相关国外前沿研究的作品。
  
  对于《心理治疗中的转变》一书,我十分推荐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研究生等,能够抽出时间来阅读此书,了解目前国际相关专业的前沿发展,并能够整合这些发展到自己的工作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并且扩展自身对人类的视野。
 
  (文/徐钧  来源/心理学空间 )